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对馆舍的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舍论文,浅谈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政府提供资金,纷纷进行新建或扩建,以期建设一批符合时代前进步伐、为经济建设与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1 现代化图书馆的特征
1.1 信息载体多样化
虽然目前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型出版物与日俱增,但印刷型信息载体还将在图书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缩微型、声像型资料还有其用武之地。随着信息存贮技术的日益先进,光盘存贮容量的日益增大,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创造了美好的前景。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载体将会同时并存,一种信息载体的消亡,亦会有一个过程。因而,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中,多种信息载体的共存将是必然的。
1.2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共享的程度亦将日益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与深度上均有显著的变化,资源共享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而将遍及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1.3 信息服务网络化
在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中,读者不仅能使用这个图书馆的馆藏,而且还可方便地利用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先进的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大型图书馆,如新建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在这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仅配置了一个较好的局域网,而且在广域网的联连方面亦做了不少工作,通过Internet可以查到上图的主页、60万条馆藏书目、馆藏精选等信息,还可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入上图网页进行网上书目查询。
1.4 信息加工自动化
在现代化图书馆中,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等均使用计算机,例如书刊的采购、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等工作不再依靠手工操作,人的干预将降到最低程度。
1.5 著录格式标准化
要使信息资源达到共享,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在信息进行加工时,必须严格遵循同一著录标准。例如,在进行图书编目时,必须按照同一编目规则和同一著录格式,国内所有图书馆均这样做了,资源共享就有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的CNMARC已经发行多年,上海图书馆最近解决了CNMARC与SUSMARC的格式转换,这对馆藏资源共享是十分有益的。
2 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2.1 信息收集、加工、整理、服务、交流的基地
公共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品种较多,学科覆盖面广,服务对象范围宽,是社会各界寻求知识、搜集信息的最佳去处。公共图书馆不仅收集大量的一次文献提供服务,而且还从事二次文献的加工、出版工作。如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有印刷体和光盘两种型式。有些公共图书馆还承担着三次文献的服务工作,亦即承接专题调研、综合分析等任务。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大都设置有学术活动室、展览厅、报告厅等场所,供交流信息使用。馆内设有众多的公共检索终端设备,可以任意查找馆藏信息,有的还配有Internet网络接口,为读者提供上网检索服务。
2.2 是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
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不分年龄、学历、职业和职务,只要有求知的欲望,有知识创新的意愿,均可在那里找到合适的座位。特别是对提高全民的素质,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社会赋予的,亦是人民大众所祈求的。
2.3 保存、开发、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
在有一定规模的省、市公共图书馆中,均收藏有大量古籍,这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如何保护好,使之不受霉变、蠹虫之害;如何收藏好,使之不受偷盗、散失之患,此乃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之重任。
在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中,对古籍仅仅着重于收藏与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资源必须为人所利用,为此,如何开发与研究这些古籍,使之服务于当今社会,便成了公共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古籍,妥善保藏与方便使用,有时是会形成矛盾的。如何化解,只有借助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上海图书馆正在从事将所有收藏的善本,以图像处理的方法,存贮在光盘中,读者可使用检索终端设备很方便地查看所需的古籍善本,而且屏幕上显示的样式与原本完全一致。此项工作预计将耗时五年,现已输入70余万页。
3 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对馆舍的要求
基于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及功能,必然地对馆舍的建设提出一些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3.1 建筑设计的“个性”
公共图书馆应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通常应成为城市中的一景。其建筑风格,不但需与整个城市的建筑大环境相协调,而且还应有其独特的个性。北京图书馆位于首都北京,根据北方建筑的特点,采用中轴线对称,琉璃瓦大屋顶的建筑设计是完全正确的。但上海的建筑以近代及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从而上海图书馆的立面造型、色彩的应用、总体布局就应从上海的大环境出发,再加上图书馆的特性,来构筑整个建筑物的设计思路。
3.2 结构设计的“共性”
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应是开放型的,大量的书刊资料均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因而大都采用大空间的格局。为了增加使用上的灵活性,通常采用同层高、同柱网、同载荷的设计方案。这就与过去的三块式——书库、阅览区、办公区分块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国内有些图书馆,由于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案,造成使用过程中布局调整十分困难,缺乏灵活性。近年来新建的图书馆,都充分注意了这一问题。
3.3 舒适的环境
公共图书馆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因而一个舒适的环境,对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的周边应是宁静的、宽广的绿地和一组组雕塑艺术品,营造出图书馆特有的文化气息。建筑物内外装饰应典雅、朴实,宽敞、明亮的大厅、过道,以及大空间的阅览室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借阅环境。中央空调系统保证了适宜的温湿度和洁净的空气,各类电梯可使读者便捷地到达所需去的地方。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后,每天平均接待读者达八千人,双休日逾万人。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幽雅、安静、舒适的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4 先进的设备
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在于设备的先进性。好的建筑物,配以先进的设备,再加上严格的科学管理,才能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的设备有两大类,一类是土建设备,亦即在建造馆舍时必须同步进行安装的。另一类为专用设备,一般在土建完成后,才进行安装调试,但在土建过程中,所需的管线、电源等都必须预埋或预留。对所有的设备,都应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都必须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方便和易于维护。在如此众多的设备中,最核心的是要配置好计算机系统,这是衡量图书馆现代化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志。
3.5 综合化布线
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是信息集散的枢纽,因而在建造新馆时应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需求。在安排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系统的布线时,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可将两者合并一起考虑,形成综合布线系统,这为使用带来较多的灵活性和方便。目前,许多新馆采取分别布线的办法,即计算机系统采用结构化布线,而通讯则利用电话线路,这当然亦是可取的。无论哪种方案,对信息点的布置必须留有充裕的发展和调整余地。在此同时,电源的配置必须相应跟上。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强电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通常不是同一个人,而且系统的设计在时间上会有前后,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收稿日期:199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