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马丽仪1**陶秋燕1贺俊2何勤1

1.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101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

摘 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缺少专业的技术扩散服务机构或机制。本文研究了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技术扩散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以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为例,研究其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模式和路径,从组织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分析其技术转移扩散服务体系的要素组成,从服务制度体系、服务内容体系、服务管理体系和服务评价体系分析其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体系建设,提出适合我国技术转移扩散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技术扩散 服务体系 构建 机制 创新驱动

1 引言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然而,由于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提供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支撑的能力所限,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体现前沿技术的复杂产品和一体化架构产品领域缺乏竞争力[2]。技术能力的发展需要给创新主体特定的激励[3],然而我国的政策主要鼓励突破前沿技术,忽视了推动先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短板效应突出,专业的技术扩散服务机构或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国家工业生产效率下降[4]。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从我国在《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排名可窥见一斑。该报告显示,我国总体排名第27位,而美德日韩分列第1、3、5和15位。借鉴先进工业国家经验,构建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促进已经形成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是工艺技术)向广大企业的扩散和应用,是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4],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技术扩散(Technological Diffusion)的研究得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概念及理论体系[5]。自1912年Schumpeter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技术扩散经历了理论提出阶段、多学科融合发展阶段和理论修正扩展阶段[6]。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扩散实质上是一种模仿行为[7]。Ryan和Gross(1943)的研究成为扩散研究的奠基石,为大部分的扩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对之后的理论框架也产生了极大影响[5]。Mansfield提出了著名的S型扩散模型[8],开始对扩散问题进行宏观和定量的分析。扩散是创新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特定的渠道,在特定的社群中传播的过程[4]。技术扩散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子过程,始于技术发明或技术成果出现之时[9],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运动过程[10]。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同时存在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促进或延缓整个决策过程,如新技术的特性及创新企业的行为[11-12]、采用者行为[13-14]、沟通渠道[15]、时间和社会体系等。技术扩散强度具有“近邻效应”[16]。由于技术扩散受到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制约,影响着技术扩散的方向、范围和程度,扩散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扩散机制如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等也具有复杂性,构建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是一种竞争前技术[17],它对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18],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和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AIST)都认为共性技术是一项基础性研究[19-20]。美国经济学家Tassey认为共性技术研究阶段的任务是概念证明,该阶段始于基础研究成果,止于实验室原型[21]。在开发出特定的市场应用之前必须要获得共性技术。共性技术处于一国技术创新链的基础性地位上[22]。与其他专有技术扩散不同,共性技术扩散具有高网络性、高关联性和高政策干预性[23]。其扩散网络是辐射型的,网络效应远超一项专有技术扩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研发形式具有高关联性;由于其成果扩散对产业的巨大影响,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德、日等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大量导向通用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24]。建设共性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组织和实施战略性产业共性技术与基础性工艺技术服务,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的技术扩散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建设共性技术扩散服务体系。

我国在技术扩散服务体系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专业的共性技术扩散机构和机制[25],这是制约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26]。从美、日、德、韩等国家的成熟经验看,促进已经形成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是工艺技术)向广大企业扩散和应用是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如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日本政府认证的技术咨询师等。我国虽然自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先后发布了一百余项不同层面的技术转移政策,但我国的技术转移是指科研成果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向产业机构转移及企业之间转移[27],而非将成熟先进的共性技术向企业界的扩散,二者具有本质区别。本文将以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为例,分析其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体系建设,提出适合我国技术转移扩散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3 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Manufacturing Extension Partnership)

3.1 概述

由于共性技术的公共性特征,美国政府在技术领域、技术市场上的干预正在逐渐扩大。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以下简称MEP)是为提升中小制造企业竞争力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国家计划。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28],具体组织实施则由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NIST)执行[29]。NIST是公立研究机构,主要进行产业基础、共性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工作,目标是为提高美国产业竞争力提供技术服务,将政府创新成果扩散到美国所有产业部门和私营部门[30]。MEP计划通过与政府、行业组织、大学和企业等紧密协作,建立了遍布全美的制造创新服务网络,由各MEP地方中心为美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技术开发、市场拓展、工艺流程改进、供应链优化、员工培训等各类技术与创新服务,促进和加速先进制造技术在美国的转化和应用。

