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经济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其对论文,实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虚拟经济飞速发展。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而同期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率高达18%左右。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已达到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GDP总和(约29万亿美元)的4倍多。目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2万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会更快,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
所谓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一种虚拟资本独立化运动和价格决定的经济形态。其本质内涵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动的权益交易,主要是指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或完全独立的那一部分经济形态。虚拟经济与虚拟资本密不可分,虚拟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虚拟资本内涵的延伸和发展。
根据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可以将虚拟资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狭义的虚拟资本是指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马克思侧重于论述狭义的虚拟资本。
近20年来,虚拟资本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将虚拟经济称之为符号经济,并认为,符号经济已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飞轮。为了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有必要按其虚拟化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区分虚拟资本不断扩张的形式,以了解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和内涵。
1、第一类虚拟资本:信用化和资本化的货币。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发展分不开的。在早期商品经济阶段,货币只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货币经历了信用化和资本化的过程,使其功能和属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在形式上表现为自身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或票据),取代了自身具有价值的金属货币,而且在功能上表现为具有资本的性质,资金需求者愿意向资金供给者支付利息,货币本身产生了“收益”。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在经济生活中逐步脱离实体经济形成独立形态和运行方式,构成了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它还包括本票、支票、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被信用化和资本化了的各种票证。
2、第二类虚拟资本: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按其虚拟化程度大小又可分为两类:(1)股票和公司债券,(2)政府债券。后者比前者的虚拟程度更大,因为后者的资金被政府花掉后就不再存在了,但政府债券却依然存在,并仍保持着价值增殖的外衣。
3、第三类虚拟资本:资产证券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融资活动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各类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和其他应收款的证券化。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房屋抵押贷款的证券化,1985年扩展到汽车贷款,1987年扩展到信用卡贷款,随后是商业资产的证券化和公司贸易应收款的证券化。进入90年代,证券化不仅扩展到各式各样的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而且还扩展到了各种有保障的收入流和现金流,甚至还扩展到统计上的差价。这些新发行的证券是在原有证券基础上发行的,它们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因为同样的一笔资产有了三重存在:实体资产,它可能是生产性的,也可能是非生产性的;被捆成一组的证券;以这组证券为抵押发行的新证券。
4、第四类虚拟资本:各种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通过预测利率、汇率、股价等趋势,以支付小额保证金来签订大额远期合同进行互换、掉期或买空卖空的金融商品派生交易形式,它有别于一般的金融现货交易,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机。目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大类工具,涉及的产品有外汇、利率、股票、债券、指数以及金属、农产品、原材料、能源产品等等。自金融衍生品出现以后,虚拟资本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金融衍生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的期货、期权合同,这是一种初级衍生物,它们还保持着个别金融资产交易的形式。另一种是各类指数期货、期权合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利息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物价指数期货交易是衍生物的高级形式,也是虚拟资本的高级形式,它们根本割断了与任何个别实际资产的联系。指数期货实际上没有价格,也没有相对独立的价格决定过程。它的价格决定因素是决定价格指数的所有因素。指数期货和利息率期货,是彻底摆脱了实际资产而只与整个经济状况有关的虚拟资本。交易双方甚至抛弃了金融期货那种纯粹“幻想的交易”的外壳,就股票指数等等的涨、落打赌。交易的东西本身是什么已经不重要,甚至有无东西交易都无关紧要。这种金融衍生品不仅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而且是“无中生有”的虚拟资本。
二、虚拟经济急剧增长的原因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虚拟资本数量急剧增长、虚拟资本表现形式增多、虚拟资本交易量扩大和经济虚拟化程度加强的态势,原因何在呢?
