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青山桥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 411225)
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140例患者中女性76例,男性64例,恶心呕吐发生的主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8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慢性胃炎,占比18.57%;次因为非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2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糖尿病性2胃轻瘫,占比5.71%。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显效62例、有效50例、无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相对较多且复杂,主要原因即为消化系统疾病,且临床特征不典型者较多,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期间需建立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即指临床三级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胰腺疾病、肝胆疾病、大肠、小肠、胃部、食管等疾病。科室涉及较多的病种,操作复杂而精细,医学知识面广【1-2】。在消化内科中,恶心呕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前者主要表现为胀满感和胃部不适,属于特殊的主观感觉,其为呕吐的前奏,多伴有反复的吞咽动作和流涎水;或者是胃的反射性强烈收缩,通过腹肌、膈肌、口腔、食管、胃部等协同作用,由胃部、食管将胃内容物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3-4】。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即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女性76例,男性64例,年龄范围为17-92岁,平均年龄为(58.7±20.4)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具体为:(1)诊断方法:本组140例患者均根据不同的体征、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等给予相应的检查,包括活检、内镜检查、CT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尿、粪等常规检查等确诊。(2)治疗方法:根据恶心呕吐发生的原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具体包括适当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体内酸碱度、及时补液、抑制胃酸分泌、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等。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包括促动力药物、抗生素药物、相关镇吐药物等。
1.3疗效判定
本次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为显效;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为无效【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t值用于文中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于文中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原因分析
本组140例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主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8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慢性胃炎,占比18.57%;次因为非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2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占比5.71%。见表1。
表1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原因分析[例(%)]
2.2性别、年龄分布
本组140例患者性别分布:女性76例(54.29%),男性64例(45.71%)。消化系统疾病中,女性占比51.79%,男性占比48.21%,其中男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腹腔恶性肿瘤、肠梗阻居多。非消化系统疾病中,女性占比64.29%,男性占比35.71%。年龄分布:消化系统疾病年龄均值(60.0±20.3)岁;非消化系统疾病年龄均值(56.2±20.7)岁。
2.3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显效62例、有效50例、无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3.讨论
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涉及较多的病因,几乎涉及患者各个系统,且包括多方面因素。该病症根据其发病急缓,可分为两种急性呕吐和慢性呕吐,前者一般急剧起病,病史相对清楚,伴有腹痛症状,易于判断;而后者发生的病因较多,如全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肠道运动障碍、妊娠、幽门梗阻、反流性食管炎等,伴随烧心、反酸等临床症状,其病因难以明确,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根据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可分为4类,包括神经性呕吐、前庭障碍性呕吐、中枢性呕吐、反射性呕吐等【5】。本文的研究中,本组140例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主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8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慢性胃炎,占比18.57%;其次为急性胃肠炎,占比为15.71%。次因为非消化系统疾病,占比为20%,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占比5.71%。此结果提示,在对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的患者进行诊断时,需对其是否存在非消化系统疾病加以留心,尤其是不能遗漏内分泌疾病。本文结果还显示,140例患者中中女性76例,男性64例,这表明男女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病因较为均衡,但在非消化系统疾病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脑梗塞、癔症、术后胃瘫等均为男性;急性咽炎、颈椎病、妊娠、糖尿病性胃轻瘫等均为女性,这表明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其性别加以分析和重视。本文结果还显示,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显效62例、有效50例、无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因此可以看出,消化系统疾病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而经针对性治疗后可达到较为显著的疗效。针对恶心呕吐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属于伴随症状,因此治疗前需对其病因加以明确,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治疗。如果患者的病因尚未明确,坚决避免使用强镇吐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治疗患者,以防患者病情被延误,从而对其疗效产生不利影响【6】。对于呼叫急救的患者,临床西医给予其重视和关注。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对其病史与详细询问,对其疾病特征和发病原因及时了解,并根据其自身情况,指导其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从而确保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而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严密监测,并明确诊断,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疗效。作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症,恶心呕吐的病因较为繁杂,临床治疗期间除了对实验室检查和内镜影像予以分析外,必须对其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充分挖掘其病史以制定科学的方案进行治疗【7】。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相对较多且复杂,主要原因即为消化系统疾病,且临床特征不典型者较多,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期间需建立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宫玉淳.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46-47.
[2]郭仲响.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4):25-26.
[3]王晓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98-100.
[4]许秀珠.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3):97-98.
[5]罗英.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3-24.
[6]罗曼,罗和生.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03):502-505.
[7]谢忠学.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3):137-138.
论文作者:陈湘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系统疾病论文; 病因论文; 较多论文; 即为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