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碘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谱唑(速保利)等。

MEP中心的目标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和技术绩效:将NIST开发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转让给MEP中心,并通过MEP转移到全美的制造公司;来自行业、大学、州政府、其他联邦机构以及NIST的人员参与合作技术转让活动;努力使美国中小型公司可以使用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向包括中小型制造公司在内的工业企业积极传播关于制造业的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信息;除了NIST,还利用联邦实验室的专门知识和能力。

目前,MEP共在全美50个州以及波多黎各成立了60多个MEP地方服务中心,拥有1300名专家,接近600个办事处,超过2500名服务提供者。自1988年设立以来,MEP已向10万家美国制造企业提供支持,协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0亿美元,节省成本157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近95万个。MEP为纳税人提供了高投资回报:对于每一美元的联邦投资,MEP就为制造商创造29.5美元的新销售增长。每1065美元的联邦投资,MEP就创造或保留一个制造业岗位。以2018财年为例,MEP中心与27707家制造商进行了合作,销售额160亿美元,成本节约17亿美元,带动新增投资40亿美元,并帮助创造或保留了超过122000个工作岗位。

3.2 MEP要素构成

技术扩散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特定的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关联,处在特定的环境当中[31]。借鉴相关学者对科技服务体系的要素划分,本文把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要素归为3类:组织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32]。技术扩散服务的客体(如中小制造企业)是系统存在的前提,技术扩散服务主体(如MEP中心)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规定了系统中各要素的关联,法律法规政策则为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个环境。

·f.行业领袖和智库

3.2.1 组织要素

组织要素是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最基本的单位,它决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功能、属性及特点[32]。MEP是建立在NIST和其他公共和私营实体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前提下的合作网络,MEP的优势就在于其伙伴关系。通过与联邦、州和地方层面的合作,MEP中心与制造商合作开发新产品,扩大多样化市场,采用新技术,提高供应链的价值。MEP是通往其他组织和联邦研究实验室的桥梁。MEP以非营利的MEP地方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联邦、州政府、企业、大学等非营利机构间广泛的伙伴关系。使得MEP可以提供独立服务,或者依靠合作伙伴,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MEP的合作伙伴包括:

·a.国家和地方政府

现存釉面砖显然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累加面貌,不同时期铺设及更换的地砖在色泽、磨损与污染程度上有差异.大厅地面原铺设釉面砖,在1997年改造中约320 m2改为水泥地面.现大厅在原地面上直接铺设木地板.3层东北角房间遗存釉面砖使用了八角形结合菱形地砖,形式与门厅及走廊的方形不同,综合考量其所在位置、形制及历史上的变动情况,推测应为德租早期建筑东北部扩建时铺装.厨房和洗手间等辅助空间地砖已非德租时期原物,由于水侵及频繁使用,碎裂、磨损、粉化较严重,现已替换为米黄色300 mm×300 mm瓷砖(图9).

注:按水稻价格(2.8 元 /公斤)、肥料中化(23∶10∶15)价格 3700 元 /吨、中化(21∶15∶16)2980 元 /吨计算。化肥片生产力=产量/化肥纯量

·c.大学,社区学院和技术学校

·d.行业协会

·e.专业社团

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学校还重点提倡“三个对话”,即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就是通过撰写教育案例、教学随想、教育教学故事等,总结经验并寻求方法;教师与同伴的对话就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素质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课堂教学大练兵”“教学专长展示”“基本功达标展示”等活动,广泛调动组内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热情;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就是采取“案例反思—对照反思—跟进反思”的方式,丰富理论内涵,提高实践水平。“三个对话”使教师们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实现了自我提升和群体发展。

学校方面,在给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上,主要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练习套题等注重于完成教学目标的主流而又比较统一的教学资料。作为拓展的个性化多媒体背景资料,则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g.经济发展组织

·h.私营部门;包括咨询公司(h1)以及全国各地的制造商(h2)

