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社会的结构_劳务关系论文

新劳动社会的结构_劳务关系论文

新劳动社会的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劳动社会中的谋生劳动和其他生活活动是截然分开的:前者通过市场在家外完成;后者不能进入市场,只在家人、邻里、朋友以及其他社会网络中进行。谋生劳动凌驾于其他劳动形式之上,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并得到社会承认,在决定个人生活意义和个人认同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其他生活活动虽在观念上也被社会承认,但对创造价值和确立个人认同的作用不大。因此,谋生劳动一直是实现社会化和社会参与的核心基础和主要手段。这种分离还把人生分成青少年时期学校教育、谋生劳动和退休后长期业余生活三个阶段。这种僵化的价值和时间体系并非自然产物,而是近200 年来随着工厂劳动的要求作为现代劳动社会特征形成的。种种迹象表明,现代劳动社会的功能目前在许多方面正在削弱。

1.现代劳动社会面临的技术、社会和政治挑战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的生产数字化、产业结构变化、社会成员个体化和政治经济自由化的新时代,使现代劳动社会面临技术、社会和政治等三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数字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率,越来越少的劳动力能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失业型经济增长”),使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次,西方工业社会虽出现了朝服务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但三产领域未能吸纳合理化浪潮中的失业者。社会变化同时还造成了与此相反的发展:个体化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束缚,纷纷为独立生存涌向劳务市场寻找谋生工作,致使劳动力供应激增。最后,政治和经济自由化引起资本和劳务市场自由化:许多企业不再投资生产从而创造就业而是投资世界资本市场以求更高利润(“赌场资本主义”);劳务市场自由化使正常劳务关系(即有社会保障和劳资合同的持久劳务关系)所占比重自70年代以来连续减少,以德国为例,有正常劳务关系的人如今在就业者中只占三分之二。

2.新劳动社会的基本劳动结构和时间结构

长期以来,西方开展了关于“劳动社会危机”的讨论。其实我们面临的不是劳动社会本身的危机,而只是谋生劳动社会的危机,甚至很可能就是它的终结。

新劳动社会的劳动主要有谋生劳动(私有、公共和非赢利领域里有益社会的有酬劳动)、自我劳动(有益自己的个人劳动)和社会参与活动(有益集体的劳动)。谋生劳动在新劳动社会失去了至高无上地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僵化的价值和时间体系。首先,生活时间不再两极化(谋生时间和业余时间),而是因新劳动结构变得多极化(谋生时间、学习时间、公民时间、家庭时间和自有时间)。其次,当今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在哪一领域工作多久,而在于他们在生活中如何纳入并参与社会。不是劳动而是时间才是我们生命的紧缺资源。因为社会有足够的劳动,只是谋生劳动社会不能将其都变成有偿谋生劳动而已。从这些意义上说,新劳动社会同时也是时间社会。

3.慕尼黑模式

慕尼黑模式是慕尼黑社会研究工程小组在慕尼黑市社会工作部的支持下开展的一项社会实验。它的经济基础是公民参与基金会。企业、工会、地方、州、劳动管理部门以及社会福利、生态和文化等部门的代表组成理事会共同对该基金会实行管理。慕尼黑模式勾勒了从单维谋生劳动社会向新劳动社会过渡的可能性。它包括三种活动类型。

1)作为培训或进修的公民参与

许多企业希望自己的雇员在一定时候能得到相应培训或进修,参加此类活动的便是这类雇员。他们在本单位参加谋生劳动和来此培训进修的时间分别为每年11个月和1个月。 在这一个月,他们最多可得原薪的70%并保留社会保障,工资差额由基金会补足。

2)稳定的公民参与

如果企业希望履行自己参与企业外部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等领域活动的责任,即可派雇员参加此种类型的实验。参加者在原单位的谋生劳动可降至每月134小时,而公民活动每月为20 小时。在参加公民活动期间,他们最多也可得原薪的70%并保留社会保障,工资差额也由基金会补足。

3)自由时间里的自我劳动

经过同所在单位的协商并根据自己劳动岗位的实际情况,参加者可在慕尼黑“自我劳动之家”进行最多为时一年的自我劳动。参加此类活动的在职人员停薪但保留社会保障。

人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年龄段都可自学,不同社会劳动领域的知识可互相传播。慕尼黑模式就利用了这一经验。它的实践促使人们转变意识并使各种劳动形式都获得新价值。新劳动社会能让从事经济活动和谋生的人成为积极的公民:在社会参与方面积极地、在生态领域负责地、在文化领域内行地和别人共同塑造自己的生活世界。

标签:;  

新劳动社会的结构_劳务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