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李景[1]2007年在《香猪生长相关基因的结构与表达》文中认为哺乳动物的生长主要受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调控,将生长激素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作为影响香猪生长速度的候选基因,克隆并分析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并研究基因变异与香猪生长速度性状表型之间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香猪的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出1.903Kb生长激素基因,由五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组成。香猪生长激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与已知四个国外猪种和9个中国地方猪种之间的相似性为97-99%,其间的差异集中在内含子2和4,通过限制性内切酶(DdeⅠ,NatⅠand BsmNⅠ)分析,鉴定出香猪生长激素基因的五个多态性位点,分别位于5’-侧翼区274(T/C)位点,外显子2的622(G/A)和631(G/A)位点,内含子2中的841(T/C)以及外显子4中的1358(A/G)位点。同时,1358(A/G)位的碱基改变导致香猪生长激素成熟肽第108位异亮氨酸替换,叁维结构分析表明,异亮氨酸的存在可能影响香猪生长激素与受体的亲合力。为了检测香猪生长激素与受体亲和力关系的变化,将生长激素成熟肽置于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以香猪脑垂体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香猪生长激素cDNA,长700bp,回收后与载体DMD18-T相连,转化大肠杆菌TG1,筛选阳性克隆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含有Sap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将生长激素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YB11上,野生型香猪生长激素的原核表达质粒pTYB11-wGH;采用定点突变PCR技校构建了含有Ile_(108)突变的重组质粒pTYB11-mGH。二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受体菌ER2566,在IPTG诱导下,二种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获得了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78KD,与预期相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10%。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H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奠定了基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分为IGF-Ⅰ和IGF-Ⅱ二种类型,在生长激素下游介导动物的生长。以香猪肝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完整的IGF-Ⅰ基因,测序结果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知猪种的IGFⅠ基因相似性为99%。以RT-PCR检测了IGF-Ⅰ基因在香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IGF-Ⅰ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在脾、肺、软骨、脊髓、脂肪、子宫和肌肉组织中表达,肝脏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

廖志勇[2]2003年在《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岛素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它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促进代谢。此外,还通过与其它因子联合的方式促进多种细胞的生长。高浓度时,胰岛素会自身聚合。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B9GluB10Asp]-人胰岛素在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揭示了B链氨基酸残基,尤其是B9Ser在胰岛素生物功能中的作用。同时,为[B9GluB10Asp]-人胰岛素可能作为速效胰岛素进入临床使用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实验依据。 第二部分研究了豚鼠生长激素受体(GHR)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用Northern-blot 和Western-blot 检测到豚鼠GHR 在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后,我们采用定点突变方法研究了豚鼠生长激素受体分子中一些氨基酸残基的替代对其介导的生物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豚鼠GHR中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并不影响生长激素通过它而诱导的细胞事件,而另外一些氨基酸残基的取代,例如168位的酪氨酸和332位的丝氨酸分别用在其它种属GHR中高度保守的精氨酸和酪氨酸的取代后,则明显地影响着豚鼠GHR介导的GH诱导的生理效应。突变体在不影响GHR表达和配体结合的情况下,却较大程度地影响着GH诱导的蛋白质合成、脂生成和JAK2的磷酸化。相对野生型豚鼠GHR,突变体gpGHRY168H提高了GH诱导的蛋白质合成,而降低了GH刺激的脂生成和JAK2的酪氨酸磷酸化;突变体gpGHRS332Y也降低了脂生成,而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和JAK2的酪氨酸磷酸化。研究结果表明豚鼠GHR的功能更为侧重于机体代谢的调节,而这一结果可能是为受体后的信号或信号强度的改变所致。这为解释豚鼠对GH的反常性及其在进化分类学上的位置提供了实验依据。第叁部分是中华鲟生长激素受体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质的鉴定。中华鲟是地<WP=3>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并留有一些进化痕迹,故有活化石之称。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这一古老鱼类的GHR及其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质(GHBP)与现代鱼类和哺乳类动物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受体存在于中华鲟中以肝脏为主的多种组织里,其血清里也检测到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质(GHBP)的存在。中华鲟GHR/GHBP 都能很好地与bream生长激素(brGH)结合,而与人GH的结合要差些,几乎不与鸡GH、牛GH和羊催乳素结合。我们按照已知种属GHR cDNA中较保守的序列设计了多对引物,试图用RT-PCR克隆中华鲟GHR cDNA,但至今尚未成功,暗示着中华鲟GHR可能在结构上与其它动物,包括鱼类存在较大差异。

