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原则_教条主义论文

如何克服原则_教条主义论文

怎样克服教条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条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风问题历来在我们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总书记又一次论及了学风问题,他尤其强调了反对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达到克服教条主义,树立良好学风的目标,关键要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人感到无从入手,认为不像业务知识那样具有可操作性,学起来不免无的放矢。久而久之,学习就搞成了学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自觉与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另一些人则抱着为现实中每个细节找对应依据的目的去“学习”,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变成了教条和本本,然后又用教条和本本框住实践,框住手脚,搞得工作这也不行,那也不成,唯恐越雷池一步。这些人学理论看上去也很卖力,也花了时间,问他们学了什么,他们也会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似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已烂熟于胸,但若问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中把握的实质是什么,他们又是一头的雾水,不知所云了。如此一来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力就被窒息了。凡此种种,说到底是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在把握实质上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

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关键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作为根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明确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理论学习所要把握的实质。而有的同志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对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动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不得要领,产生了偏差,把活的理论变成了死的教条。以本本为中心,搞教条主义,必然以过去的实际、过去做的事情、过去的经验为中心,来看待今天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看待已经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看待根据新情况所制定出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而他们总是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感到格格不入。

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不易。如何去做,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曾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无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只有着眼于运用,才能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作用,才能把理论化为实践,化作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起点。

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当中从实际出发,来思考、认识、理解实际问题,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理论指导和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中介,是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把这一过程简单化,以为只要把理论与实际一对号,就解决问题了。事实却是,理论反映的只是事物的共同性,是相对稳定的;而实际除了具有它所属同类事物的共性以外,还有自身的个性,这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概括了实际生活的一般规律,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及其变化。因此,在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着力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具体地分析实际情况,切忌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不顾实际情况地生搬硬套。现实中有些人搞教条主义,在理论与实际发生不一致时,或一遇到无法解决或无法解释的问题时,这些人往往要么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责备马克思主义没有为他们提供包医百病的药方;要么无视客观实际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拘泥和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和结论。在改进学习问题上,江总书记强调反对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实在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学习和运用,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也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

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生命力,在于它不断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发展,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与时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如果无视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实际,而拘泥于经典著作的个别论断,不作新的探索、新的思考、新的回答,那样的理论势必远离现实,远离群众关注的问题,就会把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变成僵硬呆板的条条框框,变成空洞乏味的抽象说教,不但不会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反而会泯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现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个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的历史责任。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是我们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辉煌成果,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辉煌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江泽民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与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二十一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的问题。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以精辟入理的分析,缜密透彻的阐述,在“四个如何认识”的论述中,扼要而准确地提出了当前人们思想认识上特别需要回答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没有高瞻远瞩的魄力,没有理论创新的非凡勇气,这些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理论和思想是不可能产生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在谈及学风时,江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的理论创新的结果。”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能否坚持理论创新,能否不断改进学风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

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同志却固守教条,一味唯书唯上,动辄就是冗长乏味的报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人们已听得发腻的空话、套话,搞得群众直抱怨:不明白的不讲,明白的反复讲,把人都讲烦了。这是给我们理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实践需要我们的理论要有新话,要有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来回答人们需要解答的新问题。

在谈到如何创新时,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江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民史观,特别是实践论应用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它表明,创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经验和新认识。也说明:学风要改进,理论要创新,高高在上不行,从本本到本本不行,而是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一旦脱离了群众,也就脱离了实际,从而也丧失了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总之,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再次昭示了改进学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把“如何反对教条主义,改进学风”的探索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全党上下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学风。

标签:;  ;  ;  

如何克服原则_教条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