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论文_胡雄燕

邵阳市中心血站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无偿献血的人员2000例,对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填写进自制表格内,分析献血史、献血环境以及饮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应立即停止采血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2000名献血中,共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主要的症状有心悸心慌、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另外,初次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且空腹献血的不良反应高于餐后献血,献血车献血的不良反应高于室内献血,各项目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的心理因素是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献血前与献血者的沟通,提供舒适安静的献血环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

献血不良反应指的是血液采集过程中或采集结束后献血者出现一次性反应[1]。正常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健康献血者,一次献血超过人体总血量5%的血液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不仅如此,还会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但是因客观原因,经常会让部分献血者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带给献血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献血工作的负面影响[2]。本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00例献血者,对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00例献血者,其中男性1124例,女性876例,年龄18~50岁。职业分布:医务工作者645例,学生978例,其他377例。血型分布:A型455例,B型517例,O型788例,AB型240例。所有献血者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评价》全部合格[3]。

1.2研究方法 采用本站自拟表格,对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资料进行统计,观察献血者自采血开始至结束后30min的血压、心率及意识。出现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停止采血、进行处理。

1.3诊断标准 轻度反应:献血者自诉出现头晕眼花及心悸心慌,表现出心跳、脉搏加快以及面色苍白;中度反应:在轻度反应的基础上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皮肤湿冷以及心律减慢等情况;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有明显的脑部缺氧缺血症状,出现大小便失禁、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抽搐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0名献血者中,共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主要的症状有心悸心慌、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另外,初次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且空腹献血的不良反应高于餐后献血,献血车献血的不良反应高于室内献血,各项目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献血反应是无偿献血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医院单位患者的就诊人数也明显增多,手术输血的病例也随之增加,临床用血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带给采血站采血一定的压力,特别在夏季或节假日期间,血液的供需矛盾逐渐增加[4]。在采血的过程中,因客观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会带给无偿献血工作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积极的寻找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对顺利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有推动作用[5]。

3.1原因分析

3.11体质原因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初次献血、餐前及餐后有主要关系,这是因为初次献血的患者情绪较为紧张,特别是看到他人出现不良反应时,心中恐惧程度加重。另外,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机体会处于应激阶段,经过迷走神经反射,会引起血管扩张及外周阻力下降,而这时会导致患者的人体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3.12心理因素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心理因素是影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的认识不完全,对是否会产生对自身的伤害仍有顾虑及疑问,所以在献血的过程中精神更为紧张,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另外,献血的环境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献血屋内较为整洁,人员较少,空气清新,温度能够保持在室温水平,因此,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机率较小,献血车内的空间狭小,当人员过多时会造成拥挤,对献血者的影响较大,发生不良反应时间较高。最后,在本次调查中可见空腹也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在未就餐前身体处于低血糖状态,献血后会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血糖浓度降低,发生一系列的低糖反应。外界原因对献血者造成刺激后,均会影响献血者的精神及心理状态,最终造成不良反应,情绪能够改变人体器官的生理变化,使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跳加快或减慢、血管收缩或扩张。因此,应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工作,减少负面情绪。

3.2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加大无偿献血的常识宣传,献血前需要充分的休息,保持冷静,减少情绪的起伏,避免疲劳献血,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自发的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对于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应该根据献血者的性格、职业及文化程度,采用心理学技巧与其沟通,使献血者了解血液的生理知识及献血的常识,让献血者知晓献血200ml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同时还会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消除献血者的顾虑。重视对献血者情况的咨询,采血前询问献血者是否就餐以及睡眠情况,尽量避免在空腹、疲劳的状态下进行。创建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经常通风,保证献血车内的温度。另外,部分采血工作人员与献血者的沟通较为生硬,采血技术欠佳,在穿刺的过程中使献血者感到疼痛,造成献血者精神的高度紧张,产生对献血工作的不信任感,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因此,应加强采血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巡视教育,使每位采血人的专业技术与沟通技巧得到改善,获得献血者的信任,让献血者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姬燕杰.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健康之路验,2013,1(6):289-290.

[2]冯小如.无偿献血高校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医药前沿,2014,(16):371-372.

[3]姚海珍,闫文菊,宋任浩等.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6):5-6.

[4]王小玮,谭曼虹,张锦泉等.湘潭市2007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2):78-79.

[5]吴静文.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45-48.

[6]翟治业,毋明蕊.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123-124,125.

论文作者:胡雄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无偿献血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论文_胡雄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