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烧伤后高热163例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云[1](2021)在《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烧伤是目前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因其年龄的特点及活动范围与成人大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儿烧伤以热液烫伤多见,少数为火焰烧伤、电烧伤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烧伤。小儿烧伤通常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其烧伤的程度与热源的温度和接触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也与小儿皮肤较成人相比更为娇嫩及自己不能及时脱离致伤原因等因素有关。因此,同样条件下小儿烧伤时其损伤程度比成人要严重得多。烧伤休克是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就呈现的并影响病情发展全过程与治疗结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征,患儿休克期能否平稳度过直接影响了整个救治的效果。液体复苏目前依然是早期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休克期及时有效、正确的液体复苏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愈率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和改善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收集分析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探讨患儿在休克期进行液体复苏的治疗情况,研究影响患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严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及经验总结。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后均行一般治疗并及时开始液体复苏治疗,并同时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研究并分析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入院日期、季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面积、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手术次数、住院天数、治疗结果、是否出现并发症等)、伤后第1个24小时和第2个24小时的补液情况和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包括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尿量等)以及其他治疗情况。将实际各成分的补液量及补液总量与相应的按照全国通用补液公式计算出的理论补液量进行对比,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并筛选与患儿住院天数(Length of stay,LOS)及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中若存在理论频数<5的情况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 17例符合条件的患儿病历资料,男性患儿共72例,女性患儿共45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分布为1-12岁,年龄中位数为2(1,3)岁。其中4例(3.42%)患儿入院时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中位数为3(1,5)小时;LOS中位数为22(14.5,34.5)天。小儿烧伤以夏季多发,最常见的部位为四肢肢体及躯干,热液烫伤为主要致伤因素,烧伤总面积为16%-90%,烧伤总面积中位数为25(20,30)%,其中34例(29.06%)患儿伴有Ⅲ°烧伤,Ⅲ°烧伤面积为3%~80%。患儿ABSI中位数为4(4,5),BI中位数为12.5(10,16.5),Baux评分中位数为26(21,33)。2.全部患儿伤后第1个24 h和第2个24h实际输入的水分量、胶体量及总液体量明显少于理论量,实际输入的晶体量明显多于理论量,P<0.001;1 17例患儿中到第1个24h后尿量维持满意为111例,仍有6例患儿尿量无法达到1mL/kg/h;到第2个24h后全部患儿尿量均达到1mL/kg/h以上。经休克期补液治疗后,第2个24h尿量明显多于第1个24h尿量,P<0.001。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Ⅲ°烧伤面积占比、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手术次数及治疗结果是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Ⅲ°烧伤面积占比越大、治疗期间手术次数越多、出院时的治疗结果越好,患儿住院天数越长;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患儿的住院天数延长。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后入院时间、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及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是影响严重烧伤患儿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伤后入院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385(1.040-1.844);烧伤面积每增加1%TBSA,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83(L026-1.143);Ⅲ°烧伤面积占比每增加1%,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36(1.000-1.073);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能够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OR(95%CI)为5.067(1.202-21.359)。结论:1.对于严重烧伤患儿早期的液体复苏治疗应在将补液公式计算量作为参考的基础上,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监测指标进行调整补液,增加电解质的输入量,减少水分的输入量,以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水分输入,使严重烧伤患儿的休克期度过更加平稳。2.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通过重点关注Ⅲ°烧伤面积占比、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治疗期间谨慎选择手术以及降低对治疗结果的预期(如不必等到创面完全愈合时才可出院,而是在创面大部分愈合时即可转回当地或门诊继续治疗),来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3.严重烧伤的患儿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减少病情的延误,入院后结合致伤类型、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对严重烧伤患儿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估,通过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水平。
