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架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式教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支架式教学理念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存在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二是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种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称之为“最近发展区”。为了促使学生认知由第一水平向第二水平发展,需要教师通过搭建合适的“支架”来优化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和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难度,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是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系转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主要阐释支架式教学设计的若干常见模式及其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助长效应,通过具体的案例描述和分析,反思支架式教学设计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以问题为支架、以任务为导向、以情感为载体。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 (一)支架的内涵和类型 在建筑行业中,支架是指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是建筑楼房时必须的临时性支撑,特别是建造高楼大厦时,更少不了支架,当楼房建好的时候,支持就可以适时撤掉。同理,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支架的主要作用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在顺利完成各种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和成就感。 涉及支架分类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多,从表现形式来看,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从手段上划分,可以分为媒介支架(借助于图示、案例、影像资料提供支持)、任务支架(以语言任务为目标导向)、材料支架(提供供学生操作、练习的作业和实物)等。另外,有国外学者根据学习情境的不同,将支架分为偶发性支架和策略性支架;国内也有学者尝试将支架的类型分为认知支架、情感支架和能力支架三种类型。 (二)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 1.范例式支架 范例式支架是指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已有学习成果(或阶段性学习成果),通俗地说,就是举合适的相关例子,或者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较难任务前做出的示范。 2.问题式支架 问题式支架是指用不同层次、角度、深度的问题搭建起来的学习路线图,路线图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习的逐渐深入而得到强化。问题式支架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支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恰到好处地提供此类支架。 3.建议式支架 建议式支架是指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给出的恰当建议,以便学生顺利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建议式支架非常注重及时性和启发性,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及时给予具体可行的建议,必要时若辅助一些范例式的支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 4.思维导图式支架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故事多以记叙文为主,呈现一个个小故事或者人物间的情景对话,高年级的故事板块难度有所增加,不仅人物较多、情节琐碎,而且故事篇幅较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理解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有效文本分析方法,没有找到文本的主位分析和情节分析支架。在英语故事的学习中,尝试构建思维导图进行文本的分析和复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思维导图支架,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全面地梳理文本。 (三)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助长效应 基于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的基本要义和主流思想,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生成和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旧的知识结构将逐步得到改造和完善,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系统。如此循环往复,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才得以不断地发展。课堂教学并不是直接把知识经验从外部世界填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地或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共同生长(建构)起新的更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 在学生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和适时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等不同角色,再现或创设学生熟知的语言情境,通过小组协作、双人会话等学习环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创造性,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操作模式。 支架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便于同化和吸收新知识的概念框架,该框架能促使学生不断接近并最终成功穿越一个又一个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借助支架的搭建能够帮助和支持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的简介 本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下同)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案为例介绍针对小学生的支架式教学。根据《标准》一级技能和知识教学目标描述,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朗读和表演课文;(2)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eyes,ears,mouth,nose,hair,his,her,big,small,long和short以及句型He's/She's...His/Her...is/are...并能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和句型准确地描述洋娃娃和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人物的外貌;(3)让学生能懂得悦纳自我,并敢于展示自我。 现以流程图形式将本课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见下页图1。 (二)案例分析 1.基于《标准》设定和细化学习目标作为支架并及时有效检测其达成度 基于标准的教学是一种融课程标准、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为一体的设计过程。[1]上述案例基于《标准》的相关目标描述来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前组织和后组织细化为学生心知肚明的具体学习目标,同时分步骤进行检测和及时反馈。教师为学生成功搭建的语言学习“脚手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逐步达成本课时所有教学目标。教师开课伊始通过PPT明确告知学生本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继而顺势展开以目标和语言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向学生传达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在其完成了相关的语言活动之后,教师通过多次Ticking time及时检测学生对于既定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同时积极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策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 2.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作为支架来引领和组织学生的语言学习 教师认识到了设置有效问题引领学生读懂和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重要性,当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倾听和阅读文本时,这些问题就像“锚”一样能帮助他们捕捉到文本的关键信息,进而运用获得的相关文本信息达成预设的课时教学目标。 本案例中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How many dolls do they have?(2)Is it a girl doll or a boy doll?(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irl/boy doll?