常新侠[3]2015年在《济宁青山羊生后乳腺中GHR、IGF-IR、INSR和PRLR的分布和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文中提出济宁青山羊是分布于鲁西南地区的高繁山羊品种,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产量高、耐粗饲、羔皮品质好等特点,母羊一般60日龄即开始发情,90~120日龄即达到性成熟水平,均产羔率达283%。哺乳动物的乳腺为幼畜提供营养,对于物种的世代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的生长发育和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多种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为了研究济宁青山羊生后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IGF-IR)、胰岛素受体(Insuline receptor,INSR)和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在乳腺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和表达规律。本试验应用HE染色观察乳腺的组织结构;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GHR、IGF-IR、INSR和PRLR的免疫阳性细胞在乳腺组织中的分布位置与表达规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GHR mRNA、IGF-IR mRNA和INSR m RNA在不同年龄段济宁青山羊乳腺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法鉴定乳腺组织中GHR、IGF-IR和INSR特异性蛋白片段的大小。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法检测出GAPDH、GHR、IGF-IR和INSR有特异性蛋白片段的存在,分别在36kD、70kD、55kD、50kD处。GHR、IGF-IR、INSR和PRLR的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细胞核偶有表达,其中GHR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大于IGF-IR的值,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GHR、IGF-IR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在出生当天至60日龄(初情期)迅速上升(P<0.01),90日龄时有所下降,120日龄(性成熟)升高到另一个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GHR mRNA和IGF-IR mRNA表达趋势与其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后者的表达量低于前者。GHR mRNA和IGF-IR mRNA在出生后表现上升的状态,60日龄达到峰值(P<0.05),而后90日龄时有所下降,120日龄后呈上升趋势(P<0.01),随后下降。INSR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出生当天表达水平相对比较低,30日龄时上升显着(P<0.01),60~90日龄之间为下降状态,120日龄上升(P<0.05),150~180日龄稳定在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状态。INSR m RNA与其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变化趋势相似。PRLR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出生当天表达水平相对比较低,30日龄即开始升高(P<0.05),30~90日龄一直处在平稳升高的状态,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120日龄快速上升(P<0.01),120~180日龄处于平稳下降状态,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并且稳定在相对较高表达水平。综上所述,GHR、IGF-IR、INSR和PRLR共同作用调控乳腺的生长发育,而且初情期(60日龄)和性成熟期(120日龄)可能是乳腺发育最快的时期,性成熟之后乳腺结构趋于完善,为将来妊娠期功能性乳腺发育做好准备。

杨晶晶[4]2016年在《断奶日龄对仔猪抗氧化功能、生长相关激素及功能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日龄杜长大仔猪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生长相关激素、抗氧化指标和组织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客观评价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性能、内分泌功能和应激刺激程度的影响,探讨断奶日龄影响仔猪生长的分子机理,为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确定合理的营养对策、科学确定仔猪断奶时间及养猪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断奶日龄对仔猪体重、血液生化及内分泌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商业上常见的杜长大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4组仔猪分别在14、21、28和35日龄断奶,至42日龄仔猪培育结束,分析断奶日龄对仔猪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内分泌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除个别仔猪偶尔出现腹泻症状外,所有受试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至42日龄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仔猪的体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随断奶日龄的推迟,血浆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随之升高,35日龄断奶仔猪总蛋白显着高于14日龄和21日龄断奶组(P<0.05);14日龄断奶仔猪血浆葡萄糖含量显着低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各断奶日龄仔猪血浆胆固醇和甘油叁酯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断奶日龄的推迟,仔猪血浆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随之下降;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仔猪血浆肌酸激酶活性显着低于14日龄和21日龄断奶组(P<0.05);35日龄断奶仔猪血浆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着低于14日龄断奶组(P<0.05);各断奶日龄仔猪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不同断奶日龄组仔猪血浆生长激素、叁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35日龄断奶组仔猪血浆胰岛素显着高于14日龄断奶组(P<0.05)。结果提示,断奶日龄可显着影响仔猪血浆总蛋白、葡萄糖的含量,以及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且断奶日龄越早,对这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越大;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相关激素指标无显着影响。2.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揭示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断奶日龄组仔猪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仔猪的血浆MDA含量显着低于14日龄断奶组(P<0.05);随断奶日龄的推迟,仔猪血浆T-SOD、GSH-Px活性逐渐升高,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仔猪的血浆T-SOD、GSH-Px活性显着高于14日龄断奶组(P<0.05);各断奶日龄组仔猪血浆CAT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断奶日龄可显着影响仔猪的抗氧化功能,且断奶日龄越早,仔猪的抗氧化功能降低的程度越大。3.断奶日龄对仔猪组织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按照上述试验设计,采集相应肝脏、肌肉等组织样品,进行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至42日龄试验结束时,28日龄断奶组仔猪肝脏GHR mRNA和IGF-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不同断奶日龄组肝脏IGF-Ⅰ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2)21日龄断奶组仔猪背最长肌中G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14日龄断奶猪背最长肌IGF-Ⅰ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21日龄组(P<0.05),21日龄断奶组背最长肌IGF-Ⅰ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3)21日龄断奶组半腱肌中G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14日龄断奶组半腱肌中IGF-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21日龄断奶组半腱肌中IGF-Ⅰ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4)不同断奶日龄组仔猪心肌G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35日龄断奶组仔猪心肌IGF-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14日龄和21日龄组(P<0.05),21日龄断奶组心肌IGF-Ⅰ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5)28日龄断奶仔猪肝脏GHR和IGF-Ⅰ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不同断奶日龄组仔猪肝脏IGF-ⅠR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6)21日断奶组背最长肌GHR和IGF-ⅠR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4、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14日龄断奶组背最长肌IGF-Ⅰ蛋白含量显着高于21日龄组(P<0.05)。(7)21日断奶组仔猪半腱肌GHR和IGF-ⅠR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4、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不同日龄断奶仔猪半腱肌IGF-Ⅰ含量无显着差异。结果提示,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肝脏、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产生显着影响。断奶日龄对仔猪肌肉中GHR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肝脏不同,对仔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GHR m RNA、IGF-ⅠmRNA和IGF-ⅠR mRNA的影响模式相近,对仔猪心肌中IGF-ⅠmRNA的影响与背最长肌、半腱肌不同,对仔猪背最长肌、半腱肌和心肌中IGF-ⅠR mRNA的影响模式相似;对仔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GHR和IGF-ⅠR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式相相似。

