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与优质教育(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是一种常模参照、选拔性考试,它与通常的目标参照、水平性考试不同,它是具有竞争性的高风险考试.作为大规模的校外统一考试,在现代条件下,它总是“双刃剑”,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对高考进行改革,设计,目的就是要尽量扩大它的正面功能、并使负面影响减到最小,特别是要尽量发挥其积极推进优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
一、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正面功能
1.公正、公平,誉称“净土”“绿洲”,有助于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体脑差别客观存在;“独生子女”政策,历史上“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唯一的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成为“白领”.通过高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避免了以“权”、以“钱”选人,作为解决社会分工及供需矛盾的手段,群众心服,认为高考给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福音,而不是祸水.
2.促进教学,促进学生意志、品质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高考不仅使教师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上,而且在一定的压力负担下,持之以恒地艰苦努力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实践证明:通过高考,“高分低能”者进入高校的,毕竟是个别现象.
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
1.扭曲基础教育,导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核心是“上大学”.由于“选才”的方法过于单一,以“考试”为唯一的手段,以“统考分数”为唯一的依据.过于激烈的竞争:就业的竞争导致学历的竞争,又引起升学的竞争,最后就表现为考试的竞争.要上“好”的大学,必须进“好”的中学,追朔到从小就要接受优质教育,上“好”的小学.竞争从进小学开始,必须“早”搏.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就是“升学率”.在“升学率”的重压下,校长、教师、学生一切环绕“升大学”.
2.高考方法单一,只有纸笔考试,不能适应考查各种能力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思想品德,道德情感更难以在高考评价中体现,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素质提高.
3.市场经济条件下?复习资料、试题汇编,模拟试卷满天飞,甚至用高中整整一个学期复习应考,导致学生过重负担.
三、国外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1.美国高考的百年论争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美国大学考试在以下两个问题上争论了将近100年:
(1)以大学自主考试还是以“联考”或统一考试;
(2)以学科为主的“科目”考试还是以脱离学科的“能力”考试;
当今教育测量领域最有影响学者之一,现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Robert L.Linn总结美国这百年论争说:整个二十世纪,美国人对教育测验的态度是爱恨交加的,“极高的期望”与“强烈的批评”总是并存,对这种论争的最稳妥预言是:今后还会继续下去.从争论中得到的最主要教训是:采用任何一种方式或方法都是暂时的.
2.韩国高考CSAT的实践与新CSAT
1993年开始,韩国高考实施大学学业能力测试CSAT(College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主要评价学生进入大学所要求的学业能力及高中课程内容的学习成果.必考科目为:语言能力、数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英语等四科;从2001年开始还要求选考一门外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文、日文、中文等).大学选拔学生的主要依据是:CSAT成绩、中学的平时表现、高校自设考试(但高校不得自设“语言”、“数学”、“英语”考试;鼓励面试、特色考试及实验测试等)、中学的推荐、IT素养等.现在韩国高中第七期课程改革已经开始,由于课程的科目及课程标准都有很大变化,当第一届第七期课改学生在2005年毕业时,将实行新的CSAT—2005考试方案(见附录).
四、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1.改革目标:政府制订招生考试法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高校依法自主招生;考试机构依法公正科学实施考试:提供成绩.综合治理,完善高考改革的外部条件,建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2.探索以“统一考试分数为主”的“化整为零、综合评价”招生考试新模式.
3.继续完善保送生制度,拓展特殊人才入学渠道;
4.考试内容要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附 韩国高考制度及数学试卷结构介绍
一、大学学业能力测试(CSAT)
从1993年始,韩国高考实施《大学学业能力测试》CSAT(College Scholastic Ability Test).该考试的目的是评价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业能力及对高中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CSAT所含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见下表.
CSAT考试结构表
1.考试日期
每年11月初.高考期间全国重视,听力考试20分钟内全国飞机停飞,火车停开.全国的考生人数约有70万.
2.成绩报告
各科成绩报告有原始分、百分位分、标准分T分数、加权T分数、加权T分数之百分位分,以及最后转换成9个标准等级的等级分.以如此多种形式成绩报告,目的是供各高校或用人单位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使用.
3.命题原则
(1)考试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及有利于改进高中数学.
(2)考试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科目内容的测试,而是一种综合科目的测试.
4.高校录取新生的原则与办法
(1)既要有利于考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又要尊重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及选择方法的多样性.
(2)有利于规范中学教学与限制“家教”.
(3)各高校的录取可以依据如下材料自定办法:
①CSAT的考试成绩;
②考生在中学的平时学习表现纪录;
③各高校自设考试,但不允许再自设韩语、数学、英语三科的考试,鼓励采用面试、口语考试、实验操作等;
④考生特长材料及中学的特别推荐;
⑤考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CSAT考试的数学试卷结构
1.数学试卷的评价目标
考生进入高校所必须的数学能力及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试卷的分类及考试内容
(1)数学试卷分成三大类:文科类、理科类及艺体类.
(2)理科类试卷的内容与能力要求,试题设计见下表.
CSAT2002数学试卷(理科)内容与能力要求、试题设计表
(3)文科类试卷考试内容为《基础数学》与《数学I》.
艺体类试卷考试内容为《基础数学》.
3.数学试卷命题原则
(1)考试不是“速度测试”,应是“能力测试”.
(2)作为全国范围内的考试,试题应不受教材、教师、地区、性别的影响.
(3)试题应与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水平相贴切.
(4)数学试卷中80%为多选题;20%为解答题.
(5)试题要适应于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作为大学入学考试,试卷要有区分度.
(6)试题应适合评价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能力,不应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能力.
(7)试题不必太难,不应是很复杂的概念及太多的解题步骤.
(8)三类试卷(文科、理科、艺体)都应含普通题,但三类试卷的普通题应具有不同难度.
(9)根据试题内容的不同难度及课程中重要性,每个试题的分值范围是2至4分.如属于测试基本计算与理解能力的试题分值为2分;测试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分值为3分或4分.
三、当前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多选题”
由于大规模考试,考虑考试信度与成本,80%的题型都采用多选题,但怎样测试考生的不同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受到“多选题”这一题型的限制.另外,从1994年开始,由于题型已基本固定,相应的试题越来越难命制,每年总有类似的试题重复出现.
2.关于难度控制
尽管分数报告采用多种形式,有原始分、百分位分、标准分T分数、加权T分数、加权T分数的百分位分、标准9个等级的等级分,但是学生、家长、教师,甚至政府官员看重的是原始分,他们希望每年的平均分保持稳定.例如2000年由于题目太容易,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几乎没有区分度;2001年题目又偏难,使得考生很压抑与混乱,所以难度控制问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也考虑过建立“题库”,但保密安全乃是个很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