2.5 不同肥料增效剂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肥料增效剂影响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氮肥贡献率。各处理间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处理高于常规处理,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在30.73%~56.48%,肥料利用率前3位处理⑨、处理⑩、处理分别比常规增加25.73、22.36、21.88百分点。

MEP自身以及MEP的合作者构成了MEP网络的组织要素,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a.b.);技术研发者(b1.c.);技术扩散者(d.e.f.g.h1.);技术使用者(h2)。

3.2.2 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指在技术扩散服务活动中,各相关人、财、物要素的组合。MEP的资源要素包括人才资源要素、资本投入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等。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智能电网实践工程,深圳科技生态园智能电网对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配电智能化、用电智能化、高级应用等技术进行了探索。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以智能配用电领域为发展重点,涵盖分布式电源、微电网、配网运维、用电能效、能源调度等方面,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绿色出行率不低于90%。智能电网的已有工程实践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开发、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应用、智能需求响应、电动汽车等方面。

3.2.3.4 创新环境

第二,联邦政府每年投入且逐年提高的预算、企业追加的投资等是MEP重要的资本投入要素。自MEP计划实施以来,联邦政府对MEP一直保持连续资助,资助力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MEP自设立之初,便确立了联邦资助占地方中心运行经费的比例不得超过50%的原则,如地方中心表现经第三方独立评估认可,6年后仍可获得联邦资助,但比例不超过其总运行费用的1/3。政府的稳定投入,有效地带动了各地方政府、私营部门和企业等其他主体的积极投资。

美国政府为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美国的技术转移服务奠定了稳固的制度环境基础。这些政策包括以下有关法案: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投资法、工业产权法和资本市场规范法等[33]

图1 联邦政府资金投入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第三,设备、软件、MEP中心空间等是MEP运行的基础设施要素。MEP在全美的60多个MEP地方服务中心和接近600个办事处在属地范围内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任何中小企业都可在两小时车程范围内找到能够提供技术服务的MEP地方机构。

3.2.3 环境要素

一对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女,半裸着身子,各以黑白鸟羽遮挡私处,围着火堆,踮脚跳着一支怪异的舞蹈。那舞蹈动作古拙,像是在演绎一对失去双翼、却又顽强地朝着天空蹦跳的鸟儿。充满野性力量的身体上,文着一条条青色的羽纹,这些纹路散发着原始的气息,随着肌肉的每一次抖动而蠕动攀爬,仿似活过来了一般。

环境要素主要指有利于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环境、技术信息服务和市场发展环境等。

3.2.3.1 制度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凡涉及数量关系和形式方面的问题,都要用到数学。培根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高斯说:“数学是科学之王”。因此在教学中,介绍数学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2.3.2 技术信息环境

早在1996年,MEP便已实现在各州设立地方技术服务中心,成为了各州交流和共享资源、最佳实践的平台。

刘丽芳没搭话,往欧阳锋对面的沙发上坐下,将挎在肩上的包取下来揣在怀中。包里藏着一把锋利的剪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丽芳来之前做了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文化建设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工作当中,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任务有一种使命感,更加了解自身的责任,并自觉地履行工作的义务,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有道德的企业无疑是市场上优秀的企业,一个企业要能够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其当成己任,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约束企业本身,约束员工群体。这虽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在企业中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

3.3.4 服务评价体系

MEP地方中心在为属地内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可通过MEP全国网络获取各类市场发展资源。绝大多数地方中心不是政府机构,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要想获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只有快速适应市场需要、找准用户需求,并围绕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第一,MEP拥有1300名专家和超过2500名服务提供者,专家、行业领袖和科技服务人员是MEP重要的人才资源要素,这些人才资源通全国网络,为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发展需要的供应链定位、新技术利用、制造工艺改进、员工培训等专业知识服务。

旱育秧3叶内以旱为主,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3叶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湿润,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并及时排干畦沟水,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b.其他联邦政府机构,部门,计划和实验室(b1)

联邦政府通过各种创新政策的有机融合,促进了中小制造业的流程创新和精益生产,通过MEP及时得到新技术的扩散为中小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34]

