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监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健全的环境保护监测战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站与监测网络,从根源上治理各种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监测站对于研究我国污染现状及预测未来污染趋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加强对其质量管理。本文就对该怎样加强对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站在不断的完善,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加强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越来越迅速,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工厂在生产中都会产生一些污染现象,这就打破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我国的各项资源能源都变得更加稀缺,还产生了土地荒漠化、严重雾霾天气、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站。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出现不仅能够监督我国的自然环境,还能检测我国各项资源及能源情况,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监测站在建设及工作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国要对生态监测站进行质量管理,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能够确保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准确性。对监测站进行管理能够增强我国的公信力,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对于我国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质量管理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末,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就在不断的开展,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环境监测站的质量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本身的职责就是开展对环境的质量检测和对污染源的监督,但是监测站在进行检测过程中还会有着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对监测仪器的管理及护理,人员上岗问题,还要对监测的环境系统进行准确的分析、记录,再形成报告提交给上级,所以就可能会出现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我国也开始重视对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执行标准,完善了监测站的工作职能,对监测站进行管理也能使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还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给予更多的物质保障,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贯彻不全面
由于各个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内容不同,所以对其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已经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各监测站对如何运用这一体系还不是很熟练,所以目前质量管理体系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还只被停留在理论阶段,并且很多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其积极性也不高。
3.2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工作内容繁多,质量管理又是在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之上又增加了一项任务,所以工作人员都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执行。很多人认为质量管理并不重要,经常是先监测再管理,这正与要求相反,没有质量控制的监测结果,其可靠性也会大大降低,甚至还有可能监测出错误的结果,这样就会影响我国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准确性,还会造成错误的环境决策与环境执法。
3.3质量管理只注重表面
质量管理工作往往是为监测站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质量管理工作虽然在进行,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人员还只是被动的在走流程、走形式。质量监督工作包括对于监测现场的操作过程、主要步骤以及新上岗人员的监督,这应是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觉的行为,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作人员只是填填表格,应付差事,所以对于监测站的质量监督工作难以产生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缺乏相关质量管理专业的人才
在我国,监测站及监测系统都是分等级的,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到县,每一级都有监测站,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稀缺,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监测站都具备相应的人才。很多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所以其工作强度很大,很可能无法保证研究数据的质量。还有监测站没有建设质量管理室的情况,个别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及操作经验,所以也无法真正实现其管理职能。
3.5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在每年各监测站上交的报告来看,很多环境质量简报、污染源年报、质量报告书的内容都很相似,没有总结出真正的变化规律及污染原因,缺乏创新性,对污染现状的治理对策及建议很少。这就反映出环境保护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性分析,无法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很多监测人员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自我学习和发展,还有些监测站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影响着环境监测的质量。
4.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管理对策
4.1促进质量管理的全面覆盖
要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就需要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使质量管理能够全面覆盖到各基站之中。对于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进行分阶段的管理:监测前、监测过程中、监测后,使这三个阶段都能保证其质量,从而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质量管理人员要根据各个监测站的特点来进行工作要求,注重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2完善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每一个监测站都应配备质量保证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员,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往往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所以就缺乏质量管理的力度。每一个监测站都应根据要求,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并且还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经常开展培训工作,为各监测站提供更多的高素质质量管理人员。
4.3提高监测人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最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我国环境污染、为保护环境提供更多有理有据的可实施方案。所以在对监测站进行质量管理时,要对监测人员进行要求,不仅只需要其对环境进行监测,更要其能够对监测到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环境污染解决方案。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准确性,所以在对环境的监测过程中每一个数据都有着重要意义,监测人员更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4.4完善监测站的相关设施设备
由于环境监测站数量众多,所以在一些县级的监测站中还有可能存在设备不足的现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其重视起来,为监测站提供更完善的设备设施,为其监测环境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还要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确保仪器的准确性,促进各部门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环境保护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生态研究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为我国提供更准确的生态信息及数据,提出更多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及措施。国家要鼓励更多青少年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艳秋,张更宇,黄旸,张冬冬.垂直管理背景下二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01):53-56.
[2]王小春,崔小丽.环境监测站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3):114-119.
[3]罗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4,(11):8-9.
[4]王宋军.浅谈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2):1-4.
论文作者:解翠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监测站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我国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