唐力[2](2020)在《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因素分析以及行血糖监测对预后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因素以及行血糖监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7年8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56例患者年龄分为两组,分别是年龄≥14岁(30例)及年龄<14岁(26例),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段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评价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致患者高血糖的原因,以SPSS19.0分析相关研究数据,以logistics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治疗3天的空腹血糖值存在差异,P<0.05;治疗7天、治疗15天以及治疗20天的空腹血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肝功能异常、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分析诱发患者出现高血糖的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呼吸道烧伤、合并疾病、体重、烧伤面积等,其中,呼吸道烧伤、合并疾病、体重、烧伤面积等均是造成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态监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糖指标,有利于及时评估疾病恢复情况,此外,还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改善,此外准确掌握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史旭锋[3](2020)在《烧伤患者医院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毒力基因的检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医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并检测MRSA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为烧伤患者医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院内感染MRSA的烧伤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院内感染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烧伤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伤情特征(烧伤面积、有三度烧伤及严重程度),MRSA/MSSA首次检出前的资料(其他致病菌个数、使用抗菌药物个数及时间、侵入性操作的个数及时间、手术及换药次数,是否休克,贫血时间、低蛋白血症时间),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所有菌株药敏结果统计耐药性;收集上述病例血液或动/静脉导管分离的MRSA菌株,检测肠毒素A(sea)、表皮剥脱毒素A(eta)、α溶血素(hla)、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携带状况。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141例病例中,MRSA的检出率为63.83%。2、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相比于MSSA组,三度烧伤,细菌首次检出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时间、贫血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时间与MRSA的感染显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度烧伤,细菌首次检出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时间是烧伤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耐药性:MRSA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率为6.7%,对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70%以上,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并且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高于MSSA;4、MRSA菌株sea和hla基因携带率为100%,pvl基因携带率较低,未携带eta及tsst-1基因。结论1、在烧伤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应重视三度烧伤患者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以缩短住院时间防止MRSA的感染;2、MRSA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并且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明显高于MSSA,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3、从我科烧伤患者血液或动/静脉导管分离的MRSA菌株主要携带sea、hla和pvl基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重点关注SEA、HLA及PVL三种毒素产生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
朱飘飘[4](2020)在《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制《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2.分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的知信行现状及三者间的相关性。3.探讨影响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的因素。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作为问卷理论框架,结合烧伤相关指南和文献,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条目池。2.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邀请22名烧伤领域和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终稿。3.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三个病区的293名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对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经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形成了3个维度和50个条目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条目池。2.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应答率分别为100%和81.82%,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3.64%和4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和0.925。条目相关性评分均数平均值分别为4.50和4.69分,条目重要性评分均数平均值分别为4.47和4.63分。条目相关性评价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5和0.09,条目重要性评价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10。条目相关性评价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和0.301,条目重要性评价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3和0.301。形成了3个维度,40个条目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初稿。3.问卷初稿各条目经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后删除了4个条目。最终,康复照护知识维度包含18个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54%;康复照护信念维度包含7个条目,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7.957%;康复照护行为维度包含11个条目,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708%。问卷总体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94~1.00之间。