3.3 MEP体系建设

3.3.1 服务制度体系

20世纪80年代,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技术转移的法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技术转移政策,以促使联邦实验室及大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1980年《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和《拜杜法案》分别明确了联邦实验室与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制度[35]。后来又陆续制定了《小企业技术创新进步法》(1982年)、《国家合作研究法》(1984年)和《联邦技术移转法》(1986年)等,以机制保障了联邦实验室和大学技术转移的任务的完成[36];鼓励国家实验室与企业、大学、州政府共同合作与研发,设立了一系列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与分配制度等[37]。《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1988年)明确提出联邦机构具有技术的商业推广职责。《技术再投资项目》(1993年)使许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得到资金支持,用于企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完善的金融政策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贷款担保、信用及风险担保等措施,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通过财税政策给予创新企业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的技术研发。

综上,技术转移法案、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考核制度、奖励制度与分配制度、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构成了技术扩散服务体系的制度体系。

3.3.2 服务内容体系

MEP设立30年来经历了持续的变迁与演化。1988年设立之初,MEP职能为“推动联邦技术信息扩散和技术转化”。通过NIST有关评估后进行改进,很快将服务内容调整为“多种商业技术服务”。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竞争带来的压力,MEP在原服务范围的基础上拓展至全面提高美国制造商创新能力的“创新驱动”的创新链全过程,其影响也从单个企业扩展到制造产业链、制造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上。具体来看,MEP计划的具体服务内容除了精益管理、战略工具、六西格玛(Six Sigma,或6 Sigma,是一种管理策略)*** 六西格玛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由时任摩托罗拉工程师比尔▪史密斯(Bill Smith)于1986年提出,目的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TRIZ、工程服务、质量标准、安全体系等技术服务,也提供人力资本开发、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流程改造、技术转移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3.3 服务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技术转移的监管和促进机构、指导、支持、运行机构。

MEP由联邦政府提供政策扶持,由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组织实施。具体地,MEP的管理又分为MEP指导委员会、MEP办公室和各MEP地方中心3个层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MEP指导委员会提供指导、建议和评估职能。MEP办公室,由主任领导,共有联邦雇员40多人,下辖6个业务办公室,包括综合处(财务与管理)、宣传处、政策与研究处、地方中心管理处、系统运行处和计划开发与战略合作处,负责计划相关政策、经费、宣传等的协调,以及MEP地方中心的预算、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并为MEP指导委员会提供支持。各MEP地方中心,均依托非营利企业、大学和地方政府机构等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设立,在MEP整体战略规划和MEP办公室的有关要求下,按照企业需求、市场导向以及非营利机构运行的原则,开展面向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服务。

重大庆祝活动仪式庄严隆重,活动组织井然有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契机。如“六一”国际儿童节通过表彰“十佳美德少年”,宣传“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自我,让孩子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正能量的激发和召唤。国庆节为了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组织师生开展征文比赛,从各个角度去阐述祖国的变化,抒发心中的美好憧憬,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可以使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浸润童心,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图2 MEP的管理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综上,MEP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3.2.3.3 市场发展环境

MEP的评价体系包括对MEP计划的申请、设计、实施和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对象分别为对MEP整个计划的评价、对MEP地方中心的申请者的评价和对MEP地方中心的绩效评价。

3.3.4.1 对MEP整个计划的评价:由美国政府问责局(GAO)、NRC等外部机构,对其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3.3.4.2 对MEP地方中心的申请者:评比指标包括:对目标区域制造企业需求了解程度、技术提供能力、技术方案提供方式、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计划等;

