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_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_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目标,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加大了活动的内容,形成了最具特色的“活动课文”。“活动”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补充与延伸课内教学、承担新知识学习,转向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教学,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锻炼意志与毅力。因此,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情增趣,在活动中发展提升。

地理学科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活动形式,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地理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1.游戏竞赛

游戏竞赛活动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地理知识教学于游戏之中。一般用于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查图比赛、地理谜语竞猜、地理知识竞赛、政区拼图等方面。如学习“中国政区”时,在学生掌握各省、市、区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轮廓特点,可进行拼图比赛活动。这种游戏比赛活动可以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既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地理制作

地理制作是指学生运用身边一些可以利用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地理模型、学习用具、教学展板等。地理制作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地理原理,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直观地认识地理事物,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益。一般可用于等高线模型、乒乓球地球仪等的制作,绘制简单的地图、地理漫画、地形素描,野外摄影,举办地理板报和地理墙报等。如学习“中国地形”时,可以让学生用塑料泡沫或石膏做成中国地形模型,这样中国地形及三级阶梯分布便一目了然。

地理制作既可以弥补学校教具不足的现状,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地理制作活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观察观测

地理观察与观测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地理眼”对地理现象或事物进行观察、观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一般用于天文现象观察,如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观察及天文时事现象的观察;自然现象的观察,如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观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测定气温、风速,记录天气的变化过程等等。如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某一天当地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计算白昼与黑夜的长短,总结出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理观察与观测可以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从中发现有用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现象的发生、变化、发展过程,从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长地理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地理魅力。

4.辩论演讲

地理辩论演讲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对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与他人进行辩论,或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地理辩论演讲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输入,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地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学习“人口问题”时,针对“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问题,学生可以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时,针对“北京四合院的留与舍”,学生可以进行演讲,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地理辩论与演讲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设计该项活动,教师应精选题目。如“可再生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吗?”、“人口增长越慢越好吗?”、“大气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吗?”等等。课前应让学生充分收集资料,准备好演讲稿和辩论素材,使活动顺利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偏题现象;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下不了台的情况下,教师不要轻易评判谁是谁非,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肯定双方的合理成分。同时提醒辩论是一种交流,不一定非要达成一致意见,要学会容忍歧义,学会协商合作,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在辩论中相互得到启发,共同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5.自主探究

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心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即通过教师设疑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资料,分析、探究地理现象或社会问题,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如学习“黄土高原”时,教师可以出示“昔日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有关资料”和“今日沟壑纵横、光秃荒芜的黄土高原图片”,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自主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景观变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适宜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很多,如“等高线分布特点与表示的地形关系”、“地震来了,我该怎么办?”、“中东一直成为世界的焦点和热点的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和饲养的牲畜存在差异的原因”等等。自主探究的内容不一定很高深和复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一种参与意识。

6.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就是教师设计一系列尖锐的人地矛盾或人际冲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学生扮演的角色一般分为人物角色和地理角色两大类,目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去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使静态的地理事物动态化。如学习“亚洲人文环境”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东南亚人”、“日本人”、“孟加拉人”、“阿拉伯人”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化妆,以小品或话剧的形式,通过任务角色间的对话,剖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剖析当前资源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风俗、服饰、生活等。通过这些形式把地理事物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感悟和生活体验。

7.主题宣传

主题宣传活动就是借助国内和国际重大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节日,让学生根据节日主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自己确定宣传形式,如办板报或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发送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小型演讲等进行地理宣传的活动。一般用于“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中国人口日”、“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等节日。在活动中,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资料,认真分析或撰写解说词,精心收集图片,仔细筛选资料,择优选用,以求最佳宣传效果。

8.社会调查

地理社会调查是指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或有关问题,通过到社区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或观察了解有关地理事物的数据、图片、资料,获取信息,以补充野外考察所得资料的不足。社会调查内容十分广泛,如家乡的地形、气候、人口、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源和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对于收集到的现有图表,学生应进行分类、清理,并结合其他资料对其现实性、可靠性、精确性进行分析,决定其使用价值和使用程度。同时,可以利用所得数据,文字资料,编制统计表和各种简图(如各种框图、曲线图、等值线图等),使资料所表示的地理现象特征更加简明、突出、直观,使用时更加方便。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的资料要进行全面总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得出规律性结论,撰写地理调查报告。

二、地理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地理活动设计的前提是“有趣”

“有趣”是指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体现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设计地理活动应注意其内容的趣味性,将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让学生“会玩”、“想玩”,在“游戏”中提高。

2.地理活动设计的关键是“可行”

“可行”是指活动的可操作性。地理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准,符合生活实际,切忌追风逐波,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进行前,教师应选好活动内容,做好资料准备,认真研究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地理活动成功的关键。

3.地理活动的重点是“活”

教师设计地理活动应抓住精髓,灵活地呈现教材内容,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来组织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突出“活”,即活动形式多种,活动内容多样,活动组织多层次,活动空间多方位。把课堂变成活动化的课堂,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地理知识,达到主动、活泼、开放、积极的学习目的。

4.地理活动的核心是“动”

活动的核心是“动”,即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脚、动脑,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是参与、指导和协助,随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

5.地理活动的实质是“参与”

新课程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地理活动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这既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6.地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合作”

“合作”是地理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拓展学习领域,使多渠道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彼此的思维、行为中碰撞“火花”。“合作”可以使活动得以展开,更可以使活动延伸、拓展、提升。

7.地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形式与内容统一”

教师设计活动应突出教学主题,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活动,设计的“活动”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使学生有兴趣、有空间、有能力参与到活动中。

8.地理活动的空间是“课内与课外结合”

教师应树立“生活即地理”的理念,充分借助和挖掘校内外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和应用课内知识,拓展视野,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标签:;  ;  ;  ;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