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影响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发展和普及。本文结合中等职业育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内涵,阐述了综合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创新方法,以期能够在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必要性;应用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变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更严格的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确保人才的综合能力更高。当今职业教育新趋势,是在汽车维修教育中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前汽车维修工作的需要,促进学生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一、“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企业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加强了学生的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我们概括为“做中学”。逐渐在教学中为“做中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师编写的工作页做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下发任务书,把学生的学习策划为一个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通过小提示,小词典,拓展只等小栏目,介绍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生的基础通常较差,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此外,少数学生的生活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不良。职业教育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供需方面也存在严重差距。一方面,大量的中等职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高薪难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与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就业导向不明确有关,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而且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不强和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偏离了市场需求的轨道,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根据汽车维修和管理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其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应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而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法。
三、传统教学方式现状
1.学生缺乏抽象思维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具有文化课程差、自学能力差的特点,导致学习过程中缺乏抽象思维。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直观的教学道具,但是很多学生对汽车零件的位置、装配关系、传动关系等一知半解,当学生进一步学习某些原理的理论知识时,会混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常常顾此失彼,理论知识记少忘多,很难实现学以致用。
2.理论教学安排不合理
理论教学的不合理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汽车维修专业技术课程的时间跨度大,教学过程跨越多个学期,这种安排看似能够在不断重复和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巩固现有知识,很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解,导致他们厌倦学习;另一方面,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课程较少,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操作,这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3.理论与实践不同步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意味着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方面,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存在差距,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还会使学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不同步,也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推卸对方的责任,使专业教材之间的内部关系根本不协调,教师根本做不到对学生负责任。
四、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1.创新顶层设计
从目前来看,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大多数教学课程只是只是简单的针对教学进行重新操作,而忽略了对教学的探索。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导致许多学生的失败反映在评价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校外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教学内容,导致许多教学过于肤浅,对学生收益甚微。另外教学课程设计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学生之间普遍存在抄袭的问题。为此必须要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进行创新优化设计,不断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在中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学目标,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教学不够重视。所以必须要通过顶层设计来进行优化改革。首先必须要加强对于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人员能够有效的认识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基本能力培养的完善。由于现阶段教学课时较少,所以每一次的教学操作都无法让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所以学生教学锻炼的机会受到了影响。为此必须要提高教学课时,针对整个教学课时进行优化。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资格培训的要求,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指导教学过程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相关职责。当然,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指导过程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向“工学”一体化教学转变,由于教师需要更多的储备,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模块为基点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安排到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教学,比如:《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教学。第一、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中,以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的能力目标、实训为基础,合理划分这门课程的所有知识,比如,气缸压力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编写对应的工作页。在讲解每部分知识点之前,教师要先把相关的工作页发给学生。而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完成工作页上面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第二、在实践操作指导方面,以整个班级学生已有的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配置一台发动机。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以现代企业7S管理为媒介,对学校的实训车间、一体化教室进行有效地管理,比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保持工位的干净,整齐摆放发动机的零件。
3.教学方法
对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来说,注重“思维”与“行为”的协调统一,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行为过程紧密相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一是: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学习中,相应的项目教学基于真实的维护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需要查询一系列数据,合理分析问题,制定合适的计划,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基于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明确的分工,针对教学制定科学的计划。并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而在学生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熟练掌握维修原理、操作方法的同时,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埋下了伏笔,比如,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二是:四个教学环节法。资讯(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计划与决策(筛选信息,明确概念)、教学实施、检查与评价。在资讯环节,教师要根据项目教学内容布置工作任务;在计划和决策环节,学生筛选信息,明确概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制定实实施方案,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施环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相应的任务,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本课题的结论;在检查与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当然还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和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埋下伏笔。很显然,还有一些信息化等其它面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底盘电控“ABS系统”项目教学中,如果ABS有故障,可能产生的现象,学生一时没法想象出来,这时,多媒体的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此时,教师或学生可以制作汽车有无使用ABS系统在不同路况上行驶情况的课件,进行对比,就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ABS系统的重要性。这样,必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能力。
4.打造教育平台
在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标准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首先要利用课程教学软件对课程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拆装和故障排除专业技能,并根据课程建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移动桌椅等相关的拆装工具,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其次,课程教学软件平台的设计必须总结和整合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教材等,积极构建学习网站。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资源、发动机检修资源等内容融入到SOP软件平台内,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来加强对于资料的管理。在课程教育SOP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打造一支优秀的导师团队,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和课后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针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形成块状网络。同时课程教学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研团队,通过组建专业的教学研究平台,能够有效的针对教育资源进行归纳与整合,进行及时的分析。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趋于一致。
5.构建“一体化”的实训车间、进行有效的教学考核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体化教室的构建是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在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似的专业化的教室。从汽车维修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在综合教室中,需要建立多媒体设施,汽车应修理相应的设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一体化教室中,需要设置合理的实践操作场所,以实际操作来设置实训区,实现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以及技能训练。在“一体化”教学考核方面,可以设置适宜的考核部门。在对每个模块学习之后,教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质量评估。以每个项目为单位,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具体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平常,校内教职工的车辆有故障,也可以在实训车间内进行维修,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6.强化汽修实践教学,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实现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加强汽车维修实践的实践,树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把握,实践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理论实践的融合,而不是片面追求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掌握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学生在理论知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方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程度。例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安排具体的汽车检测维修任务,在实践中回顾课堂上学习的汽车部件和系统运行的方式、原理等,使学生养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既巩固了汽车维修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自身的汽车理论实践体系。
五、结束语
汽车专业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值得探索和推广。适用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水平和职业教育规则,这是一种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教学活力。建立一个综合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实现专业培养学目标,为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云.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7-458.
[2]尹华.模拟教学方法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2):198.
[3]余先文.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6(01):79-80.
[4]杨正荣.中职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J/OL].科技创新导报,2016(08).
[5]郑玉英.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181-182.
[6]蔡一凡.关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科技展望,2017(07):220.
论文作者:何弘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汽车维修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理论论文; 操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