3.3.4.3 对MEP地方中心的绩效评价,MEP建立了一套“中心运行报告与评估”(Center Operations Reporting and Evaluation,CORE)系统,用于监督管理分中心绩效。包括MEP企业信息报告(MEP'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MEIS)、第三方问卷调查和成功案例3个子系统。其中:MEIS子系统旨在监督MEP地方中心工作情况,由地方中心在每季度结束后30天内填报已完成技术服务合同的关键信息,包括完成项目的服务情况、所服务的客户、参与人员、服务小时数、客户联系信息等。第三方问卷调查子系统旨在跟踪统计MEP技术服务的影响,一般在MEP地方中心技术服务合同结束6个月左右由NIST委托独立调查机构按季度开展,对象是接受MEP地方中心服务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每轮一般为期四周,调查近3 000家企业,收集与MEP地方中心服务相关的销售收人、就业岗位、投资、成本节约、满意度等可量化信息。问卷多为在线填写,平均反馈率在80%以上。成功案例旨在深入总结MEP技术服务的最佳实践,通过MEP网站和相关活动传播和共享。案例由各MEP地方中心按照NIST设计的模板整理编写,包括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挑战、技术方案和效果三部分内容。在CORE的基础上,NIST经分析汇总每年发布的《MEP年度报告》和《MEP年度社会经济效益报告》。这些年度报告的统计发布在督导总结工作的同时,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对扩大MEP影响、吸引更多企业客户方面效果显著。

3.4 MEP技术扩散路径

图3 MEP合作网络的技术扩散路径

(虚线表示资本投入,实线表示技术扩散)

NIST和联邦实验室将开发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转让给MEP中心,并通过MEP转移到全美的制造公司;来自行业、大学、州政府、其他联邦机构以及NIST的人员参与合作技术转让活动。MEP技术扩散的路径如图3所示。

4 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框架设计

MEP吸引产、学、研各方主体不断投入,形成了高效率的技术扩散服务网络,及时把新技术传导给成熟型中小制造业促进其精益创新[38],对于构建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及运作机制具有很大的启示,本文提出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框架

(1)在组织要素体系中,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有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技术研发者、技术扩散者和使用者提供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基础性服务;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技术研发者,主要职责是针对性的提供通用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活动;技术扩散机构要形成高效技术服务网络,有效促进基础工艺技术转化,及时把新技术传导给中小制造企业促进其精益创新,使技术创新实现商业价值,对技术供需双方的互动合作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小企业作为共性技术的使用者,完成共性技术的大规模转移和应用。

(2)在资源要素体系中,技术扩散服务体系要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便利和支持,为基础工艺技术进步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要积极探索资本投资渠道,努力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联系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资本投入体系,为基础工艺技术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与技术设施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如基础技术研究和开发、设备采购、重点实验室建设等。

(3)在环境要素体系中,制度环境主要是制定与完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相关政策制度及地方法规条例;负责技术扩散服务机构管理方案制订、机构评定、检查与考核工作。技术信息环境旨在为信息共享搭建平台。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包括市场组成、市场需求、信用程度、竞争激烈程度。创新服务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包括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等。

5 政策建议

5.1 建设规范的服务制度体系

应高度重视、提高立法等级、建立独立的国家技术扩散服务机构,明确技术扩散服务机构的任务和地位;以计划等形式加强技术扩散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协调和规定政府部门、技术研发方、扩散方、使用方的关系;给予非营利性技术扩散服务机构优惠政策(财政政策、税收减免等),建立专门的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引导多种组织形式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融资担保体系;鼓励企业间、企业与国家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创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5.2 建设优质的服务内容体系

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从生产工艺层面切实提高企业制造水平[39];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09000标准提升技术扩散服务质量的规范化,在服务过程识别、服务产品提供、服务质量改进等方而加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

5.3 建设网络型服务管理体系

构建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技术扩散服务网络,包括企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以业务链、地域互助、优势资源共享为纽带,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信息和深度挖掘营业利润[40];加强定期的外部评估,指导相关计划的规划和战略性调整。

5.4 建设合理的服务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成果报告与评价系统,探索引进外部评估机构参与统计计划的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对服务的指导、监督和成果管理,提高成果信誉,实现更好的社会影响,进而形成积极的反馈,进一步推动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9/c_1118898033.htm,2016-05-19.

[2]王佳宁,巨文忠,贺俊,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三位专家学者[J].改革,2016(9):17-32.

[3]贺俊,吕铁,黄阳华,等.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与能力积累:中国高铁经验及其政策启示[J].管理世界,2018,34(10):191-207.

[4]贺俊.产业政策批判之再批判与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J]学习与探索,2017(1):90-96+175.