杜智恒[5]2008年在《北极狐GH、GHR、IGF1和IGF1R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及相关性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哺乳动物GH、GHR、IGF1和IGF1R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克隆了北极狐的GH、GHR、IGF1和IGF1R基因cDNA序列;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了GH、GHR、IGF1和IGF1R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以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狐场北极狐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检测了北极狐GH、GHR、IGF1和IGF1R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了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北极狐GH基因的cDNA序列,片段长度718bp,并已发布到GenBank中(Accesssion No. EU159584);克隆了GH基因的内含子,将其与该基因的cDNA序列拼接,片段长度1692bp,并已发布到GenBank中(Accesssion No. EU376045)。2.克隆了北极狐GHR、IGF1和IGF1R基因的cDNA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2006bp、1717bp和2411bp,并已发布到GenBank中,序列号分别为(Accesssion No. EU304325)、(Accesssion No. EU301609)和(Accesssion No. EU159582)。3. Real time PCR分析表明北极狐GH基因在6月龄检测的各种组织中仅在垂体组织中表达;各时期(2、4和6月龄)该基因在垂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2月龄垂体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6月龄表达量最高。4. Real time PCR分析表明北极狐GHR基因在6月龄检测的各种组织中,在肝脏、肺、胰腺、大脑、垂体、十二指肠、睾丸、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各时期(2、4和6月龄)该基因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GHR基因在这两个组织中表达量均呈递增趋势。5. Real time PCR分析表明北极狐IGF1基因在6月龄检测的各种组织中,在肝脏、脾脏、肾脏、肺、胃、胰腺、大脑、垂体、睾丸、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各时期(2、4和6月龄)该基因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IGF1基因在这两个组织中表达量均呈递增趋势。6. Real time PCR分析表明北极狐IGF1R基因在6月龄检测的各种组织中,在肝脏、脾脏、肾脏、肺、胃、胰腺、大脑、垂体、睾丸、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各时期(2、4和6月龄)该基因在肝脏、睾丸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IGF1R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呈递增趋势;在睾丸组织中6月龄表达量最高,4月龄表达量最低;在肌肉组织中4月龄表达量最高,2月龄表达量最低。7.在北极狐GH基因的外显子2、内含子2和外显子3上发现四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上的G81A突变、内含子2上的C186T和T239C突变,以及外显子3上的C583A突变;GH基因C583A多态性与公狐的体长性状显着相关(P<0.05)。8.在北极狐GHR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5上发现了四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1上的C99T和A144C突变,外显子5上的T59C和G65A突变;GHR基因C99T和A144C多态性与母狐的体重性状显着相关(P<0.05),T59C和G65A多态性与公狐的体重性状显着相关(P<0.05),与母狐的皮张长度性状极显着相关(P<0.01)。9.在北极狐IGF1基因的5’UTR上、内含子2和外显子2上发现了叁个多态位点,分别为5’UTR上的G94C突变,内含子2上的C50T突变和外显子2上的C87T突变;IGF1基因G94C多态性与公狐体长性状显着相关(P<0.05),与母狐腹围性状极显着相关(P<0.01),C50T多态性与母狐体长性状极显着相关(P<0.01),与母狐腹围性状和公狐皮张长度性状显着相关(P<0.05),C87T多态性与母狐体长和腹围性状均显着相关(P<0.05)。10.通过不同基因多态位点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GH基因的C583A和GHR基因的T59C&G65A合并基因型对公狐体重性状影响显着(P<0.05),GHR基因的T59C&G65A和IGF1基因的C87T合并基因型对公狐体重性状影响极显着(P<0.01),GH基因的C583A和GHR基因的T59C&G65A合并基因型对公狐体长性状影响极显着(P<0.01)。

