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急诊120;211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行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完成检查时间为(25.48±3.84)min、溶栓开始时间(40.62±5.45)min、急诊滞留时间为(42.25±15.28)min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满意度95.2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护理能缩短急救时间,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流程;优化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297-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AIS)作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脑血管急症,占所有的卒中患者的60%-80%[1]。目前,临床上对于AIS患者主要以静脉注射溶栓(rt-PA)为主,但大部分AIS患者经常受到急诊挂号、分诊和检查慢等因素影响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优化急诊流程对改善AIS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流程应用效果,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AIS患者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已获诊为AIS;(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排出标准: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2]。随机将其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14,年龄为40-75岁,平均(60.23±6.55)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6:16,年龄为42-76岁,平均(61.26±6.2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具体包括:(1)从本科室挑选几名护理人员成立一只专门优化急诊流程的小组,然后选一名护理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疾病知识、诊疗防范及护理措施,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对该病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等熟记于心。同时,学习过程中注意强化时间对于AIS患者抢救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在应对该类患者时保持责任心和专业性。(2)建立绿色应急通道。120接到病人后,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告知院内急诊科医护人员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发病时间、大致病史等,提前通知医生做好急救所需,减少急诊滞留时间。(3)掌握基础急诊护理措施。患者送至医院完成病情评估后,护理人员快速将其移至抢救室进行救治。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要能第一时间实施吸氧处理。(4)确诊后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治疗。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两组相关时间评估标准:完成检查时间指的是患者接诊到完成各项检查的时间;溶栓开始时间指的是患者从接诊到使用rt-PA的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指的是患者接诊到离开抢救室的时间[3]。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比(%)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
研究组完成检查、溶栓开始、急诊滞留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达(40/42)95.23%,比对照组(33/42)78.57%高(P<0.05)。
3.讨论
AIS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显著特点主要有呼吸困难、感觉障碍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4]。该病作为一种临床急症,患者一旦救治不及时,非常容易危及生命。但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遍存在急诊流程较长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的情况[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完成检查时间(25.48±3.84)min、溶栓开始、急诊滞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优化急诊流程,能快速实现快速诊断、急诊治疗,缩短急救时间,对改善患者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重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为:相较于传统的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成立专门的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小组,并对组员进行全面的疾病知识和应急护理措施宣教,因而护理人员能第一时间内迅速完成分诊工作,缩短对病情不清楚而导致患者滞留的时间;护理人员建立绿色应急通道,使得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全面地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直接到门口接诊患者,然后立即推往急诊室进行抢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疾病相关护理措施,如接诊后快速拍CT确定患者情况,查看患者口中有无残留物,并对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吸氧处理等,不仅为患者治疗赢的更多的时间,也较好地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受时间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实施优化急诊流程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优化急诊流程能缩短急救时间,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岭,邓琪,吴晓珂.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行静脉溶栓护理流程的建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02):136-137+140.
[2]张琳.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流程优化与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7.
[3]邱佩琪,张小曦,刘建民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流程优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08):712-714+741.
[4]陈金花.浙江省60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7.
[5]陈明.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内救治流程优化实践与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7.
论文作者:陈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缺血性论文; 时间论文; 流程论文; 满意度论文; 脑卒中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