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论文_马小英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论文_马小英

马小英 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 731200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快乐 教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高效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需要注意在交流中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若有不正确的地方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快乐素材无处不在,搜集素材的途径也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功去做、用心去想便能发掘到许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快乐”的素材。如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等,并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如在讲授九年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我选用的素材是让学生计算下列题目:一位女同志,她的母亲生了六个孩子,她自己生了四个孩子,她的孩子结婚后每人只生一个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假如六个孩子都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2.如果按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标准,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仅仅四代从384人到3人,孩子的人数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归纳: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无限地生育,人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过多过快增长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确选择。通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这样一个计算题,便让他们不知不觉中领会到了生涩乏味的理论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特别注意收集一些和教材有关的近期发生重大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2.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有独创性,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刻苦学习的强烈愿望。

3.“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1)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引导不好,会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而无法把持住课堂,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2)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教学所要用的素材准备充足。(3)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如知识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恰如其分的幽默和较强的责任心。

4.在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切记把握好“快乐”教学的适度,如果“快乐”无度,结果绝对导致教学失控。(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3)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总之,教师要全力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更能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

论文作者:马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论文_马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