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6,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07~0.943之间。问卷总体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70,各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825~0.954之间。4.问卷总分平均值为(115.37±22.43)分,得分率为64.09%;康复照护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48.97±14.06)分,得分率为54.41%;康复照护信念维度平均得分为(26.46±4.06)分,得分率为75.60%;康复照护行为维度平均得分为(39.94±7.62)分,得分率为72.62%。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康复照护知识与康复照护信念和康复照护行为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6、0.517、0.6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康复照护知识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职业、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和因烧伤住院次数(R2=0.464);康复照护信念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和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R2=0.372);康复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和烧伤部位(R2=0.364)。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工具。2.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康复照护信念水平最高,康复照护知识水平最低;照顾者的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呈正相关。3.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职业、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因烧伤住院次数和烧伤部位。
魏冬[5](2020)在《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资料,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烧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014周岁)烧伤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等)、烧伤特征(烧伤原因、时间、面积等)、治疗、住院时长、费用以及四种并发症发生状况,以患儿性别和年龄分段分组进行分析。对低蛋白血症、感染及住院费用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98例患儿,男女比为1.6:1.0;幼儿期(1≤Age<3)患儿最多(64%);农村:城镇为2.7:1.0;2、烧伤主要原因为烫伤(89.3%),其次为火焰烧伤(9.2%),电击伤和化学烧伤较少。夏季(30.9%)和春季(25.6%)烧伤者占多数;白天多于夜间,以午餐和晚餐时段高发。3、常发生烧伤的部位为上肢、躯干和下肢;以中度烧伤为主(59.8%),其次是重度和特重度烧伤、轻度。4、42.8%的患儿6小时内就诊我院,41.7%的患儿来院前未经过任何处理。经我院治疗后,78.8%患儿治愈、15.7%患儿好转;住院期间患儿发生低蛋白血症(37.8%)、贫血(33.4%)者相对较多,发生感染者较少。5、伤后低蛋白血症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伤后入院时间相关;烧伤感染与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手术治疗、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相关;住院费用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是否手术及是否有并发症相关。结论1、本地区儿童烧伤以幼儿期、男性、农村患儿居多,烫伤是主要烧伤原因,以春夏季、室内、用餐时段多发;患儿以深Ⅱ°及中度烧伤多见,伤后无治疗措施者占多数;94.5%的患儿经我科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2、应加强对幼儿家庭烧伤预防的宣教,也应加大伤后急救措施的普及教育力度,并要提高小儿重症烧伤的专科救治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预防-急救-转诊-专科治疗体系。
汤勇[6](2017)在《多中心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严重烧伤预防与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临床多中心严重烧伤流行病学病例数据与生物样本录入系统”,收录我国8家烧伤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所有严重烧伤住院患者共1137例,其中儿童患者440例,占比38.7%,成年患者(>18岁,≤65岁)共615例,占比54.1%,老年患者(>65岁)共82例,占比7.2%。统计分析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烧伤原因及环境、烧伤病情、院前与院内救治情况、以及治疗结果等。其中儿童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1岁、>1岁且≤3岁、>3岁且≤6岁、>6岁且≤12岁、>12岁且≤18岁)进行分析;老年患者与成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儿童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儿童严重烧伤患者占全部严重烧伤患者的38.7%,以≤6岁、男性和农村患儿居多,比例分别为86.6%、61.4%和74.5%;不同年龄段的严重烧伤患儿性别和居住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63.8%的患儿住院费用无医保覆盖,且年龄越小、医保覆盖的比例越低。2、儿童严重烧伤的主要原因为烫伤,占80.9%,主要烧伤场所为私人住宅,占90.9%,高发季节为夏季,占29.5%。6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烫伤所占比例逐步降低,火焰和电烧伤所占比例显着增加;同时,私人住宅作为烧伤场所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公共场所的比例逐渐升高。在私人住宅发生的儿童严重烧伤以烫伤为主,占86.0%,而在公共场所则以火焰烧伤为主,占40.0%。3、儿童严重烧伤的总面积以11%40%TBSA居多,占80.9%。患儿年龄段与烧伤总面积、三度烧伤发生率和三度烧伤面积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r值依次为0.177、0.129和0.316)。儿童严重烧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躯干、下肢和上肢,发生率分别为81.1%、78.6%和67.8%。6岁以后,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头面颈、手、足部位的烧伤发生率呈增长趋势。27例合并吸入性损伤,占比6.1%,以中度最常见。患儿年龄与吸入性损伤发生率呈正相关(r值为0.220)。4、儿童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比例为11.4%。延迟复苏与患儿烧伤总面积及三度烧伤显着相关。住院期间前三位的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创面感染和休克,发生率为60.5%、21.1%和10.5%,烧伤面积、三度烧伤和是否手术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发生率居前三位的脏器并发症为肝功不全、肺部感染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依次为2.7%、2.3%和1.6%。5、本组严重烧伤儿童平均住院天数为28.6±35.1天;最终治愈347例,治愈率为79.4%;出院时病情恶化和死亡的患儿共12例,不良结局率为2.7%;前3位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和MODS。