(一)货币与商品的脱离及独立运动是虚拟经济产生的本质起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详细论述了商品的内在矛盾怎样孕育并发展为庞大的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矛盾又外化为实际生产过程和虚拟价值增值过程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社会属性也取得了独立化的表现形式——虚拟经济。因此,今天的虚拟经济正是商品内在矛盾继续发展的产物,是货币与商品相脱离与独立运动的产物。这种脱离与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社会货币资本的规模已急剧扩大,资本运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货币资本的运动逐渐具有自身的规律;新型金融商品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金融业成为一个庞大的、在国民经济中起重大作用的独立部门;货币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及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商品市场的价值量及其增长速度;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和关联程度趋于减弱,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从物质生产、流通领域脱离出来,成为只在金融市场上运营和牟利的虚拟资本。
(二)虚拟资本数量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虚拟化的发展,是经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和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后,实体经济容纳不了过多的货币资本。这表现在:一方面,经济高度发达和成熟之后,经济增长率一般会降低,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投资、生产和销售困难,产业资本利润回报率降低,一部分产业资本成为过剩资本,从各生产及贸易领域退出,从事短期金融投机活动;另一方面,发达市场经济中的居民长期积累的财富要进行投资活动,从整个社会来看,它的总额相当巨大。此外,还有一些民间组织如年金协会、基金会等机构也将其积累的货币资本投入金融市场增值,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虚拟经济的加速增长。可以说,这种金融市场中的资本过剩是虚拟经济得以大幅度增长的基础。
(三)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理论推动了虚拟经济的急剧增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大。一方面,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占GDP的比例在增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深化给其他产业带来的更高的融资效率,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经济质量,促进了经济增长。金融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们反对凯恩斯关于货币的理论,认为金融管制限制了金融活动,对资本的形成是一种抑制,不利于经济增长,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的主张。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压抑(如货币当局对利率、汇率的控制和对信贷配给的管制等),如果实行金融自由化,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正是在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推动下,8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在发达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是投资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出来(大批的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共同基金等各种经营虚拟资本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商业银行),特别是各类基金的崛起。例如,养老基金、互助基金、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它们已成为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主要投资者和交易者。另一方面是金融创新的发展。它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仍处于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金融工程师们围绕市场对金融产品的多种需求(如投资、融资、保值、投机),运用金融理论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手段,设计出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推入市场。其中主要有:各种投资组合、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近年来随电子商务而诞生的各种网上金融产品,更使金融创新浪潮方兴未艾,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际金融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主要沿着两条路径:一是无国籍金融资本或跨国资本的迅速膨胀,即国际资本流动的急速扩张;二是各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应该说,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由来已久,而国际资本大规模的形成和流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随着布雷顿森林协议于1973年解体,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更加信用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时期。进入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如南美、亚洲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相继参与国际融资,其金融国际化的程度和国际融资的规模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四)规避风险是虚拟资本中金融衍生品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
金融衍生工具最初只是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和外汇投机。尔后,在所有金融期货市场迅速发展,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并很快成为一种投资工具。金融衍生品用来规避风险,达到保值目的的基本功能,是虚拟资本中金融衍生品设计和产生的直接和最初的动因。当然,它也是适应甘冒风险的投资者的投机需要,适合投资银行为了盈利的动机,适合地方政府或交易所为了活跃当地市场和赚取更多税收等的需要。正因为金融衍生品能为他们带来现货交易市场所没有的种种好处,它才得以迅速发展。1986年,只有美国和少数发达国家有期货和期权交易。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国家的金融当局都认识到,期货和期权市场是金融市场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在一些国家,衍生品的交易量往往大大超过现货的交易量。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经济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支撑的条件
在虚拟资本大规模和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是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因为近年来的证券和期货等金融交易日益向着高度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促进了金融交易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证券交易方式和组织结构。由交易所集中进行的有形场地交易,正在被分散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易网络所代替。通过这一网络,不但使交易所之间,各国主要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密切,而且还组成了证券商的世界性网络。特别是自动交易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证券市场的效率,而且加强了国际间证券市场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国际证券市场的一体化。此外,借助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在全球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实现资本的高速调动、清算和交易。如货币的完全电子数据化,可在瞬间内调动几十亿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进入某地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和清算。借助互联网,还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并使一些较少量的交易在成本降低和计算机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率的情况下得以进行。这些都大大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
三、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提供融资支持。虚拟经济以其高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着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也就由此投入到了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如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都是直接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证券二级市场的存在对一级市场发行起到支撑和保证其灵活性的作用。而虚拟资本的便利流动性,加速了货币资金的周转、转移和结算的速度,也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技术提高、融资方式灵活、融资成本下降,可以在时间、数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同时满足生产者的要求,因而储蓄转化为投资在数量和时间上都进了一大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此外,虚拟资本在适度发展的情况下,它所具有的多样性和扩张力,还有助于实体经济超脱实物形态的约束,实现超常的规模扩张。
2、虚拟经济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虚拟资本可以使很多有风险的实物资产转换为可更安全保有的金融资产;而虚拟资本的多样性、可转换性和高流动性,又使企业能以较低的风险成本实现实物资本存量的积累。虚拟经济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的运作风险分散,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这从宏观上看,是有利于减弱经济波动幅度的。如果没有多种多样的保值方式和避险手段,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就只能自己承担风险,从而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与此同时,虚拟经济活动还可减缓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磨擦,降低交易成本,使实体经济活动的障碍减少,从而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股票市场等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当地政府增加税收,为交易所带来更多的收入,从而强化了其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
