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调查研究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以“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为题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在终身学习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错题管理作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此外,相对于初中生而言,高中生处于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向认知学习方法过渡阶段,因此,研究高中生错题管理现状对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往往要通过大量做题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错题来进行再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的现状,总结行之有效的错题管理策略,帮助其提高英语成绩。
目前,国内关于错题管理的研究还不深入,已有的研究侧重从理论的宏观层面分析错题管理的现状,但缺乏具体学科的支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术研究与学科教与学之间的鸿沟。以英语学科为背景的错题管理研究可以进一步凸显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笔者采取随机方式选取了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一和高二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在这200名学生中,按照当年期终考试成绩,随机选取20名英语成绩较好的和20名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访谈。
2.研究工具
(1)问卷法:结合文献研究和访谈结果,笔者设计了《关于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①对待英语错题管理的态度,包括对英语错题的态度和对英语错题进行管理的态度;②英语错题管理的行为,包括对英语错题收集、分析、整理和反思等行为;③英语错题管理的策略,包括对英语错题分类、整理、反思、交流以及迁移等策略。
(2)访谈法:主要采取半结构性访谈法,从对待英语错题管理的认识、态度、行为以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
3.研究程序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利用自习课时间对四个班学生同时施测,时间约20分钟。施测前,研究者告知学生读完每句话后,根据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程度进行选择,而不是想应该怎么答或别人会怎么答。
问卷调查完成一周后进行访谈。由于研究者本身也是部分学生的任课教师,为避免产生实验者效应,对学生访谈主要采取团体焦点访谈的方式。访谈以4-5人为一小组,利用中午休息时在校园一个亭子中进行,时间约25分钟。访谈之前笔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情绪放松,畅所欲言。
4.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电脑中,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1.对待英语错题管理的态度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为和结果。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对错题管理价值的态度上,超过80%的被试认为错题管理对学习习惯和提高成绩产生有效的影响,更有将近一半以上的被试认为错题管理对英语学习帮助很大。这些统计数据表明被试对英语错题管理的认识较为端正。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还有17.88%的被试表示没有考试不会继续整理错题,这表明有部分高中生对待英语错题管理的认识局限于应付考试,没有升华为一种知识管理习惯。
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认识到进行错题管理对提高英语成绩的重要性。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识更全面,他(她)们更能从学会学习、培养知识管理能力的角度看待错题管理;而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多地认为做错的题“有时候”才是自己不会的难题。在团体焦点访谈中,多位学生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考试中做错的题有一半是粗心,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字迹不清楚被老师扣分”。对于这些题目的价值,这类学生普遍抱着这样一种想法:只有那一小部分自己不会做的难题才是有价值的,其他由于粗心而错的题目“价值不大”。
2.英语错题管理行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试者拥有错题本,因此其自觉行为与态度认识不完全呈正比;超过一半的被试只是看一遍做过的试卷就收起来,缺乏深入的反思;仅有6.18%的被试会坚持定期复习错题,有近70.16%的被试仅仅是偶尔复习。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三分之一的被试出现同一道题目经常出错的情况,这说明被试没能坚持定期复习。显然被试对错题管理没有形成自觉积极的行为,其具体表现与态度认识不一致,出现了“知”与“行”的脱节。
通过访谈也验证了问卷调查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时间整理错题”“对错题进行分类、分析、反思,甚至建立专门的‘错题本’没有必要,在题目旁标注一下就行了”。我们还发现成绩不同的学生在错题管理的方式上存在不同。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错题管理,而成绩一般的往往在具体行为上是被动管理,往往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整理错题,事后也很少复习和反思。
3.英语错题管理的策略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被试很少或从不及时整理错题,而会对错题反复研究直至掌握的不到一半,可见不少被试对英语错题管理缺乏规划。仅有3.37%的被试会和同学主动交流错题信息,仅有7.03%的被试会借鉴别人的管理方法,这说明学生在错题管理交流上普遍欠缺。仅有6.74%的学生能够坚持不断更新英语错题管理形式,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错题管理的反思程度不高。总体来说,被试的错题管理策略亟待加强。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具体的错题管理策略,如评级、分类、对比等。一些学生尽管已经“应老师的要求”拥有了“错题集”,但他们表示“只是把错题抄上去,从来没有看过,更别说分析、整理了”;一些学生表示“一些错题没有及时处理,放一放后来就忘记了”或者“等待老师集中评讲”;另外,学生在“交流错题本”“收集错题”“反复钻研错题”等管理策略与方法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分歧。
四、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英语错题管理价值认可度高
由于课堂情景中良好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每个学生接受测试的频率较高这个现实状况,当前高中生对英语错题的态度和面对错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已日趋积极,能够认识到错误的正面价值,并且不回避求助。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错题反映了自己在知识理解、应用上的缺陷,并且相信有效的英语错题管理对于提高英语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所帮助。
2.学生对英语错题管理的实施不够积极
尽管学生对于英语错题管理的价值认可度较高,但是英语错题管理的实际行动却不积极,导致这种“知”“行”脱节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学生错题管理的具体指导不够,学生缺乏系统的错题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对错题的管理往往局限于在错误处进行更正,而很少分析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他们往往依赖教师对错误的集中讲评,而没有主动地对错题进行反思和再学习。
二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难以自行分配时间用于抄录、分析错题。据访谈了解,在很多情况下,原本可以用于错题整理的自修课时间往往会被上课或各种名目的活动占用。
3.学生缺乏有效的英语错题管理策略
总体看,多数学生缺乏具体的英语错题管理策略,如评级、分类、对比等。学生对错题的整理或纠正行为大多由老师规定,他们自身不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因此,他们一般只是订正答案了事,而很少对一道错题反复钻研。在整理试卷时,学生的关注点局限于语法选择题,而很少去研究阅读理解中的错误。另外,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新题上,没有时间或是没有意识去反思总结做过的错题。所有这些策略上的不足直接导致高层次思维能力与高级解题策略的锻炼机会的相对不足。
五、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有效的高中英语错题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罗列错题,经常回顾
英语错题集中体现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的运用上,因此学生应将自己平时在英语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及阶段测试中出现的与此有关的错题及时(最好在当天)罗列在错题本上,并自行订正。对于语法和句法错误,重在分析和理解;对于词汇错误,重在识记和运用。错题罗列整理的形式,应遵循“方便”和“个性化”的原则,即不追求千篇一律的格式,其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取决于错题整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本人及时复习和有效提高。典型、易错的语法点往往会在习题中反复出现,而学生也往往容易反复出错。因此,学生应根据遗忘规律和自身学习情况,经常复习错题,直至完全掌握。
2.阶段分析,对症下药
学生分析一个阶段(一周或两周)中英语错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将产生类似错误的题目归类,从而了解近一阶段自己英语学习中错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制订恰当的学习方法。如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有些学生由于生活或年龄所限,其知识储备中没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主题,根本不熟悉所读的文章内容,所以对文章内容无法理解。针对这类错误,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时事、社会现象、社会新闻,同时通过扩大阅读量,增加生活实践,开阔眼界,拓宽“常识”范围。
3.加强策略指导
教师在学生英语错题管理中的策略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将学生的英语错题大致分为学生自身原因(如粗心导致的错误)、英语知识缺失、解题策略缺乏三种类型。据此,教师将每一种错题类型的主要代表性题目罗列出一份清单,供学生反思,使其逐步学会按此标准来认识自己的英语错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的解决策略或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制订相应的策略,自我矫正。
二是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管理本,适时发现学生英语错题管理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不当的错题管理方法,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一些有特色、有成效的错题管理方法,促进班级学生在错题管理过程中相互借鉴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