同海妮[6]2013年在《GHR和IGF-IR在济宁青山羊子宫内分布和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文中认为济宁青山羊作为我国着名的羔皮用山羊品种之一,具有性成熟早(初情期始于60日龄,90-120日龄即性成熟),繁殖率高,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温顺易管理等特性,现已被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有关济宁青山羊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多胎性等生物学性能的原因机制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子宫中GHR和IGF-IR的表达、分布及其功能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而且有关GHR和IGF-IR在济宁青山羊出生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子宫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济宁青山羊生后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GHR和IGF-IR在子宫中的分布及mRNA的表达性差异是否在子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本试验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GHR、IGF-IR免疫阳性细胞在子宫的分布规律,HE染色观察子宫的组织结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年龄段济宁青山羊子宫中的表达差异性;Western Blot法鉴定GHR、IGF-IR蛋白片段的大小。试验结果:Western Blot法测出在36kDa、70kDa、55kDa处分别有GAPDH、GHR和IGF-IR蛋白特异性片段的存在。GHR和IGF-IR免疫阳性染色主要见于子宫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胞质中,偶见胞核着色,且GHR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IGF-IR免疫阳性细胞数。GHR mRNA和IGF-IR mRNA表达趋势与其免疫阳性细胞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IGF-IR mRNA的表达量低于GHR mRNA的表达量。GHR和IGF-IR在出生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60d达到高峰(P<0.01),而90d显着下降(P<0.01),120d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的稳定水平。综上所述,GHR和IGF-IR能够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调节方式影响子宫的生长发育,在子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初情期(60d)和性成熟期(120d)是子宫发育最快的时期,子宫生理功能趋于完善,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营养做好准备。

黄丽波[7]2013年在《GnRH、GTH、GH及其受体在山羊垂体—卵巢轴中的发育性变化》文中研究指明促性腺激素(GT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长激素(GH)及Ghrelin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生理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FSHR、LHR、GnRHR、GHR结合来介导完成。因此,研究这些激素和受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垂体、卵巢内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是理解其在生殖发育调控中如何影响垂体-卵巢轴作用机理的基础。本试验以D0-D180日龄的雌性济宁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从出生至性成熟(D0-D180)过程中垂体-卵巢轴中这些激素和受体表达定位以及mRNA表达规律,结果表明:D0-D180日龄血清中雌激素(E2)含量差异显着,孕激素变化趋势与E2相近,含量均以D0为多,D30显着下降,在D90和D180分别出现两个峰值,P是D120骤然上升。FSH在D0、D90有所升高;LH变化趋势基本同E2,在D90出现峰值。P的峰值出现是在LH之后,符合LH在促进排卵后,刺激P分泌的生理规律。而E2、FSH、LH含量在D90时处于高峰,可能是济宁青山羊发情早的原因之一。垂体内FSH、LH、Ghrelin、GnRH、GnRHR、GH、GHR、AR阳性细胞及其mRNA在D0-D180日龄山羊腺垂体内均有分布和表达,阳性细胞呈区域状分布,随着日龄增长阳性区域也增大。垂体细胞内GH、Ghrelin与LH分布特点和mRNA变化趋势相同,以D60显着高于其他月龄(p<0.05),其次是D30、D90,提示在D30-90阶段垂体细胞通过大量合成分泌这些激素,调控垂体自身及卵巢等器官的功能活动,这可能是济宁青山羊性成熟早的物质基础。垂体和卵巢GnRHR、GHR、AR mRNA表达量在D60-D180间变化不大,提示受体含量在生后发育至性成熟阶段是相对恒定的,真正影响功能发挥的是取决于其相应激素含量和分布位置。在垂体和卵巢内有Ghrelin、GnRH免疫阳性细胞和mRNA表达,可能是源于垂体和卵巢对Ghrelin、GnRH的“需求”,并通过自身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来产生。AR阳性细胞的存在说明垂体和卵巢细胞也接受雄激素的调控,AR在垂体是D60阶段高表达,与绵羊相同;而AR在卵巢随着卵泡发育,在基质细胞和颗粒细胞内表达量增多。FSHR、LHR、Ghrelin、GHR阳性细胞在各月龄山羊的卵巢内分布位置因日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刚出生的D0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在刚出生时集中分布在不规则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内,但随月龄增长,是在少数次级卵泡上存在,D30-180阶段常在1-2个生长卵泡上分布。当次级卵泡发生闭锁,则可在卵泡壁上见有环形排列的Ghrelin、GHR阳性细胞均匀分布。卵巢内动脉管壁的平滑肌上呈GHR、FSHR、LHR、GnRHR、GnRH阳性,而Ghrelin在动脉管壁周围的结缔组织呈强阳性。几种物质的mRNA表达量与组化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近,结论:垂体内的FSH、LH、GH、Ghrelin、GnRH、GnRHR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阳性细胞分布及mRNA表达量与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几种激素可能协同调控垂体自身及卵巢等器官的功能活动。FSHR、LHR、Ghrelin、GnRHR、GHR在卵巢内分布的差异性说明其对于卵泡发育过程中调控随机体生长而异,其细胞内的mRNA是否表达相应的蛋白与卵泡发育相关联。垂体和卵巢还可以通过自身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产生Ghrelin、GnRH。