3、虚拟经济可以更好地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作的效率。虚拟经济的信息揭示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虚拟经济中的金融商品价格信息能直接揭示出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是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同时,由于金融商品价格信息中包含有实体经济的信息,所以它也间接揭示出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金融领域中的价格变动也影响到实际资源的配置。如国债等各种利率期货、期权,有助于发现未来市场利率水平,因而反映资本市场的供求状态,也为宏观经济的调控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虚拟经济体系通过迅速有效的信息揭示及相应的金融创新,能够处理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激励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资业绩的优劣,对所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实行监督。
4、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体经济效益。虚拟资本可以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转向效益高的领域、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向效益好的企业,并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不断地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重组。这样,通过虚拟经济活动可以对企业形成一种压力,促进企业不断采取措施增强本企业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实体经济效益水平。
5、虚拟经济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资产价格的上升使资产持有者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股市上涨等造成的财富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例如,美国前几年由于股市的繁荣,其家庭资产增加了5万亿美元,由此相应增加了消费支出,据估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前几年GDP每年多增长1个百分点。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主要是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1、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础。自从纸币特别是后来的账面货币、电子货币产生后,人类便进入了虚拟货币时代。虚拟货币的出现虽然使货币的供应具有足够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弹性,但也使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尤其是当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大量通过创造存款提供信用时,整个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货膨胀之害。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如果难以收回并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坏账,则不仅会使银行的金融资产因实际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而产生金融泡沫,而且会使正常信用关系遭受破坏,动摇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信用基础。
2、虚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虚拟货币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循环,虚拟经济就进入了实体经济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这一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汇率、利率、股票和期货价格的变动是一种“非系统风险”。它不仅来自宏观经济的变化,更多的是来自金融市场上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各种交易和投机活动的变动及波动。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等形态的虚拟资本,具有以较少保证金垫付实现很大倍数交易额的“杠杆效应”,从而使虚拟资本的交易的利润与风险成倍增加,并在人们心理的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等影响下引发投机活动。这种投机活动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较大动荡或波动,甚至导致风险巨大的投机和金融危机。
3、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减少了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总体上来说,虚拟经济的适度和正常发展,是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和提供融资支持的。但是,当虚拟经济发展到过度膨胀时,在一定时期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其作用就会走向反面。这是因为,在虚拟经济膨胀时,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投机行为和炒作活动,其投机收益大大高于实体投资利润。巨大的收益反差导致社会资本游离实体经济,而追逐金融市场的炒作,使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股票二级市场或衍生工具市场进行循环炒作,而不能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例如我国一些企业在股市高涨时,将富裕资金大量停留在活期账户上,并不断进入股市以博取高额投机收益,而不是投资于我国亟待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重要产业。这样,虚拟经济的过热或膨胀,就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大降低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往往出现生产流通中资金短缺与金融市场上巨额游资并存的状况,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4、虚拟经济的扩张可能出现经济泡沫过度,引发泡沫经济的产生,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巨大破坏。由于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不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一旦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而单独大规模扩张时,就会使经济虚拟化而产生经济泡沫,严重时进而发展为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威胁和造成巨大打击。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就是由于股市泡沫的崩溃引发的,前几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虚拟经济超常发展所形成的泡沫经济有关。脱离实体经济而高度虚胀的泡沫经济不可能持续,必然要崩溃。泡沫经济的破灭首先打击的是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上各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货币贬值,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然后迅速影响到整个经济:企业拥有的资产和个人拥有的财产价值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萎缩;一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搁置;投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本币贬值导致外债偿付危机,而此时国内金融机构由于资信下降,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这些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打击和破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都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也是泡沫经济的巨大负面作用的一个例证。
5、虚拟经济的跨国扩张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安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自由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长和快速扩张。特别是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以各种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资本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增长。目前美国至少有4200家对冲基金,资本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资金杠杆率高达1:300之多。国际投机资本对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巨大冲击往往会带来国际性的经济动荡,它将外部的金融风险和危机传导到一个国家的内部,引发一国的金融危机,并且迅速影响和波及其他国家,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安全。特别是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冲击和影响就更大。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问题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充分认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不能因为它们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或金融动荡而取消之。应该认识到,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意味着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高级化。随着市场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资产证券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虚拟性大大加强了。所以,我们对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决不能采取视而不见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要认真研究虚拟经济的运动形式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因势利导,根据实体经济的需要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还比较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很不合理;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规模小,品种少,运作不够规范;金融创新还刚开始,股票指数、利率等的期货、股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都没有开展。这虽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有关,但也与人们对虚拟经济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有重要关系。因此应当借鉴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积极探索虚拟资本的新形式以及虚拟资本交易的新技术。当前,要在加快资本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快资本市场(包括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在积极创造条件的基础上,促进实体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在增强防范和消除市场投机风险能力的同时,把开发具有避险和保值功能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作为虚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应更多地学习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
