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蚯蚓粪肥的作用
一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和钾为可利用的整合态的磷和钾,并可解析10多种微量元素。
二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调控植物代谢;
三是通过有益微生物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团粒结构,增进保水能力;
四是蚯蚓粪中的有益微生物还能产生拮抗活性强、抗菌谱广的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使植物土传病害得到抑制。
二、主要蚯蚓品种
赤子爱胜蚓,特点是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耐热抗寒,蚓粪产量高。
三、养殖方式
采用露天堆肥养殖蚯蚓方式生产蚯蚓粪。
四、培养基质及环境要求
腐熟好的黑木耳废弃菌料70-80%、牛粪20-30%。生料发酵时产生的温度可达70℃,不利于蚯蚓生长,需提前腐熟。饵料湿度为70%。
蚯蚓生长适宜温度20—27℃,湿度70%,PH 7—7.5,生长周期一般40天,春秋低温时需70天左右,当地生产期为4-9月,可进行4个周期生长。每个周期养殖20天时翻动1次,期间人为遮光保湿、控制温度。
五、蚯蚓种苗投放量、产粪数量
蚯蚓种苗价格较高,一般4.5万元/吨。投放蚯蚓种苗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0.5-1.5㎏/㎡,一个周期繁殖倍数为3-5倍,我市全年(4-9月)蚯蚓繁殖量可达20倍。蚯蚓市场价格南方1.2万元/吨,北方最高可达3万元/吨,蚯蚓粪售价估价200-300元/吨。
1公斤鲜蚯蚓生成需消耗饵料25-30公斤,产生蚯蚓粪约为饵料的70%。2016年共投入蚯蚓种苗1吨,日处理废弃料1吨,生产蚯蚓粪肥0.7吨。生长周期结束时,同时提取蚯蚓及蚯蚓粪,下一个周期不需再投放种苗。到目前为止,共生产2.5—3个周期,实际产蚯蚓7.5吨,处理黑木耳废弃菌料500吨,生产蚯蚓粪肥350吨。预计全年生产蚯蚓粪肥575吨。
六、效益分析(养殖面积1000㎡)
投入主要包括占地费用、蚯蚓种苗、饵料及人工、车工、水电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蚯蚓种苗 1吨×4.5万元/吨=4.5万元
废弃菌料 500吨×60元/吨=3万元
牛 粪 200立方米×20元/立方米=0.4万元
水电费 0.2万元
人工车工费用 7万元
草苫子、塑料、铁锹等物品0.4万元
土地为无偿使用
以上合计15.5万元
经济效益主要由蚯蚓和蚯蚓粪产生。
蚯 蚓 7.5吨×2万元/吨=15万元
蚯蚓粪 500吨×200元/吨=10万元
两项合计25万元
效益为9.5万元/1000㎡,即6.3万元/亩。
七、蚯蚓养殖流程(以第一个生长周期为例)
5月23日—5月27日,做培养基床,规格为宽3米,高30厘米;中间预留排水管沟,过道;安微喷管;备好水源。
6月3日,投放蚯蚓种苗1吨。次日观察成活率为98%以上。
6月6日,进入常规管理工作,当日温度17--29℃,蚓床温度22℃,湿度为60%,白天遮光率70%。蚓种活动状态良好,吃食正常,排泄正常。蚯蚓每日所需饵料(黑木耳废弃菌料+牛粪)为蚯蚓自重,可产生70%的蚯蚓粪,即日处理废弃菌料1吨,产生0.75吨蚯蚓粪肥。
6月9日,蚓床温度20--23℃,湿度60%,蚯蚓生长良好,进入交配、产卵阶段。蚯蚓卵孵化时间为20天左右。
7月6日,气温升高,22--32℃,增加浇水次数,蚓床温度25℃,湿度60%,蚯蚓生长良好。
7月7日,可见少量蚯蚓幼苗,白色,细小,约3mm左右,活动缓慢,有规律向前移动。
7月10日,第一个生长周期结束,生产蚯蚓粪肥40吨左右,测定饵料PH值为7.67,较铺设蚓床时下降0.44。
7月11日,修整基床,开始第二个周期的蚯蚓养殖,管理技术、方法与上个周期基本相同。
8月20日,第二个周期基本结束,产生的蚯蚓粪肥为150吨左右。进入第三个周期。
论文作者:闫正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蚯蚓论文; 万元论文; 粪肥论文; 周期论文; 种苗论文; 生长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