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趋势#183;障碍#183;出路_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趋势#183;障碍#183;出路_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趋势#183;障碍#183;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金融创新论文,障碍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制度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健全,随着经济金融的日益一体化、国际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必将逐步转移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上来。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意义,加快金融创新的进程,应成为我国21世纪金融发展的主导思想。

金融创新对推进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金融能否高效调控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工具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金融创新的步伐。近年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多年持续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面对着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低层次的买方市场过早出现、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产业遭遇知识经济挑战等新形势,我国实行了以金融、财政为主要手段,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为主调的基本政策界面,以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的经济增长平台。由于现行经济发展目标、运行机制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传统的金融政策工具在启动经济上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如近年来我国虽已6次降息, 但并不能有效地将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在金融调控中必须突破传统,积极探索新理论、新工具、新方法,尤其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使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协调发展,同时尽快取消计划经济体制、短缺经济时期对金融业的种种限制,减少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人为干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等,将潜在的金融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二)金融创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积极途径

近年来,由于金融监管不力而导致银行倒闭、金融市场动荡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不少人对金融创新产生了疑虑,认为金融创新是“潘多拉魔盒”,一旦失控便会给金融市场带来灾难。前几年,我国在金融创新上相继推出过外汇、股票和国债期货交易,但都因监管滞后而昙花一现。但我们要看到,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有效的金融创新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完全基于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分散机制。首先,金融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从而使金融部门能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灵活调整经营结构,消化经营风险,与冲销坏帐、核销不良贷款等传统的举措相比,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方法;其次,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向是融资工具的证券化、金融运行的市场化,使融资工具拥有很强的流动性,价格随着市场状况不断波动,而这种波动对金融运行具有调节功能,能有效引导金融部门实现最优经营;再次,金融创新能推动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从而实现风险的社会分散。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创新滞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企业除银行融资外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可供选择,社会风险日益向银行集中,使商业银行不堪重负,甚至已危及到金融体系的持久安全。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推动金融结构升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使金融创新显得尤为紧迫

经济金融的开放是大势所趋。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已逐步进入以高度发达的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国金融业仍然是“小米加步枪”式地发展,就难以抵御金融危机的袭击,更谈不上参与世界性的金融竞争。我国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虽在于实行了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但这种局面不可能是“世外桃源”。我国金融怎样与世界接轨?关键在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涉及金融体制、金融市场、金融科技、金融服务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工程,是对我国金融综合实力的根本提升。因此抓好金融创新,就等于控制了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的“中枢神经”。从金融创新入手,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科技化、自由化进程,是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四)金融创新是我国21世纪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

面向21世纪,我国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现代金融制度和现代金融秩序的目标,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加快金融创新。改革是一个“破”和“立”的复杂过程,我国前阶段的金融改革,重点是“破”,即打破“行政金融”和“计划金融”,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要放在“立”上,即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的新型金融框架。这就需要我们在金融活动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要树立全新的理念和体制。对金融市场而言,要创新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对金融监管机构而言,要逐步允许金融机构办理一些过去未曾核准的金融业务;对金融机构而言,要通过改良、组合等,推出新的金融商品。这些创新将逐步推动金融业由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由实体化、简单化转向虚拟化与信息化,使金融具备新的内涵和功能。

金融创新是对金融体制的扬弃,必将触及机制与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免会遇到许多制约因素。

(一)思想障碍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在对改革的认识一步步加深,意识形态一步步解放,经济金融理论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的。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亦有赖于社会各界尤其是决策层思想意识上的认同。当前要着重解决三个认识问题:一是价值判断问题,即金融创新的效用究竟如何;二是风险判断问题,即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安全的影响程度;三是标准判断问题,即金融创新是照搬西方模式,向自由化方向发展还是另择他途?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纷争还在延续。近年来,有几个理论动向值得注意:一是“金融主权论”。担心与世界接轨会使我国失去金融资源开发的主权,从而影响国家安危。二是“创新风险论”。认为金融创新会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会诱发泰国式的金融危机。三是“脱媒失控论”。认为直接金融与衍生金融尤其是互换、期权、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指数期货、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常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难以调控约束,而偏好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以及实体金融的运作方式。上述种种理论导向,极易成为推延金融创新的借口。

(二)技术限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成为金融发展的基础,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普遍运用,人的素质和技能已成为金融发展的先决条件。一句话,金融发展已进入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新阶段。科技的吸收与运用决定着金融创新的进程。当前我国金融部门虽是现代科技运用较早、较普遍的部门之一,但科技运用的系统性、成熟度和先进性等方面并不理想。一方面,引进技术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国内金融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更新很快,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新兴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往往投入一个新项目,操作人员刚刚适应,投资尚未回收就已遭淘汰;再者,我国还缺乏一个指导、协调金融科技发展的权威部门,分散开发、分散投资,技术的兼容性差,形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发达国家基于现代科技优势,纷纷创立家庭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推出了期货、期权、互换“三大发明”,实现了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而我国金融业似乎还处于现代科技的“边缘”,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这种“慢一拍”的局面若不改变,何以弥合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在经营实力、经营方式、现代化水平上的差距?