郝灵慧[8]2007年在《草原红牛GH和GHR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及与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文中指出GH和GHR是动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本研究以草原红牛为试验群体,利用PCR-SSCP的方法检测了草原红牛GH和GH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将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的胴体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进行GH和GHR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和草原红牛的超早期选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H基因的第叁内含子、第四内含子、第五外显子、3’UTR、5’UTR均发现了多态性位点,其它位点未发现多态。(1)GH基因intron3 1435bp位点存在T→C转换,1658bp处有A→G的转换;GH基因第intron4在1918bp处有C→A的颠换;GH基因intron3和intron4对草原红牛的胴体性状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2)GH基因exon5位点2291bp处存在A→C颠换,2386bp处有T→C的转换,GH基因exon5多态性位点与胴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基因型间在骨肉比、胴体产肉率、小肠长性状中差异显着(P<0.05)。(3)GH基因3’UTR位点2619bp处有C→T的转换;2639bp处有C→G颠换,导致等位基因由G变为H,HaeIII增加一个酶切位点。GH基因3’UTR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的体重、宰前活重、肾脂重、净肉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呈显着相关。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BB基因型优势基因型。(4)GH基因5’UTR PCR-SSCP多态检测发现:5’调控区431bp处新发现有一个A→G的突变;GH基因5’UTR多态性位点对胴体性状没有显着影响。AB杂合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体重、宰前活重、肾脂重、胴体重、骨重、小肠重显着高于BB型(P<0.05)。AB基因型可作为草原红牛早期选择体重、宰前活重、肾脂重、胴体重、骨重和小肠重的候选基因型。草原红牛GHR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对胴体性状的影响:(1)GHR基因exon8 PCR-SSCP多态检测发现:草原红牛群体在此位点缺乏BB型纯合个体,位点遗传的纯合度高,遗传杂合度很低,可能跟群体的遗传背景、样本量小有关。此位点遗传变异有待进一步研究。(2)GHR基因第10外显子位点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GHR基因exon10位点41bp处有A→G转换突变,导致组氨酸(H)变成精氨酸(R);70bp处有C→T转换,导致精氨酸(R)变成半胱氨酸(C),碱性氨基酸变成极性中性氨基酸,氨基酸极性的改变和新的功能基团—SH的增加,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空间构象和功能发挥。等位基因B是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BB基因型的脂肪覆盖率显着高于AA型,AA基因型的眼肌面积显着高于BB型(P<0.05)。因此,可以初步推断GH和GHR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胴体性状的主效基因,相关分析表明,多态性位点与胴体性状具有显着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遗传效应较明显的分子标记,用于草原红牛的早期选种选育。