吸入性损伤、休克、脓毒症及ARDS为严重烧伤患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成年和老年严重烧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对比分析1、成年和老年严重烧伤均以男性、农村患者为主(男性:79.8%VS.58.5%;农村:58.0%VS.75.6%)。成年患者以受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占61.6%;老年患者以受初等教育程度为主,占43.9%。2、成年和老年严重烧伤的主要原因均为火焰烧伤,但老年患者火焰烧伤的比例显着高于成年患者(85.4%VS.57.2%)。成年严重烧伤最常见的烧伤场所为工作场所,占47.8%;最常发生于夏季,占35.9%。老年严重烧伤绝大多数发生于私人住宅,占72.0%;最常发生于冬季,占36.6%。3、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前存在重要脏器疾病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成年患者(61.0%VS.13.2%),其中,28.0%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0.2%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12.2%存在呼吸系统疾病,OR值分别是成年患者的12.9倍、11.2倍和9.4倍。4、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中位数略低于成年患者(40.0%VS.48.9%),但三度烧伤发生率和三度烧伤面积中位数均高于成年患者(三度烧伤发生率:90.2%VS.82.0%;三度烧伤面积中位数:23.4%VS.19.8%)。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烧伤部位均为躯干、上肢和下肢,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无显着差别。5、老年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比例高于成年患者(8.7%VS.4.7%),其住院期间切/削痂植皮手术率低于成年患者(35.4%VS.72.0%),其发生ARDS、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度分别为成年患者的3.4倍、3.3倍、5.7倍和10.8倍,脓毒症、休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6、本研究中成年和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3.0±76.7天和22.8±29.8天。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最终治愈20例,治愈率为24.4%,显着低于成年患者(治愈475例,治愈率77.2%),其不良结局发生率(恶化和死亡)约为成年患者的5倍(37.8%VS.7.5%),其放弃治疗率高达57.3%(成年严重烧伤患者仅为7.8%)。成年及患者前三位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相关疾病和心跳呼吸骤停。分析显示,休克为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一、儿童严重烧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儿童患者占全部严重烧伤患者的38.7%,是我国目前严重烧伤的重要群体。≤6岁、男性、农村患儿是儿童严重烧伤的高危人群,夏季、烫伤、私人住宅是导致儿童严重烧伤的高危因素,因而加强6岁以下儿童家庭生活烫伤的预防(尤其农村家庭)是减少儿童严重烧伤发生的关键。2、6岁以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火焰烧伤和电击伤增多,公共场所致伤比例增高,伤情加重,手足、头面颈等功能容貌部位烧伤大幅上升,提示加强6岁以上儿童户外烧伤的预防是减轻儿童严重烧伤程度的关键。3、儿童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创面感染和休克,三度烧伤、烧伤总面积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脓毒症、ARDS、休克、吸入伤是儿童严重烧伤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加强感染控制、肺部并发症及吸入伤的防治和呼吸道管理、液体复苏及防治休克等,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率。二、老年和成年严重烧伤流行病学调查的对比分析1、男性和农村人口既是成年严重烧伤也是老年严重烧伤的高危人群;与成年患者不同,低教育程度、冬季、私人住宅、火焰烧伤和伴有伤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等)是老年严重烧伤的高危因素。因此,加强针对家庭(尤其农村家庭)冬季防火的预防宣教和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的生活照护,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严重烧伤发生。2、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前重要脏器疾病的发生率约为成年患者的4倍,且三度烧伤发生率和三度烧伤面积中位数均高于成年患者,提示:较之成年严重烧伤患者,老年患者不仅基础疾病多,而且伤情也更重。3、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出现ARDS、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度为成年患者的2.9-10.8倍;最终治愈率不足成年患者的1/3,不良结局发生率(恶化和死亡)为成年患者的5.0倍,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度为成年患者的7.5倍,休克和脓毒症是上述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加强早期液体复苏、休克与感染的的防治及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与支持,可能是改善当前老年严重烧伤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4、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放弃治疗率为成年患者的7.3倍,危险度为成年患者的15.9倍,提示老年严重烧伤的救治不仅面临医学挑战,还可能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层面的问题。
张静[7](2016)在《中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系统评价及琥珀酸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惊厥在小儿时期普遍常见,有较高的发病率。多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发为惊厥。小儿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惊厥发作易损伤神经元而对患儿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影响。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小儿惊厥,当前最常用的药物为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但有证据表明PB能引起动物神经凋亡,关于PB的长期神经发育副作用也已被证实。而中医药根据个体差异,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不同证型、不同伴发症状来治疗小儿惊厥,能使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中药毒副作用少,可长期服用。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惊厥,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系统分析中医药或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疗效和复发情况,为临床进一步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提供循证依据;选择镇惊安神类中药之一琥珀为研究对象,取其主要活性成分琥珀酸(Succinic acid,SA),通过观察SA对惊厥幼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电生理功能(主要观察PC兴奋性及其突触可塑性)的近远期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从而为琥珀酸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证据,为继续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惊厥之中药提供实验思路及方法。