[5]ROGERS E M.创新的扩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梁丹,吕永龙,史雅娟,任鸿昌.技术扩散研究进展[J].科研管理,2005,26(4):29-34.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65-366.

[8]MANSFIELD E.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nnovation[J].Econometrica,1961,29:741-766.

[9]曹兴,柴张琦.技术扩散的过程与模型:一个文献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4):14-22.

[10]武春友,戴大双,苏敬勤.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11]陈劲,魏诗洋,陈艺超.创意产业中企业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8,27(3):37-46.

[12]王开明,张琦.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壁垒:微观层面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1):139-143.

[13]廖志高,徐玖平.一类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8):65-74.

[14]付晓蓉,赵冬阳,李永强,等.消费者知识对我国信用卡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2):120-131.

[15]DELRE S A,JAGER W,BIJMOLT T H A,et al.Will it Spread or Not the Effects of Social Influences and Network Topology on Innovation Diffus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27(2):267-282.

[16]余迎新,许立新.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20(6):1-6.

[17]马名杰.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J].新经济导刊,2004(22):74-78.

[18]徐冠华.CAD/CIMS应用工作报告[R].北京:国家科技部,1999.

[19]吴贵生,李纪珍.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20]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6-73

[21]TASSEY,GREGORY.Long-Term Competitiveness:R&D policy Issue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http://www.nist.Gov/public-affairs/budget.htm,1997.

[22]樊霞,黄妍,朱桂龙.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效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1):34-44.

[23]邹樵.共性技术扩散的概念及其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9):142-145.

[24]贺俊.调整新经济结构性产业政策指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1(004).

[25]贺俊.产业政策批判之再批判与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J]学习与探索,2017(1):90-96+175.

[26]李纪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发展历程//吴贵生,高建主编.创新与创业管理(第6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2-61.

[27]吴寿仁.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九)——技术及技术转移概念辨析及相关政策解读[J].科技中国,2018(2):54-60.

[28]吴建南,李怀祖.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的技术—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中的作用[J].科技导报,1998(12):28-31.

[29]仲平,秦媛.美国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运行模式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10):6-11.

[30]吴贵生,李纪珍等.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31]朱桂龙,彭有福.发达国家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2):94-98.

[32]揭筱纹,李镜,邱璐,秦颖.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分析[J].软科学,2014,28(5):135-138.

[33]马敏象,屈娥,李金玲.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J].云南科技管理,2012,25(2):46-50.

[34]汪琦,钟昌标.美国中小制造业创新政策体系构建、运作机制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1):160-169.

[35]骆严,朱雪忠,焦洪涛.论美国大学与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政策的差异[J].科学学研究,2016,34(03):373-379.

[36]和金生,司云波.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发展的途径研究——美日法技术转移实践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7-160.

[37]KLEINMAN D L.Politics on the Endless Frontier:Postwar research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M].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5.

[38]SHAPIRA P.US Manufacturing Extension Partnerships:Technology Policy Reinvented?Research Policy[J].2001,30(6):977-992.

[39]黄群慧,李晓华.中国工业发展“十二五”评估及“十三五”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5(9):5-20.

[40]李文博.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1(7):153-16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MA Liyi1,TAO Qiuyan1,HE Jun2,HE Qin1
1.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ted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
2.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Chinese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

Abstrac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industrial countries,profess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service institutions or mechanisms are missing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service system,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takes the American Manufacturing Extension Partnership as an example,studies the mode and path of its technology diffusion service system,and analyses the elements of it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diffusion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organizational,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analyse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at from the service Institutional system,service content system,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and put forward to relevant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diffusion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technology diffusion;service system;construction;mechanism;innovation drive

DOI: 10.11842/chips.2019.05.00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YZD0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创”研究子项目: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负责人:陶秋燕;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GL037):社会资本、知识管理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研究,负责人:陶秋燕;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5YJCZH114):基于集群网络结构视角的高技术产业集群风险演化及控制体系研究,负责人:马丽仪;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GLB028):北京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研究,负责人:马丽仪)。

**马丽仪,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与大数据决策。

(责任编辑:何岸波;责任译审:毛子英)

标签:;  ;  ;  ;  ;  ;  ;  

我国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