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建筑,不但要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而且也要逐步实现绿色建筑功能,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暖通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消耗少量能源,可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技术;实现方式
1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1广回收
暖通空调的各种零部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可对其进行回收,并在回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再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回收以及回用的区分进行重点关注。大规模回收并不会广泛回收的实质与目标,同时也不是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开展一系列的回收工作,这要求我们在实际进行回收工作时必须实现对条理以及分门别类原则的严格遵守。
1.2循环
循环原则是在广回收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原则,在回收部件之后对部件进行加工并促使其实现有效循环再生的目标是就是指循环原则。同时循环原则需要针对已经报废的、不存在利用价值的原料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并利用。这不仅可实现对成本节约的有效调节,同时也可促使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实际进行一系列的材料回收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没有回收价值以及成本过高材料的出现,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在实际进行设计工作中对其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1.3节省原则
在节约有限能源以及材料方面技术实现对节省原则的遵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上述目标得以满足后我们可在最大限度内促使能源资源实现有效利用。
节省空调的个别部件并不是遵循节省原则的所有内容,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原材料的有效节省,这对材料运行成本的控制工作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主要包括暖通空调中的制冷系统、风机、水泵等。這要求我们必须在综合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实现对能源的有效节约。
2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要点
2.1建筑的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节能是空调节能的基础,建筑设计在满足间距,日照,布局,使用功能等前提下,建筑可充分利用朝向,风向等自然条件,增加外遮阳,采用热工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等措施,以降低空调负荷。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室内环境品质,体现建筑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
2.2太阳能节能技术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总量巨大且不存在使用限制。现阶段,太阳能在建筑暖通设计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太阳能供暖系统。其主要是通过集热器、换水箱以及其它加热设备的科学配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输送到系统换热中心,之后转换为热水输送到建筑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实际温度进行实时调节。
在阴雨天气,供暖系统则是通过空气源热泵进行加热。这样既能够为居民提供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具备热水供应功能为人们的起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制冷和供热的问题,其优势在于能耗低、经济效益突出。相较于的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温度的方式实现供热和制冷,这就避免了对地面和地下水水位及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散热和取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冬季,地源热泵通过转化器将地下的热量输送到地上,完成供暖,同时这种方式还降低了地埋管线周围的温度,提升了管线使用寿命。在夏季,地源热泵则是将地上的热量降到地下,提升地埋管线周围的温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冬季排出热量和夏季吸收热量的平衡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管线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保障地埋管线拥有良好的换热性能,提升地源热泵的运行效果。由于地源热泵管道不易检修,埋设管道成本高,用地面积大等原因,故在设计施工阶段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建设成本,用地以及管道埋深。
2.4冰蓄冷系统优化技术
冰蓄冷系统优化技术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①节能降耗,低温送风;②经济效益显著。这种技术主要在夜间用电量较低的时段对冷量进行积攒,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期进行释放,以此实现电费支出的降低。在坏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的蓄冷量远高于水,因此蓄冷池容积相对较小,进一步降低了热量损失,实现了对能耗的有效控制。
2.5自然冷却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过渡季节和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湿球温度达到3℃以下,对于全年需要空调降温的工厂,数据中心,酒店等公共建筑,可考虑采用自然冷却技术。
a)当室外湿球温度3℃(根据冷水机组最低温度要求可调),通过冷却水泵变频调节(优先)、冷却塔风机变频以及冷却水供回管设旁通阀,根据冷却水供水温控器控制旁通阀开度。
b)当室外湿球温度t≤3℃(冷却塔出水温度t≤7℃)进入完全自然冷却模式,此时控制板式换热器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却水循环泵变频调节(优先)、冷却塔变频风机保证板式换热器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泵可根据末端负载变频调节。
c)设置声光报警,当室外湿球温度处于临界状态时,检测冷冻水供水温度(7℃),当供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0.5℃时,系统告警并进行运行模式的自动循环切换。
3实现暖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注重保温,降低热量的损耗量
暖通空调的结构分为各部分,根据材料各部门的特点,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热量损失、热量收集和维护,根据良好的保温效果的第5部分的结构特点,我们还应注意空调负荷的大小。为了节约能源,有必要进行良好的隔热和减少热量损失。
3.2采用舒适的模式
可以给消费者的运用提供舒适性的重要参数是环境,可是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环境,在不同环境下的暖通空调能耗的操作不同的是,人们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能耗的供热、通风和空调将进一步优化,我们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经验,在深冬,当传统空调的工作原理是交换机之间的室内和室外的空气和冷空气被加热,然后实现一种热的作用,人体的大小可以感觉到热量是固定的,传统的空调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需要保持温度和热量,不停地进行加热,进而导致热量损失严重,所以不会出现节能这一说。暖通空调的使用是进一步节能的,从长远的角度可以分析,这种方法的效益要高于传统的效益方式,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3.3暖通系统的节能与回收利用
设计工程师将是冷热水循环系统,利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水产生的能源消耗,也能产生静态腐蚀的过程,延长管道循环,对于较小的项目,能够选择负荷侧流量和冷源侧定流量所构成的一次泵系统。如果水温要求不一致,我们应该选择要设置的子区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泵系统的作用,为节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工程师在设计时应注意冷热源,因为他们的能耗在空调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和行业投资的减少,我们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热回收和重用的主要考虑是节能,第一充分利用废热余热可以用来分析其他应用程序可以引用一个设备等水加热利用余热在冬天用温水清洗或足够的热量可以加热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来洗澡。
结论
在进行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达到供暖和环保双赢的目的。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最大程度的将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其服务于生产、生活等。
参考文献:
[1]赵军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46).
[2]赵宝明.探讨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
论文作者:郭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热量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论文; 暖通空调论文; 原则论文; 技术论文; 源热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