摘 要:卫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临床教学和实践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赣南地区牵头组建了赣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 突出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和落实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和技能型卫生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标准化病人 双师型 临床实践
为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是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此学院从内部制度建设入手,全院范围内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现就如何提高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不利于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导入典型性临床案例和关键性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其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积极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课程相互整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基础模块和临床模块做到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法是在实际动手完成工作任务时,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创新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学院不仅在教学改革上积极创新,同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众多用人单位形成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比如2017年开设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定向班,和企业共同把关,合理筛选实践教学内容及制定教学计划。近两年学院教学成果突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80人次、获得二等奖76人次,学院逐渐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了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简易标准化病人(SSP)辅助教学
SSP是目前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热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SSP通过扮演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发挥作用,适用于临床模块的实验教学。SSP可淋漓尽致地诠释病人应有症状、与学生互动并及时反馈、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处理手段和措施。整个教学过程全程体现交流性和互动性。通过SSP,学生可以双向地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操作考核等全过程训练,明显地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标准化病人”一般是健康人,难于表现疾病阳性体征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因此简易SSP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是一种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管理和临床考核评估的力度,加强“医教协同、产教融通”
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阶段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之理论知识,是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链接,在该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打下的坚实基础,对今后的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在设计教学标准时,并不重视实践教学或者虽然设计了临床实践,但处于从属地位,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高职教学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确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岗位技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学院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基地,保持医院与学院之间的亲密沟通,定期召开临床教学会议,创新思路改革教学,合理制定临床教学计划,推进实践教学合作,形成紧密型的院校合作。学院坚持开展对实践生的出科考试制度,在“出”的环节上严格把关,通过出科考试督促学生认真临床实践,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有足够的认识,使学院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期间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间接评估临床带教教师的质量情况。强化临床实践教学,严格临床实践实训管理,着力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推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诊改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无论是从政策还是理论层面,都要求广大教师符合“双师”要求,是教师适应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两种能力。然而日愈年轻化的高职教师,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这一现象,学院未雨绸缪,牵头组建了赣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分别与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赣州市肿瘤医院和江西青峰制药等企业合作举办“定向班”,鼓励老师到医院跟班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校外、医院业内人士参与兼职实践教学,开设公开课和知识讲座,建设多样性“双师型”教学队伍。真正做到“医教融通、产教结合”。
就医学教育领域而言,临床实践教学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并高效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措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升社会卫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代晓容 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意义和框架探析[J].职教论坛,2017,(29)。
[2]廖素清 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
论文作者:潘建萍 钟禹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卫生论文; 能力论文; 赣州市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院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