(二)对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等理论要深思和慎行,以迎接WTO的挑战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格利和肖曾反复论证了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好处,这一理论一度影响深广,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盛行。但自从爆发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对其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三化”理论是否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质疑,以及在何种程度和哪些阶段实行的建议。一般地说,从经验来看,贸易自由化是没有问题的,而资本自由化则是有很大风险的。目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全面推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的条件,还存在着多种体制和机制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金融国际化势在必行。在每天有1.5万亿美元的游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尤其是国际金融“大鳄”的炒作,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将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对“三化”理论进行深思和慎行。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形式的发展,正确地把握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汇率的自由兑换进程。
(三)正确处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导致泡沫经济。只有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才会出现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机虽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导火线,但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投机是泡沫破裂乃至引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是外在原因;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才是内在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牢实体经济的基础,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实体经济还不够成熟和发达,一定要引导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或为产业资本服务,而不能让企业把资金过多地用于股票等金融市场的循环炒作。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金融市场风险意识,积极预防虚拟经济的膨胀而演变为泡沫经济,构筑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之间的“防火墙”。一般来说,泡沫经济从产生到破裂为期不超过几年。从短期来看,泡沫经济能推动和扩张经济,因为泡沫经济对景气有支持作用。只要泡沫不破灭,这种支持作用就一直存在。但是,泡沫并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它总有一天要破裂,并造成实体经济的波动和虚拟经济大起大落。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虚拟经济的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危机相复合,就会使经济迅速走向萧条。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平衡,对实体经济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高度警惕泡沫经济的发生,防止经济泡沫的膨胀。
(四)注意防范和控制我国经济的泡沫风险,抓紧化解已形成的过度经济泡沫
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的泡沫风险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股市。客观地说,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拟过度问题。股市虚拟得过分了,亦即它的价值被高估了,其权益不值这么多钱。不仅股票二级市场上有泡沫过度,而且一级市场也存在着泡沫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二是房地产泡沫。一块地皮几经转手,价格上升好几倍。肆意炒作引起的房地产泡沫比起股市泡沫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是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较大面积亏损造成的泡沫。它集中反映在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上。
对已经形成的经济泡沫,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化解。如对银行的注资和国有企业的债转股等。当前,要按照现代银行制度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具备条件的要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贷款质量;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盘活不良贷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千方百计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是化解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的根本之举。与此同时,要完善上市公司产生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领域资金过度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做好规模和风险控制。
(五)建立经济预警系统,增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场法规,加强金融监管
为了使虚拟经济更好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运行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其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使虚拟经济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对应从发散变为收敛,促进与实体经济运行的良性互动。
1、建立经济预警系统。经济预警系统应该成为经济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规律,从中找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从而对经济波动趋势作出判断性预测,特别是在经济出现问题时提前发出警报,以引起决策层关注,防止问题的扩大化。
2、增强金融市场交易的透明度。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者及其交易额和持仓量应予披露,使市场信息更为充分、对称,减少机构投机者等“大炒家”对市场进行的人为投机和操纵。
3、加强对虚拟资本市场管理的立法和监督,按国际惯例严格规范市场行为。要建立金融资产信用评级制度,对发行证券的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资产交易主体的信用可靠性程度实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市场公开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4、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重点防范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中,对金融创新活动予以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尤为重要。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是虚拟资本的最高形式,具有“高杠杆”的风险放大作用,必须予以加倍重视和重点防范。要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着重加紧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交易主体的内部监控制度和监控方法。
5、完善虚拟资产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它们的服务、协调、公证和监督的职能。我国在市场中介组织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活动缺少必要的秩序和规范,不能适应虚拟资产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同时,要严格市场中介组织的资格审查,建立自律机制。
6、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控,严防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高度重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及时监控,密切注视国际投机机构的动向。特别是在我国正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提高对国际游资的监控能力以及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能力,以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和炒作。
标签:虚拟经济论文; 泡沫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股票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金融衍生品论文; 经济论文; 股票融资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融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