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材料开展艺术创作活动_艺术论文

利用生物材料开展艺术创作活动_艺术论文

运用生活材料开展艺术创意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材料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艺术活动的价值定位于以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为主,以成人化、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评判,以功利性的追求为目标。而现在,在艺术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倡导艺术教育向儿童的实践经验和生活回归,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强调感觉、经验的融合,追求艺术教育的综合化。其中特别是艺术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开展具有创意的艺术活动应立足于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相对传统的美术创作活动,艺术创意活动在创作的空间、材料和表现手法上都给予了幼儿不同的创作体验。它利用生活中开阔的自然空间,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组合、拼摆、结构,以多人或单人创作的形式,最终形成一幅具有个性、创意的艺术作品,每一个创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我们在进行艺术创意活动过程中,多个层面上进行了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一、观察生活,取材生活

艺术创意活动从表面上来说是对创作的内容有了新的创意,而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收集创作材料也是创意的一部分。

1.创作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每次的创作主题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如:《多彩的瓶盖》活动中幼儿收集各种饮料瓶盖进行创作;《花布剪裁》中收集各式布料进行剪裁,制作各种服装;《巧变牛奶盒》更是将日常幼儿的废弃用品牛奶盒进行了改装,制作了宇宙卫星、大树、贵宾犬等。随着艺术创意活动的开展,幼儿逐渐提高了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学会自己从生活中挖掘创作材料。从生活的角度寻找活动的材料,幼儿的思维得到了一个创新的发展。他们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也是可以用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的。所有这些材料在幼儿不同的艺术创意活动中都有其不同的价值,例如在艺术创意活动《一棵苹果树》的活动中,牛奶盒、绿色分类盒等成为了主要创作材料,幼儿根据盒子长长方方的特征,用它来创作树的枝干;而创作京剧脸谱时我们又找出了许多具有色彩特征的材料,如红色方巾、黑色塑料袋、黄色包装布等,它们丰富了京剧脸谱创作的色彩。

2.工具类材料

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还体现在工具类材料的出现上。有一些材料是对幼儿创作起辅助作用的,如剪刀、胶布、订书机等等,它们是为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问题而逐步添加的,而这些材料的出现起源于幼儿在每次艺术创意活动后对材料的进一步认识,即幼儿会根据自己对材料形状、颜色、大小的需要或观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出相应的物品来进行创作。

3.教师的作用

教师重在激发幼儿搜集材料的兴趣,引导幼儿利用材料,根据不同的活动向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尝试组合各种材料,从中获得收益和创造的快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实教师的想象和了解都是具有一定的成人化模式的,我们选择材料的思路不及幼儿开阔等。因此我们在活动前应该与幼儿多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根据创想的内容去想象材料,这样我们的艺术创想才会具有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条件。

二、丰富生活经验,创意来自生活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常常将现实与美妙的幻境混淆起来,譬如:他们充满天真地把月亮当成小船,把树叶给小蚂蚁当摇篮;或者坐上火箭去太空,蝴蝶背着太阳上天空等等。幼儿任何创想的事物都是来自于生活原型的启发,正所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艺术创作也一样,即使是想象,也是以现实生活的形象作为基础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艺术活动的创意才能层出不穷。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积极地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发现生活与艺术的事物。如:色彩、造型、线条,为艺术创意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

而对于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触的事物,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体验生活的机会。如在《京剧脸谱》的艺术创意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先带幼儿欣赏了京剧脸谱,看京剧表演,运用观察手段,丰富印象,使幼儿对京剧脸谱形成一个初步的表象;随后我们开展了设计脸谱、彩纸粘贴脸谱、服装彩绘脸谱、真人彩妆脸谱等,使幼儿在色彩和造型上对京剧脸谱有了多方位的生活体验;最后我们在进行艺术创意活动时,幼儿不论在材料上还是在内容上均有了创作的源泉,作品既有传统特色,但又充满个性和创意。

三、摒弃固定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意式教学

1.艺术创意内容的多元化。

在选择创意内容时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确定,一是幼儿兴趣的所在。我们选择主题活动中幼儿较感兴趣的一个点作为幼儿创作的源头。如在中国风主题活动中的京剧脸谱,在一家亲主题活动中家中的爸爸、妈妈还有美丽的花瓶等,在动植物主题中象蝴蝶、苹果树、花朵都是我们创作的内容。

2.幼儿对其活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

在幼儿艺术创意活动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材料来创作出房屋、茶杯、娃娃、火车等许多极具个性化的作品。艺术创意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形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幼儿的需要,鼓励孩子的创作,体会幼儿创作内容中的内涵。

