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长沙市糖尿病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的教育,分析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足部护理知识得分、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7.63±1.85)分 vs (30.83±2.46)分、(18.73±1.02)分 vs (11.96±2.35)分,P<0.05],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的发病有着很大的影响,提高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足部自我护理行为遵守程度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发病率。
【关键词】足部护理知识;行为;糖尿病足;影响
作为一种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可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而在各种并发症中,又以糖尿足为主要并发症,据统计[2],在我国约有20%-35%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并发感染是导致患者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53例,男21例,男32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60.34±3.4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0.95)年;对照组53例,男22例,男31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0.48±3.7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3±1.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临床上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症治疗、遵医嘱给药、生活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的教育,具体如下:①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测试,依据患者测试结果和文化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尤其加强对于患者认知误区的纠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和生活态度。② 实施教育方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合的形式,通过讲座、讨论会、面谈等方式详细告知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护理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足部自我护理方法,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和避免引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③ 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定时对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进行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加强对患者知识薄弱环节的教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计算糖尿病足发生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足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行为遵守程度,护理知识问卷包括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内容,共20个题目,均为单项选择,每题包含4个备选答案,答对记“1分”,答错不计分,总分2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越高。足部自我护理行为问卷包括护理频率、护理方法等内容,共20个题目,包括简答、单项选择、判断等题型,总分50分,评分越高,在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越好。分别测算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问卷得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15.00的处理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用进行检验。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比较
53例观察组患者中,共4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生率为7.55%(4/53);53例对照组患者中,共21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生率为39.62%(21/53)。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得分变化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得分均较低,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得分显著升高且明显区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危重并发症,对于糖尿病足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则有较大的致残率和下肢截肢率,为降低患者伤残风险,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3-4]。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原因分析中,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不到位、行为出现偏差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实践后发现[5-6],通过给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健康护理知识教育和行为引导能够有效预防避免和预防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得分均较低,提示大多数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的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得分有效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针对性的教育是提高患者足部知识和护理行为的有效途径。此外,观察组患者糖尿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越高、越能够自觉进行足部自护行为,则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就越低,由此可知,对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知识教育与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综上所述,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越高、足部自我护理行为越到位,则其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就越低,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高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冯玉琳,吴觉敏.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71-575.
[2]董丽英.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1018-1019.
[3]姜凤.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4,28(13):442-443.
[4]李小娟,王海珍.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6):2546-2547.
[5]吴立苹.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2):114-115.
[6]李饶,袁丽,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09-913.
论文作者:杨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患者论文; 足部论文; 知识论文; 糖尿病足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