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责任感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第十三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结业之际,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与亲切的慰问!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大家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学习了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听了许多报告,还参观了学校、工厂,感受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收获很大。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以及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来开辟我们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并联系教育工作的实际,指导我们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考虑教育问题。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内容来看,其中直接或者间接谈到教育的共有39篇,以较大的篇幅来论述教育的共有20篇。可以说是覆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性质、方向、培养目标等等,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的邓小平教育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敏锐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科技及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总的指导方针;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为制定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部编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比较完整全面地对邓小平教育理论进行了阐述,要认真学习。我们应特别认识到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突出表现在:

——邓小平同志阐述了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作为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从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把教育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把教育、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总揽全局、论述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时,他指出:这个重点本身就包括教育,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还指出,忽视教育工作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这就为我们各级领导提高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大家都要考虑,不重视教育就是不成熟的领导,要说明自己的成熟,就应该重视教育。我们应该很好地宣传这些观点。邓小平同志还从教育事业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角度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怎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有新的途径和新的形式、方式。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科学论述,为我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些重要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突出的贡献。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靠力量认识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同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今天我们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从教育战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拨乱反正最开始就是从知识界、教育界开始的。首先是推翻“四人帮”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然后论述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给广大教师、知识分子带来了政治上的新生,甩掉了原来“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帽子,从本质上彻底解除了对知识分子长期的精神束缚,把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劳动者的素质一起看作是我国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决定因素。要求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这都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和飞跃。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既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历史使命的前瞻性认识。

15年前,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我们面对经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多么英明、多么高瞻远瞩、多么具有超前性和深刻的洞察力。他把教育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同迎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挑战,同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紧紧地结合起来,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三个面向”作为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本质的、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集中体现了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对教育的要求,也高度概括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为我国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也是小平同志在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教育的作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等作了深刻的论述,指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改革上,他反复强调要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等等。这都是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我们应该很好地、不断地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每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就会感到豁然开朗。每当遇到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看看邓小平教育理论就会找到方向,有了主心骨。所以,我们要认真将邓小平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推进我们的工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把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确定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教育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再次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十五大报告阐述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密切关系,强调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十五大还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等。十五大报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而教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样,教育、科学、文化就不仅仅是处在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地位,也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而且成为一个基本的奋斗目标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就是说,我们党对教育、科学、文化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赋予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要更好地、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的主要工作

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党组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在正在进一步修改,还要落实其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行动计划》立足于我国的国情、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的要求,对推进我国跨世纪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要求,制定了切实措施。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正经历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和基础,人类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无数事实表明,科技进步正在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据测算,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到10%,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后期达到40%左右,而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讲经济本身的份额)预测将达到80%左右。当今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60%以上。所以,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关于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有一些争论。现在比较公认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下的定义,认为知识经济是有别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工业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7年12月,联合国分析预测,能够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而世界上不少的经济学家也估计,就世界范围而言,到2010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传统产业。到那个时候,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型经济。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随后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会上,江泽民同志又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和标志”。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经济的制高点。面对这个态势,我们必须适应潮流,乘势而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作为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就必须主动适应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高新技术对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创新及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要依靠教育的。所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据许多国家的数据分析,教育发展的综合指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高度的、正相关的关系。教育投资成为重要的生产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美国伯克利的加州大学教授卡斯特斯曾对高等教育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作过比喻,他认为,如果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当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美国硅谷的科学工业园,也是例证。仅仅在几十公里的小小的硅谷,1995年的收入就高达850亿美元。其中62 %的收入是由那些与斯坦福大学相关的人士创造的。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说法,“斯坦福大学创造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前几年我国建立了一些高新技术园区,经过分析发现,凡是与大学或研究所毗邻,或者跟他们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高新科技园区,就能成功,因为它得益于这些知识创新基地的知识和人才支持。办得红红火火;相反,一些虽然硬件比较好,但远离高等学校或研究所,或结合得不紧密的,则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科技园区。由此可见,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的竞争。这也是在世纪之交,各个国家政府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中都要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及进行教育革新的原因。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也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对教育的观念、体制、模式、手段等等方面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共有十二部分,五十条。

第一,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第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第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高等学校要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参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四,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 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第五,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第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第七,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做贡献。第八,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第九,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第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第十一,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第十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行动计划》中,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十二部分都和高等教育有关系,涵盖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改革、经费投入、党的建设和德育工作等多方面。如:《行动计划》指出,要从国内外吸收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队伍。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立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增设博士专项奖学金,扩大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规模,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等措施,支持高等学校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积极参加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建立终身学习的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也是缩小各个高等学校之间差别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对高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教师培训有重要意义。(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将来可通过网络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座的同志们,一定要非常重视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宁可少盖一点楼房,也应该把信息手段建设起来。

《行动计划》突出地强调要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预计到本世纪末,高等教育本专科的在校生总数将达到660万左右,2002年,预计达750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我们预计,到2000年,按新的口径计划,即把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统算进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同年龄人口当中将达9.1%左右。到2001年, 我们要把这个比例提高到11%左右。到2010年,要提高到15%左右。

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德育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维护学校的稳定,使学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及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另外,我们要很好地发挥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科学研究,发挥高校思想库、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1999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接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

关于教育部明年的工作,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施《行动计划》;开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确保稳定。

突出两项工作:一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说,前几年我们主要是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大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经验来推动这项工作,那么明年我们将从教育最关键的环节,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考试的改革、评估体系改革和教师培训等诸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项工作是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仍较薄弱。职业教育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上都需要转变。突出这两项工作并不说明其它方面工作不重要,而是强调在这两方面有进一步的推进。

着力于三个提高:一是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大力提高教师水平。三是大力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争取四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一是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具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要有新突破,使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军;二是高校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新突破,在孕育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作出新的科技贡献;三是在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方面有新突破;四是在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教育现代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推进六项改革:一是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面向21世纪的新要求,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三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四是推动新一轮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活力和办学效益;五是继续深化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积极进行高考改革试点;六是继续进行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改革,努力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广泛动员和筹集社会可利用资源发展教育事业。

1998年,教育部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顺利完成了部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任务。1999年,要把重点放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上来。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新局面。

三、对学员们的几点希望

(一)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并以整风的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在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复杂的矛盾,改革也到了攻坚阶段。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学习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开展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希望同志们回本单位后,能够按照江泽民同志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把这次学习看作是起点,在这次学习的基础上,在本单位积极倡导并率先垂范学习邓小平理论。

(二)加强党风建设和党性锻炼,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格和风范、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学习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看准了的事,事关工作全局的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要严格要求自己,勤政、廉政,清正廉洁。现在情况比过去复杂,碰到的问题比过去多,如果不提高警惕,则很容易滑入泥坑。希望大家能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三)要联系高等教育实际,积极推进高校改革。

我着重讲一下在改革中应树立的几个观念:

首先,一定要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要全面发展。

其次,要牢固树立质量的观念。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办出自己的高水平。我这里讲的质量观念,不是泛指全国统一的质量,而是指各级各类学校都办出自己的高水平。

第三,要树立加强管理的观念。管理中有许多潜力可挖。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第四,牢固地树立效益的观念。要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各项投入的效益,杜绝浪费。

第五,树立不断地深化改革的观念。解放思想无止境,深化改革同样也是无止境的。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深深体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要开拓教育工作新局面,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

第六,牢牢树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

(本文是1998年12月4 日陈至立同志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第13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  ;  ;  ;  ;  ;  ;  ;  

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