潘和平[9]2008年在《五个不同地区牦牛部分生产性能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新疆巴州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四个不同类群及培育品种大通牦牛PRL、PRLR、GH、GHR、IGF-Ⅰ五个候选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所发现的基因多态位点与牦牛体尺、体重等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PRL、PRLR、GH、GHR、IGF-Ⅰ基因作为影响生长发育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PCR-SSCP技术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IGF-Ⅰ)多态性研究表明:(1)首次在牦牛IGF-Ⅰ基因的第1内含子发现PCR-SSCP多态,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的PCR-SSC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态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A、B控制,序列比对发现在67bp处单碱基C的缺失,造成了该多态位点的出现。等位基因A(B)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巴州牦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8(0.0972)、0.9234(0.0766)、0.8485(0.1515)、0.7929(0.2071)、0.9200(0.0800),等位基因A为五个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2)IGF-Ⅰ基因第5外显子的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在大通牦牛中检测到了从、BB和AB叁种基因型,而在其它群体中只发现AA型,呈单态型,达到了纯合状态。经克隆测序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是由于在202bp处一个T→C的突变,导致等位基因A突变成等位基因B。(3)对IGF-Ⅰ基因上2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大通牦牛6月龄生长发育性状指标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AA基因型的体重、体斜长显着高于AB、BB基因型(P<0.05)。(4)IGF-Ⅰ基因的二个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大通牦牛早期发育的分析表明,18月龄IGF-Ⅰ第5外显子位点AA基因型的个体体高最小二乘均值(91.43cm),与BB型(80.00cm)差异显着(P<0.05)。在牦牛的早期选育中,AA型个体可以作为选留的对象。(5)六月龄大通牦牛群体体尺指标与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群体比较可以看出不论公牛群还是母牛群,大通牦牛的平均体重显着大于甘南牦牛和天祝牦牛群体平均体重(P<0.05):大通牦牛的平均体斜长显着比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长(P<0.05),而胸围相比大通牦牛略高于其它两个群体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这些体尺指标上,大通牦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2.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GH基因、GH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H基因第3外显子在183bp处发生T-C突变,该多态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A、B控制,其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AA为优势基因型。五个群体的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青海大通牦牛、青海环湖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处于非平衡状态。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叁个牦牛群体进行分析发现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重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最小二乘法得出的均值,AA型最大,AB型次之,最小的为BB型。另外,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长也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AA型体长最长,AB型次之,BB型体长最短。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高、胸围、管围无显着性影响(P>0.05)。(2)GH基因第5外显子在64bp处发生A-C的突变。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上,A1为优势等位基因,A1A1为优势等位基因型。五个品种进行的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甘南牦牛处于非平衡状态;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五个牦牛品种进行分析发现第5外显子对生长发育指标没有显着影响(P>0.05)。(3)经过PCR-SSCP分析,GH基因保守区位点呈单态性,没有发现多态性信息。(4)经过PCR-RFLP分析,特异性GH-ⅠR引物对牦牛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长约1244bp的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Ⅰ、HaeⅢ、HinfⅠ、PstⅠ、SmaⅠ进行酶切,AvaⅠ、HinfⅠ、HaeⅢ、PstⅠ均具有预期的酶切位点,没有发现多态性,而SmaⅠ不具有预期的酶切位点,经测序比较,发现在878位点处的SmaⅠ酶切位点“CCC|GGG”丢失。特异性GH-2R引物对牦牛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约为1037bp的DNA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SmaⅠ、PstⅠ对该PCR产物进行单酶酶切,结果发现HinfⅠ、SmaⅠ、PstⅠ均具有酶切位点,且电泳检测结果与预期相一致,不具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而GH-2R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的切点中,电泳检测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经测序比较,发现在75位点处的酶切位点“CC|GG”丢失。3.利用PCR-SSCP技术对PRL、PRL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第2外显子、第3外显子在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巴州牦牛5个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在PRLR-exon2中A等位基因为5个牦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基因频率;在PRLR-exon3中,B等位基因较A基因占优势。PRLR-exon2在大通牦牛、新疆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环湖牦牛、甘南牦牛A基因频率都超过了0.500,分别为0.520、0.560、0.600、0.580和0.640。基因多态信息表现为中度多态。测序表明催乳素受体基因第二外显子在174bp处的突变,为A→G,表现多态性。PRLR-exon3,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牦牛五个群体中都检测出AA、BB、AB叁个基因型,而且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PRLR-exon3的PCR-SSCP结果及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该位点的98bp处多态为C→G取代造成。等位基因A(B)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环湖原牦牛、新疆巴州牦牛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0(0.540)、0.420(0.580)、0.500(0.500)、0.460(0.540)、0.450(0.550)。在PRLR-exon3中,除了在天祝白牦牛中表现为高度多态,其余牦牛品种多为中度多态,遗传力较高,作为遗传杂交可能有较强优势。