一、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中输入关键词,检索1995201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文献,检索的文献库有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有关的儿科相关中文杂志、中医儿科相关中文杂志、学术会议论文、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依据Jadad量表,对纳入的关于中药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9篇文献,在小儿惊厥的治疗中均有中医药疗法体现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4228例患者。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单用中医药(4篇文献)或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45篇文献),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为常规西医治疗。36篇文献对治疗效果有统计,25篇文献对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有统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OR 4.34,95%CI[3.42,5.50]),复发率明显降低(OR 0.30,95%CI[0.24,0.3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能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惊厥复发率。二、琥珀酸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琥珀酸对惊厥幼鼠小脑PC电生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生7天(P7)的SD幼鼠随机分为新生期组(用药30min后取小脑)和发育期组(养至30天后取小脑),新生期组和发育期组再各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惊厥模型组(seizure组)、30mg/Kg PB组、30mg/Kg SA组、120mg/Kg PB组、120mg/Kg SA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用不同电流强度刺激每组SD鼠小脑脑组织切片的PC,诱发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并记录下来;刺激平行纤维,诱发PC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记录下其长时程抑制(Long term depression,LTD)现象。结果新生期和发育期惊厥模型组幼鼠PC动作电位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C LTD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120 mg/Kg PB组PC动作电位阈刺激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动作电位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C LTD较惊厥模型组进一步增强(P<0.05)。新生期及发育期120mg/kg SA组PC动作电位的频率均显着低于惊厥模型组(P<0.05),而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发育期30mg/kg SA组和120mg/kg SA组PC的阈刺激与惊厥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新生期与发育期30mg/kg SA组和120mg/kg SA组EPSC幅值的抑制程度均明显小于惊厥模型组(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期惊厥幼鼠小脑PC兴奋性增高,PF-PC突触可塑性发生异常改变,并持续至发育期,PB可使惊厥幼鼠小脑PC电生理功能受损加重,而SA不仅能够降低惊厥引起的幼鼠小脑PC的高兴奋性,而且能改善惊厥引起的幼鼠小脑PC突触可塑性近远期的异常。
颜超,许乐,李琳[8](2015)在《小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及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小儿烧伤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均较高。小儿意外烧伤对家属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小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进行文献回顾,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烧伤患儿护理和对父母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杨慧芳[9](2015)在《小儿烧伤的特点分析和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常见原因及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62例烧伤住院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及时创面处理,有效抗感染、抗休克治疗,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结果 62例烧伤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了解小儿烧伤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其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辜为高,蔡俊池[10](2014)在《小儿烧伤并发高热58例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小儿烧伤并高热患儿58例,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发生原因以换药热、创面包扎过多、伴上呼吸道感染等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创面感染、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结论小儿烧伤多种因素会诱发高热现象的发生,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高热发生率,防止高热惊厥,提高治疗安全性。
二、小儿烧伤后高热163例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烧伤后高热163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严重烧伤发病及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因素分析以及行血糖监测对预后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3.1 入院处理 |
2.3.2 患者血糖的监测 |
2.4 观察指标 |
2.5 诊断依据 |
2.5.1 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
2.5.2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标准 |
2.5.3 烧伤后全身感染的诊断标准 |
2.5.4 大面积烧伤的诊断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指标的评价 |
3.2 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 |
3.3 单因素分析 |
3.4 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高血糖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4.讨论 |
4.1 烧伤的危害 |
4.2 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应对 |
4.2.1 烧伤休克 |
4.2.2 烧伤感染 |
4.2.3 烧伤后高血糖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介 |
附录二 致谢 |
