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瑞英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224700
【摘要】目的 分析情志护理干预在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共112例,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精心细致的情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且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护理干预能够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减弱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患者;情志护理干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133-02
脑梗死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老年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局部血栓形成,脑血管官腔狭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1]。老年脑梗死患者除伴有偏瘫、失语及癫痫等症状外,常并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有报道指出[2],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施治原则,情志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确切。目前,国内关于情志护理干预的报道仍比较欠缺,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现将本人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且均为首次发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意识清醒,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失语、痴呆、听觉障碍及罹患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1.6±6.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例,初中17例,小学25例,文盲9例;职业分布:事业单位职员9例,公司企业员工11例,个体7例,无业14例,退休人员1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73.2±5.9)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例,初中14例,小学28例,文盲10例;职业分布:事业单位职员7例,公司企业员工9例,个体9例,无业12例,退休人员19例。关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本病情等因素的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情志护理干预方法[4]:
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具体为定时床上翻身,将患者放置于抗痉挛体位以及定时被动活动关节,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观察组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调节患者负性情绪:老年脑梗死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易受暗示性心理影响,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水平,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不同,耐心讲解脑梗死的诱发因素、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现状及预后等相关知识,配合心理疏导等心理护理,尽早解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2 提高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内是康复锻炼的最佳时期,告知患者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指导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动作要领。首先,需保持摆放良肢位:患者日常应以健侧卧位为主,增加患侧感觉输入,每2h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及偏瘫所引起的伸屈肌痉挛的发生。其次,适量床上活动亦十分重要:为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鼓励能主动运动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d后积极进行适量床上活动,指导不能主动活动患者家属协助病人被动运动方法。然后,进入步态训练阶段:指导患者保持立位姿势,进行屈膝伸髋及原地踏步等简单动作练习,必要时进行扶持步行及上下楼梯等强化训练。紧接着,需训练患者平衡功能:指导患者进行髋部前倾单腿负重及站立时重心前移等躯干平衡训练。最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必不可少: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戴帽、日常进食及洗澡如厕等自力训练,提高患肢正常活动功能。
1.2.3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是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详细讲解用药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副作用乃正常现象,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
1.2.4 提高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告知吸烟酗酒对病情的不利之处,着实不能戒除者,建议其每日吸烟数量尽量控制在5支之内,饮酒量不超过25g,有条件者睡前坚持按摩涌泉穴20min。病情稳定患者配合气功调神进行自我调节,依据病情明确患者宜采取的姿势,从自然呼吸开始,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意念集中于丹田,每天坚持20min即可。此外,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坚持治疗,给予患者细致的关怀,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1.2.5 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辩证饮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风痰上扰型宜食绿豆汤、山楂汤、莲子汤、西瓜及梨等食物,切记勿食过于油腻湿火过重的食物,以清淡的蔬菜为主,如白菜、芹菜、菠菜和黄瓜等,从而达到清内热及化痰湿的功效;痰浊阻滞型应以山楂、萝卜和冬瓜等素食为主;阴虚阳亢型需忌公鸡和猪头肉,以绿豆黑米粥、莲子粥和瓜果蔬菜为主,从而达到养阴生津消火的功效。
评价标准[5]:
抑郁及焦虑评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问卷积分分别乘以1.25得总积分,积分越高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重。治疗依从性包括以下四个问题: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和饮食依从性;各问题按0-3进行评分,问卷44个问题评分之和越高,则治疗依从性越好。康复效果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进行评分。上述评分均在两组患者实施护理1个月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临床统计结果采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指标设为0.05,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的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经精心细致的情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统计学方法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的对比分析(x±s)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对比分析:
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锻炼;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下降78%,而对照组患者仅42%,统计学方法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对比分析
3.讨论:
脑梗死起病急骤无先兆,短期内即达发病高峰,且较多发于老年患者,致残率高,预后不良[6]。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常伴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差,常规护理很难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专家指出,情志护理干预能够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临床调查结果同样证实了上述结论。
情志护理干预旨在减弱患者因疾病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7]。情志护理干预是在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后,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辩证施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应用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移情易性、言语开导及心理暗示等疗法[8],对患者加以启发诱导,指导患者练习气功调神的方法,配合家属的关爱照顾,解除患者心理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法不仅可以调节患者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恢复神经系统兴奋反应灵敏性,提高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在培养老年脑梗死患者对于医护人员信任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给予家庭社会支持,积极进行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龙芙蓉,王芳,包尚懿,等.情志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2,30(6):121—123.
[2] 石国凤,杨硕,张兴荣,等.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9—150.
[3] 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47-149.
[4] 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3.
[5] 唐永祥,王晓玲,廖穆希,等.中医情志指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13—14.
[6] 黄芳.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28—30.
[7] 何锦坚,雷慧.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2—123.
[8] 段成英.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18(19):168—170.
论文作者:颜瑞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脑梗死论文; 性情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