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民办学校_民办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民办学校_民办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办学校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力量办学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学校或教育机构这一办学方式,是发展与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统称为民办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确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我国民办学校蓬勃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背景

第一,国家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为民办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治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大大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鼓舞了人们放心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与理想,调动了人们积极创造新生活的主动性。特别是党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人们追求文化享受、良好教育和培养子女的热情。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本法规定的各类学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指出:“义务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资办学,同时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996)提出:“办学体制改革。‘九五’期间,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的立法工作,以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特别是各级职业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各类民办学校……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及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1997年,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使我国民办学校发展走向依法办学、健康发展的新阶段。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认真贯彻国务院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今后3至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6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等。这一系列的政策,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标志着民办教育在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中,与公办教育同样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民办学校要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肩负起振兴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二,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发展民办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199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0亿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1998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60,000亿元。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还有一大批人民群众率先富裕起来了,率先实现甚至大大超过了小康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烈要求并有能力接受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教育资源和教育供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成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明智选择。

第三,中华民族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民办学校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辉煌文明,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了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的传统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为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继承。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发展科技和教育,我们别无选择。国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教育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策略,社会各方面对投资办教育有极大的热情,人民群众对保障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可以想方设法、竭尽所能,这就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规模或教育水平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1998 年, 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80年的93%提高到9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0年的75.9%提高到94.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0年的45.9%提高到50.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在校生达到340多万人。 由于国家教育实力的增强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发展以选择性教育为基本特征的民办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解放初期,私立学校占我国学校总数的40%左右,1952年至1956年,我国政府接管了全部私立学校。从此,私立学校在我国中断了近30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办学校开始复兴。但是,起初只是一些高考补习班、外语培训班之类的非正规教育机构。1982年起,在一些中心城市出现了民办高校,到1986年底,全国民办高校就达到370 余所。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出现还要晚。1992年,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方针,在教育方面提出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随后,进一步提出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从而促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是从1992年兴起。经过6年的时间, 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国家教育部统计,1998年,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有民办学校(幼儿园)40,560所,占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园)总数的4.67%,其中民办幼儿园35,910所,小学2504所,普通初级中学1272所,普通高级中学874 所。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园)在校生(在园儿童)共计650多万人,占其总数的2.88%。

这些民办学校的发展,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积极作用:1.推进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从单一的政府教育财政投资转变为政府与社会多渠道投资,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并初步改变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式。2.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政府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转变为宏观指导性调控管理,变政府办学校为政府办教育。3.深化学校运行机制改革。扩大学校在校内管理、经费使用、教育教学组织和人事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4.满足社会教育需求。通过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满足了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满足了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真正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三、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与公办学校相比,我国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历史显得十分短暂,最长的也还不过6年。这些学校的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 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与认识问题。对于发展民办学校,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民办学校,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发展民办学校存有疑虑,对当今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社会上还存在种种阻碍民办学校发展的论调。如“多余论”者认为,我国公办教育发展规模已经足够,公办学校完全能够满足公民求学的需求,当前紧要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现有公办学校的质量与效益,发展民办教育完全是多余的,民办学校是在添乱。“冲击论”者认为,发展民办学校冲击了公办学校的发展,有人说,一所民办学校冲垮了三所公办学校。“不平等论”者认为,发展民办学校破坏了我国教育的平等性原则,民办学校都是“贵族学校”,是专门为有钱人服务的学校,迷失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赚钱论”者认为,民办学校的办学者都是为赚钱而办学,他们拿教育来赚钱违背了我国《教育法》,所以说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公然干着违法赚钱的勾当。这些极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观念与认识,阻碍着民办学校的发展。

2.管理与政策扶持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对于发展民办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国家教育部对于民办教育的管理也做了明确的职责划分,但是各省市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上差异较大,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不到位的状况,如民办学校的征地、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收费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与保障,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民办学校的发展。

3.民办学校自身内部建设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种种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有少数办学者以营利为目的,发不义之财;有的学校内部管理混乱,不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弄虚作假;有的学校管理“家族制”,视学校为私有,任何人不得干涉,不得监督管理;还有的学校经过多年办学,不求发展,办学条件较差等等。问题虽然是少数现象,但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也有学校虽能兢兢业业、苦心经营,但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等多方面原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仍不高;还有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因投资方与办学方矛盾重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鉴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一步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据“三个有利于”的指导原则,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特别应树立科教兴国和教育产业观念,努力开拓教育市场,依法大力推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民办教育的宏观发展规划,努力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2.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切实加强管理,理顺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变办学校为办教育,保障民办学校能够依法自主办学、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管理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立法或政策引导、制定发展规划、资助、信息服务与监督评估等宏观管理。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国家加紧出台民办教育的专门法规,在民办学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投资与回报,学校产权归属等重大问题上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各级政府要在学校用地、教师队伍建设、资助、招生与收费等方面依法制定可操作的扶持性政策。

3.加强有关民办教育的科学研究。民办教育的诞生与发展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办学校自身建设,都不完全等同于我国早期历史上的私立教育与私立学校,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关于民办教育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满足民办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加强民办教育研究,对今后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民办学校_民办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