殷红珍[10]2013年在《胰岛素改善脓毒症大鼠生长激素抵抗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目前的营养支持领域,高分解代谢严重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白20世纪80年代起,使用相关激素等药物调整代谢激素合成与分泌,进而促进合成代谢并抑制分解代谢的代谢调理治疗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合成激素的代表之一,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具有明显的刺激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内氮质潴留进而促蛋白质合成等作用,另有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其曾被人们在调整代谢激素合成与分泌,进而促进合成代谢并抑制分解代谢的代谢调理治疗寄予较大期望。然而,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过程中,常并发获得性生长激素抵抗(acquired growth hormone resisitanceAGHR),主要表现为:脓毒症机体血浆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及外源性生长激素的促合成作用减弱。生长激素抵抗(AGHR)是脓毒症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后,促合成代谢效应减低、不良反应增加的重要可能机制。脓毒症机体之所以出现生长激素抵抗,究其原因,可能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过度激活导致生长激素受体水平下降;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导致受体后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受阻抑。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合成激素胰岛素具有抗炎、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及提高生长激素受体水平等作用。且我们前期以及国内外关于支持胰岛素具有抗炎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的证据在不断增多。有趣的是Kin-Chuen等通过体外研究发现,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GHR的合成、减少GHR的降解;同时还能促进GHR胞内摄作用。当然,此研究仅为正常培养条件下针对肝细胞的研究结果,对于脓毒症状态下,胰岛素对骨骼肌有无类似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有研究表明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脓毒症等危重病人骨骼肌蛋白分解,促进合成代谢,不过该研究未能明确具体原因到底是控制血糖的作用还是胰岛素的直接作用。另外,Orellana等研究发现,胰岛素能直接增加新生儿内毒素血症时的骨骼肌蛋白合成。脓毒症状态下,生长激素抵抗(AGHR)的发生主要与生长激素受体(GHR)合成减少和降解增加(泛素-蛋白酶体的过度活化参与此过程)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受阻(可能因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有关;胰岛素对脓毒症机体具有抗炎、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上调生长激素受体及促进蛋白合成等作用。据此,我们推论: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的生长激素抵抗。目前,国内外尚无胰岛素协同GH治疗改善脓毒症机体代谢的相关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胰岛素能否改善脓毒症状态下的生长激素抵抗。第一部分检测相关药物治疗后血中胰岛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肝脏生长激素受体mRNA表达变化(RT-PCR法)、肝脏中IGF-1的-nRNA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生长激素受体以及pJAK2、pSTAT5b、JAK2及tSTAT5b蛋白含量(Western-blotting法)。验证胰岛素能否改善脓毒症状态下的生长激素抵抗(AGHR)。第二部分研究中,在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上,通过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及PI3K-Akt通路后,检测血中相关指标(同第一部分),从而进一步探讨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改善脓毒症大鼠的生长激素抵抗的可能信号通路。第一部分胰岛素改善脓毒症大鼠获得性生长激素抵抗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脓毒症模型,明确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能否减轻脓毒症所致的生长激素抵抗。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禁食12h,自由饮水,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方法造模,腹腔注射LPS (1mg/Kg)1小时后存活的大鼠为造模成功者。随机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trol)腹腔注射等渗盐水;脓毒症组(sepsis)腹腔注射LPS;胰岛素组(insulin)腹腔注射LPS (1mg/Kg)+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生长激素(GH)组腹腔注射LPS (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kg.d);联合组(IG)腹腔注射LPS (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kg.d)+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血糖过低示静脉给予50%葡萄糖,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给药24h时应用氯胺酮(1mg/kg)麻醉,并留取血浆、肝脏(取大鼠肝右叶组织)的标本,置于液氮中。数据用SPSS19.0软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水准a=0.05。结果:2.1放免法测血浆中胰岛素、生长激素浓度和ELISA法测血浆中IGF-1浓度我们通过放免法测得血浆胰岛素浓度,脓毒症组,因为腹腔注射内毒素导致机体应激反应较正常组显着增高(P<0.01);胰岛素组与联合组相比,胰岛素浓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图1)。同时,我们通过放免法测得血浆中生长激素浓度,脓毒症组较正常组增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长激素组与联合组相比,生长激素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图2)。我们通过ELISA法测得血中IGF-1浓度,在脓毒症组浓度较正常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IGF-1浓度较脓毒症、胰岛素、生长激素组升高有显着性意义(P<0.01)。(见图3)。RT-PCR结果示: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IGF-1mRNA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生长激素组IGF-1mRNA含量较脓毒症组无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IGF-1mRNA含量较脓毒症、胰岛素、生长激素组显着升高(P<0.01)(见图4)。RT-PCR示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GHR mRNA含量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生长激素组较脓毒症组无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其肝脏中GHRmRNA含量显着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但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GHRmRNA含量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肝脏中GHRmRNA含量较脓毒症组显着升高(P<0.01),但低于正常组和联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5)。WB结果示:联合组肝脏中GHR的蛋白含量显着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P<0.01),但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GHR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肝脏中GHR的蛋白含量较脓毒症组显着升高(P<0.01),但显着低于正常组和联合组(P<0.01)(见图6)。联合组肝脏中pJAK2/JAK2水平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P<0.01),但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pJAK2/JAK2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肝脏中pJAK2/JAK2水平较脓毒症组显着升高(P<0.01),但低于正常组和联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7)。