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品种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蟾蜍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蟾蜍,俗称癞蛤蟆,我国各省广泛分布的是大蟾蜍,所提取的蟾酥,药用价值很高。从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即疣粒)中采取分泌的乳白浆液,经加工制成的蟾酥是名贵药材之一。其性温,味辛甘,有毒,具有强心、兴奋、镇痛、抗毒、止血、通窍、利尿、抗癌等多方面的功效。此外,蟾酥还在口腔科及五官科手术中作粘膜麻醉剂。
除蟾酥外,蟾头、蟾皮、蟾舌、蟾肝、蟾胆、干蟾等均可供入药。医药中除采取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蟾酥,亚洲蟾蜍的蟾酥亦可采用,但以中华大蟾蜍的蟾酥为最佳。一般7000只蟾蜍可刮05公斤的鲜浆。
中华大蟾蜍外形如蛙,体长在10厘米以上,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颈不明显,躯干粗糙,头部较平滑,无黑色角质棱,两侧有大而长的耳腺,体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腺瘤突起,腹部较小,背部无花斑纹。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呈黑绿色,体侧有淡色的斑纹,雌性呈深乳黄色,腹面具乳黄色与棕色或黑色形成的花斑。雄性较小,内侧第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黑眶蟾蜍体长7~10厘米,头部有黑色角质棱或黑色线,背部有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腹面乳黄色上有深灰花斑。雄性第一二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花背蟾蜍头部无黑色角质棱,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疣粒灰色,上面有红点。雌性背面多为浅绿色,上有美丽酱花斑,疣粒上多有土红色点。
蟾蜍藏匿泥穴中、湿润的石头下或藏于草丛中、水沟边,也能长久居住在陆地,夜间外出捕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成体冬季多群集在水底或泥沙中越冬,来年2月后出蛰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