我们的艺术创意活动跳出了幼儿在纸上作画,在桌面、室内创作的框架。我们将创作的空间大大开阔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画纸”。从桌面创作到室内地板乃至户外的大操场,到处都可以作为幼儿创作的空间。空间越大,幼儿创作的作品给人的震撼力就越强,我们每次在大操场上创作的作品都能引起幼儿和他人的阵阵惊呼。不同的创作空间给予幼儿的是不同的创作体验,也是吸引幼儿进行艺术创意活动的因素之一。

3.创作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开展的艺术创意活动形式多样,更多表现是一种合作的形式。我们有桌面的二人合作,也有3~4人的合作,更有大型的8人合作方式。在活动中合作对于幼儿来说是需要磨合和技巧的,特别是大型的8人合作方式,幼儿必须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道理。孩子们从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商讨工作分配中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协调与配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还加强了口语表达与倾听能力。相对原先的单人创作形式,我们发现合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幼儿在创作活动之外也逐渐学会了协商、发现问题、团结协作。

4.创作讨论的重要性。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教师出示示范、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而让幼儿参与讨论创作,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①创作前的讨论:

主要从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如每次进行艺术创意活动之前,老师都带领幼儿看一看今天新增了哪些材料。教师要针对一些特殊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对创作的主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创作内容的认识,打开幼儿的创作空间。

②创作后的讨论:

创作后的讨论,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如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讨论:今天创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讨论如何解决它;最欣赏哪幅作品等;讨论、学习不同的创作手法;交流创作中形成的创作经验等。

③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观察幼儿创作人物“妈妈”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创作图象内容贫乏。教师便随即组织幼儿讨论:你最喜欢妈妈的什么地方?你能让自己的变得好看、更有趣吗?怎么变?引导幼儿在人物表情、动作上进行再创作,使画面更丰满。

四、正确评价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理解幼儿的创作,解读作品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故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作品不在于“象”于“不象”上,而在于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之于生命,给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采用一种符合主观愿望的方法,力图把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虽然这种天真无暇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儿创作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稚趣,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没有丝毫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或者模仿成人画的痕迹。如幼儿用瓶盖组合成了一只羊的头,并在周围画满了小草,他创作的是一幅小羊去草地上找朋友、吃草;用牛奶盒与吸管组合,创作了一个坦克与火炮;用分类盒、塑料笔、布料组合成一辆小汽车却没有轮子,只是因为它是磁悬浮,可水上漂浮也可空中飞行……

2.尊重、保护幼儿的作品

正由于幼儿的画有如此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肯定的鼓励,从不对幼儿的作品轻易地作出否定,或简单地以“像”与“不像”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如给不同角色评价的机会:幼儿评价作品,我们在班内创立了“艺术创想排行榜”,将每次幼儿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体欣赏、交流,选出最欣赏的作品进行排行。幼儿为此创作的兴趣更浓了。有如家长评价,让家长倾听幼儿创作的意图,欣赏幼儿创作的作品,分析理解幼儿的创作,给予幼儿另一个层面上的评价。

3.审美评价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反思和评价不应只发生在幼儿艺术活动的结束部分,而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评价不应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更要关注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构思的新颖与否。教师的评价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艺术活动,并逐渐把评价和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五、创意艺术活动对教师成长的挑战

创意活动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适应幼儿的创作活动。

1.树立一个正确的艺术教育观,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是进行艺术创意活动的基本条件。艺术创意活动不是传统的作画,在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内容没有对或错的评价,只有建议和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和幼儿是合作关系。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创作的合作者,创意的支持者,问题的提出者,还是成功的赏识者。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观察幼儿的表现,有意识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与幼儿互动。当幼儿面对活动要求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正面,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引导者,给予耐心的启发;当幼儿有能力有愿望独立表现和尝试时,教师应靠近或处于幼儿中间,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需要时随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完全可以独立活动时,教师应站在离幼儿较远的位置上,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欣赏者和分享者,适时地给予幼儿一些支持性的鼓励,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自己的成长。这样,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表现、自由创造的积极、独立的人格。

3.教师善于思考,及时应变。思考可以是在活动前对提供材料的思考也可以是在活动后对内容、形式、方法的思考。在活动中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幼儿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问题,怎样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地、合理地利用材料。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幼儿集体讨论,而对于创想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教师就要协助幼儿解决,给予幼儿不同角度的建议,引导幼儿想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通过互相的刺激,激发创作的灵感。

艺术创意活动是我们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尝试,我们发现在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探索内容,它对幼儿、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我们会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更适合幼儿的艺术教育,真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让艺术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田,如同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幼苗茁壮成长。

标签:;  ;  ;  

利用生物材料开展艺术创作活动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