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从感知到表象,再形成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按照其概念的特点和小学生认识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在我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经过反复琢磨、总结,现就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各位同仁们一起来研究。
一、提供足够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充分感知
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总是从对具体的学习材料进行充分感知开始的,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对感知材料进行初步概括,这样便形成表象。表象是从感知向概括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1.积极组织学生的感知活动
在组织学生的感知活动时,向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要尽可能的多一些,而且,指导学生通过看、听、说、动手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感知效果,便于建立清晰的表象。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硬币、圆形实物、图片等,在课堂上通过比一比大小、量一量周长和直径、算一算每个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的办法进行感知“圆周率”。
2. 引导学生观察思维,由感知形成表象
感知具有直观性,表象具有概括性,由感知上升为表象,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在上例中我通过学生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感知活动后,开始分小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结果发现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由此概括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定数的表象。
二、重视概念的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还有许多是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于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导入概念教学。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导入。用来引入数学概念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也可以是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及模型、图形、图表等。
2.通过动手操作导入。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多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如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有关视图、截面的学习等,可让学生试着自做模型,用剪刀剪一剪、做一做或从家里带一些肥皂块、土豆块等易切的东西进行切割等。
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设计概念的练习。概念建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疑点与难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概念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比较、猜测、试验、推理等思维过程进行探索,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概念的目的。如学习“线段”概念后,学生已掌握了数线段的规律,并了解在直线上有n个点,可得到n(n-1)/2条线段,然后提出:若我们每组4名同学,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若5名同学呢?x名呢?在这些基础上,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循环幽冥,平面上的n个点可确定的线段、射线、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的交点个数,还联想到角的数法,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借助多媒体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恰当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可以使教材这一静态客体,变得富有动态感,促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向生命的深层次发展,从而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春》中写“春雨”的那部分深情地朗读。听后,请学生描绘春雨的特征。在把夏雨和春雨的描写比对之后,提问:“为什么朱自清描绘的春雨那么美妙动人,而老舍写的夏雨却凶猛可怕?”学生联系课文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答案:朱自清描绘春雨的种种特点,是为了表达他对春天的无比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向读者展示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从而让人体会到祥子生活的艰难痛苦。这样,又回到了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上。应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应该辅助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的使用绝不能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也不能用的过滥,而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四、区别比较,加深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相近,但在本质属性上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这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要将他们进行比较,从而避免其相互干扰。在比较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并将之加以区别,这样所学到的概念更明确了。比如,在学习“比”与“比例”时,这一章节还出现了“比”的基本性质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理解时也容易将其相混。为使学生进一步对这两个概念加深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强以通过区别比较法,先对“比”与“比例”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理解了两个数相除,还可能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对这两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了解到“比例”乃是两个“比”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比”是由两个数所组成的,“比例”则是由四个数所构成的等式。如2∶3和3∶7=9∶21,前面一个是比,后者一个是比例。这有得于学生理解“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时,它们的比值不会变”。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以后,再对“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了解时,这种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显而易见。再比如,在学习“质数”与“互质数”这一节时,也是通过区别比较法,质数是指对约数的个数来说的,质数是对某一个数(自然数)所下的结论。即一个数的约数是1和它的自身,这样的数是质数。对于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这样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在区别比较中,学生不会再将两者相混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概念,才有了数学学习的基石,小学生只有接受了抽象的概念,才能够正确地运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概念学习方面是不变的,在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理解与应用时,还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2]吕世虎,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3]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佘建梅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3
标签:概念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表象论文; 质数论文; 春雨论文; 个数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