(4)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er” and “his”?在组织学生完成相关语言任务的同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效梳理了故事文本的脉络,进而开始尝试用句式“Her eyes are...His mouth is...”等来描述文本中的洋娃娃以及进一步尝试描述儿童喜闻乐见的动漫人物。这几个“锚”一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本内容,也为学生语言输出阶段复述和表演故事提供了合适恰当的支架帮助。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能训练及培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人文素养的熏陶及升华。本案例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具体明确的情感学习目标,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通过讲述“All the dolls have the different features,so do the people.Try to remember everyone is unique.To be your self,and show your self.”进行了温情有效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积极体验自我悦纳对于个人成长的助长效应。 3.关注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导支架效应以营造适宜倾听的语言学习氛围 《标准》分级目标里一级目标描述到要“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2]要让学生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教师需要积极营造适宜倾听的语言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除了教师可以提供给儿童完成任务的必要支持外,年龄相仿的同伴也可以给予他们完成任务的一定支持。[3] 在本案例的课堂教学展示过程中,为了营造适宜倾听的语言学习氛围,教师以积极关注双人和小组活动的开展为突破口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尝试。首先,教师适时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全程参与或指导某一小组的语言操练活动,这是非常好的检查教学目标达成度和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做出面对面及时反馈的机会,学生将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而表现出浓厚的语言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进行双人或分小组活动时,教师给出了具体且容易实施的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同时提供合适的语言支撑确保学生成功达成学习目标。再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提供了正确的示范,同时就活动要求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每位小组成员努力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参与或指导双人及小组活动时,巧妙地运用眼神、手势、动作等体态语来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感,适时渗透和实施语言课堂的人文素养教育。 (三)支架式教学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以问题为支架 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探究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和疑问。英语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探究语言文本的过程,教师通过有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找寻问题的答案,以问题为支架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活动。他们将进一步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并将努力尝试自主完成语言任务或者在同伴、教师的帮助下合作解决语言学习任务。 课堂提问是影响教学是否有效的一种重要辅助行为。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辅助语言学习者达成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in the classroom?”或者“How many colors can you see or name in the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感知教师所教或复习的语言内容。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多达80%直接涉及特定教学内容,即问题答案已经在语言内容中隐约可见。以问题为支架的教学设计可以明确传达给学生如何感知、操作和思考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材料,进而使他们投入到清晰的语言学习过程中。 2.以任务为导向 对教师授课清晰度的研究显示,在授课清晰程度上教师之间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前组织和后组织的交流,语言教学要么跑题,要么超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或者讲解方式削弱了教学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如果教师能够清晰授课,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将为师生赢得更多的有效学习和语言互动的时间,这也是影响和促成有效教学的两种关键行为。[4]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通过PPT明确呈现本课时的三大教学目标(见图2),进而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行、有趣的语言教学任务,以此作为完成所有相关语言教学活动的支架和导向。整个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任务,如此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将获得教师传达给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并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语言任务,努力尝试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3.以情感为载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境”中进行,即学生在教师根据实际生活创设或再现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学习,他们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积极情感体验去同化和组织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个人意义。此外,在课堂利用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策略给学生提出合适可行的学习建议,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及时检测和反馈给学生当下的学习结果,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这些都是有效的以情感为载体的支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 Story time时教师设计了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目标:(1)Ss can know the rules and understand the signs in the library and carry out in the library; (2)Lead the Ss to find the interesting things in English and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3)Ss can be polite and use correct sentences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教师在课堂上以上述情感教育目标为支架,引导学生关注并遵守图书馆的阅读礼仪和规则,鼓励学生尝试借阅合适的英文读物,同时叮嘱学生使用日常文明礼貌用语。 支架式教学设计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因此,通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合适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支架是支架式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搭建支架是一个相机而行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发展状态适时搭建支架,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语言学习任务时,支架就应顺势撤去,逐步鼓励学生尝试自主独立搭建个性化的支架以挑战和完成课堂相关的语言教学任务。 支架式教学设计还必须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合作和交流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本身就是促进学生成功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支架,教师巧妙设置不同形式的语言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最终逐渐摆脱支架的支撑进行自主学习,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真正助长效应。标签:教学设计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 英语论文; 文本分类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最近发展区论文; 语言学习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