综述 大面积烧伤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3)烧伤患者医院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毒力基因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烧伤患者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资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2.1 患者性别及年龄段构成情况 |
2.2 患者伤情特征 |
2.3 患者细菌首次检出前的相关信息 |
2.4 患者细菌首次检出前的侵入性操作措施 |
2.5 患者细菌首次检出前的烧伤创面治疗措施 |
2.6 患者细菌首次检出前的并发症发生状况 |
2.7 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8 MRSA菌株耐药性分析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烧伤患者感染MRSA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 |
1.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毒力基因检测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2.1 基因组DNA及内参基因检出状况 |
2.2 sea基因检出状况 |
2.3 hla基因检出状况 |
2.4 pvl基因检出状况 |
2.5 eta、tsst-1 基因检出状况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烧伤患儿的流行病学 |
1.2 烧伤患儿康复研究进展 |
1.3 知信行理论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操作性定义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与检验 |
2.1 问卷研制方法 |
2.2 问卷研制步骤 |
2.3 问卷检验方法 |
2.4 问卷研制结果 |
2.5 问卷检验结果 |
2.6 讨论 |
第三章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3.1 研究类型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4.1 本研究的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一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研制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二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研制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
附录四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儿重度烧伤严重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多中心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多中心儿童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1 对象与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和结论 |
第三章 多中心老年与成年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的对比分析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3 讨论与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烧伤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工作情况 |
致谢 |
(7)中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系统评价及琥珀酸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小儿由于其生理特性易发惊厥 |
2. 惊厥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 |
3. PB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4. 中药治疗小儿惊厥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系统评价的技术路线流程图 |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4 倒漏斗图分析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琥珀酸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溶液的配制 |
1.4 实验器材 |
2 方法 |
2.1 制备惊厥模型及选择药物剂量 |
2.2 动物分组 |
2.3 脑片制备 |
2.4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琥珀酸对新生期(P7)幼鼠PC兴奋性的影响 |
3.2 琥珀酸对新生期(P7)幼鼠PF-PC LTD的影响 |
3.3 琥珀酸对发育期(P30)幼鼠PC兴奋性的影响 |
3.4 琥珀酸对发育期(P30)幼鼠PF-PC LTD的影响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小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及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患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 |
1.1患儿烧伤对家属心理的影响 |
1.1.1内疚、自责 |
1.1.2焦虑、抑郁 |
1.2患儿烧伤对家属生理的影响 |
1.3患儿烧伤对家属社会层面的影响 |
2心理护理干预 |
2.1信息支持 |
2.2情感支持 |
2.3社会支持 |
3小结 |
(9)小儿烧伤的特点分析和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小儿烧伤常见原因分析 |
1.3 小儿烧伤特点 |
2 小儿烧伤的护理要点及体会 |
2.1 小儿烧伤创面的处理 |
2.2 生命体征监测, 平衡液体入量 |
2.3 尿量的观察 |
2.4 注意呕吐物及大便颜色的观察 |
2.5 烧伤患儿的饮食指导 |
2.6 做好烧伤患儿家属的情感沟通和教育 |
3 结果 |
4 讨论 |
(10)小儿烧伤并发高热58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小儿烧伤后高热163例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D]. 王晓云. 山东大学, 2021(12)
- [2]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因素分析以及行血糖监测对预后的价值研究[D]. 唐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烧伤患者医院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毒力基因的检测[D]. 史旭锋.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D]. 朱飘飘. 暨南大学, 2020(03)
- [5]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D]. 魏冬.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6]多中心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汤勇.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3)
- [7]中药治疗小儿惊厥的系统评价及琥珀酸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张静.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4)
- [8]小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及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颜超,许乐,李琳. 中国护理管理, 2015(04)
- [9]小儿烧伤的特点分析和护理体会[J]. 杨慧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5)
- [10]小儿烧伤并发高热58例原因分析[J]. 辜为高,蔡俊池. 基层医学论坛, 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