(三)市场条件

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能不断产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又能使金融创新及时得到市场检验。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构造存在着不少欠缺,牵制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其一,我国金融市场与传统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场主体不充分,市场准入限制过多,价格管理严格,市场容量难以扩大,交易不够活跃和畅通,金融运行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市场需求遭到抑制,金融创新难以很快得到市场认同,其二,我国金融市场的法规体系不健全,秩序不尽规范,违规炒作时有发生,金融创新往往成了“钻空子”、“搞违规”的代名词,也成为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其三,金融市场的结构层次较低,分层次的市场框架尚未完全形成,中介经纪机构缺乏,商业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信用工具规模较小,资金清算系统比较滞后,使金融创新同时面临着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约束。

(四)体制惯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度有所提高,一些外资银行已准入中国,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限制有所松动,一批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相继问世。但亦不可否认,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在金融领域仍占主导地位,与竞争性产业相比,金融的开放度依然很低。由于我国金融生存于一个相对封闭、缺乏竞争的环境之中,金融创新的内在需求显得十分淡薄。

21世纪将是现代科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金融改革将处于新的背景与框架之中,金融创新面临着新的课题。可以探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创新可否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金融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金融组织结构调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我国金融组织结构必须加快战略改组。一是进一步推进央行改革。在成立区域性省级人行的同时,对地市级分行也实行区域设置,并将县级人行、农村信用社联社合并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鉴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农村合作银行不必办成合作金融组织,也不能办成综合性商业银行,而要成为一个区域性、股份制的专业银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门服务。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被撤销的地市级以上人行根据实际,选择性地改造为金融同业公会、区域性资金市场和存款保险机构,使中央银行从过多的金融服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货币政策目标的调节和金融监管。二是重新构建专业银行体系。过去的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以后,虽然同时成立了几家政策性银行,但政策性银行并不能代替专业银行,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还需要专业金融服务。因此建议在住房、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及高新科技等领域,本着“区域设置,专业服务”的原则,尝试组建一些新型专业银行,加速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渗透。三是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革,推进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同时推进金融机构的兼并、联合,尤其要通过兼并重组,改变一些地方金融机构过多过散,服务功能雷同,资源浪费严重的状况,壮大我国金融机构的实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金融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仍以直接调控为主,对金融运作的直接干预过多,金融创新缺少必要的自由度。换言之,金融创新要取得实质进展,离不开金融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要根据金融自由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向,实行以间接方式为主的调控机制,包括:1.合理选择基于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2.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激发金融机构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3.建立市场化的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4.改进金融监管方式,减少对金融机构业务操作的具体干预;5.加大中央银行对金融创新“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的力度等,从而为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政策导向。

(三)商业银行业务功能的创新

商业银行如果局限于传统的存、放、汇业务,不仅其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会造成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因而业务创新成为商业银行的不懈追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可分三个层次推进:第一层次,拓展传统业务空间,延伸传统服务的外延。如大力发展与传统业务具有紧密联系的各类中间业务,挖掘传统业务中新的效益增长点;第二层次,冲破“分业经营”限制,稳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如办理各类委托、资信评估、理财、投资咨询业务,将商业银行办成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第三层次,基于现代科技和专门人才,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水平。

(四)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体系难以实现一体化,对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金融领域的优秀成果形成了障碍。尤其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体系依赖程度和增强,国内和国际金融风险的联动作用日趋加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金融的对外交流以及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因而逐步消除金融开放的壁垒尤为重要。当务之急是创造金融国际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基础条件。如保持经济的可持续以展;建立稳固的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稳定币值,抑制通胀;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构建一套有效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机制等,为顺利实现金融接轨奠定稳固的基础。

(五)金融部门经营管理机制的革新

一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尤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隶属国家,政府与银行难以合理分权,银行依赖政府,政府干预银行,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创新更多地需要依靠外部的行政推动。因此可试验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健全完善以董事会、股东会为中心的决策系统,以监事会为中心的监督系统,以行长为中心的经营系统,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二是尽快组建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公司。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较高。在严格“分业经营”的限制下,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的手段受到了种种限制。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后,实现减负增效;资产经营公司再通过接管企业经营、债权转股权、资产拍卖、地产开发等形式,灵活地盘活不良资产,从而使存量的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三是推动金融部门的科学管理,核心是建立以比例管理为核心的自控体系,以提高经营质量为中心的风险防范体系,以利差管理为重要环节的资金营运体系,积极慎重地推进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标签:;  ;  ;  ;  ;  ;  ;  ;  

金融创新:趋势#183;障碍#183;出路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