联合组肝脏中pSTAT5b/tSTAT5b水平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但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pSTAT5b/tSTAT5b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肝脏中pSTAT5b/tSTAT5b水平较脓毒症组无显着升高(P>0.05),较正常组和联合组显着降低(P<0.01)(见图8)。高效液相色谱法示:联合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显着低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但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胰岛素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较脓毒症组显着降低(P<0.01),但高于正常组和联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9、10)。结论:脓毒症状态下,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改善生长激素抵抗。第二部分胰岛素发挥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胞内信号传导路径研究目的:通过阻断泛素蛋白酶体及PI3K-Akt通路后,应用激素,明确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改善脓毒症所致的生长激素抵抗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禁食12h,自由饮水。我们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方法造模,腹腔注射LPS(1mg/Kg)1小时后存活的大鼠为造模成功者。随机将42只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trol)腹腔注射等渗盐水;脓毒症组腹腔注射LPS;胰岛素(insulin)组腹腔注射LPS(1mg/Kg)+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生长激素组(GH)腹腔注射LPS(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1kg.d);联合组(IG)腹腔注射LPS(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kg.d)+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LY294002组静脉注射LY294002+腹腔注射LPS(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kg.d)+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MG-132组静脉注射MG-132+腹腔注射LPS(1mg/Kg)+尾静脉注射生长激素(1IU/kg.d)+尾静脉注射胰岛素(5u/kg.d)。血糖控制在4.4-6. lmmol/L,血糖过低示静脉给予50%葡萄糖,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给药24h时应用氯胺酮(1mg/kg)麻醉,并留取肝脏(取大鼠肝右叶组织)的标本,置于液氮中。数据用SPSS19.0软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水准α=0.05。结果:通过放免法测得血浆胰岛素浓度,在脓毒症组,因为腹腔注射内毒素机体应激反应而增高,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在胰岛素组、联合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之间,胰岛素浓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图1)。同时,通过放免法测得血浆中生长激素浓度,在脓毒症组显着增高(P<0.01);在生长激素组、联合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之间,生长激素浓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图2)。通过ELISA法测得血浆中IGF-1浓度,在脓毒症组浓度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IGF-1浓度较脓毒症组均无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IGF-1浓度较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显着升高(P<0.01)(见图3)。RT-PCR结果示:肝脏组织中IGF-1mRNA含量在脓毒症组浓度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生长激素组IGF-1mRNA含量较脓毒症组无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IGF-1mRNA含量较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显着升高(P<0.01)(见图4)。RT-PCR示肝脏组织中GHRmRNA在脓毒症组浓度较正常组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组较脓毒症组显着升高(P<0.01);生长激素组较脓毒症组无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GHRmRNA较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显着升高(P<0.01)(见图5)。Western-blot结果示: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GHR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联合组较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肝脏中GHR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低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见图6)。联合组肝脏中pJAK2/JAK2水平显着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但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pJAK2/JAK2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肝脏中pJAK2/JAK2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和联合组(P<0.01)(见图7)。联合组肝脏中pSTAT5b/tSTAT5b水平显着高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94002组和MG-132组,但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肝脏组织中pSTAT5b/tSTAT5b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见图8)。高效液相甘色谱法示:联合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显着低于脓毒症组、胰岛素组、生长激素组、LY294002组和MG-132组,但高于正常组(P<0.01);脓毒症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胰岛素组趾长伸肌中酪氨酸和3-MT水平较脓毒症组显着降低(P<0.01),但高于正常组和联合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可以改善脓毒症大鼠生长激素抵抗,可能与其抑制泛素蛋白酶体路径有关,PI3K途径可能参与此过程;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能提高IGF-I的水平;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能改善脓毒症大鼠高分解代谢情况。

参考文献:

[1]. 香猪生长相关基因的结构与表达[D]. 李景. 贵州大学. 2007

[2]. 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 廖志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3

[3]. 济宁青山羊生后乳腺中GHR、IGF-IR、INSR和PRLR的分布和表达的发育性变化[D]. 常新侠. 山东农业大学. 2015

[4]. 断奶日龄对仔猪抗氧化功能、生长相关激素及功能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 杨晶晶. 天津农学院. 2016

[5]. 北极狐GH、GHR、IGF1和IGF1R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及相关性状的研究[D]. 杜智恒.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6]. GHR和IGF-IR在济宁青山羊子宫内分布和表达的发育性变化[D]. 同海妮. 山东农业大学. 2013

[7]. GnRH、GTH、GH及其受体在山羊垂体—卵巢轴中的发育性变化[D]. 黄丽波. 山东农业大学. 2013

[8]. 草原红牛GH和GHR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及与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D]. 郝灵慧. 吉林大学. 2007

[9]. 五个不同地区牦牛部分生产性能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潘和平.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10]. 胰岛素改善脓毒症大鼠生长激素抵抗机理的研究[D]. 殷红珍. 南京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