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递进式技能培养特色体现语言能力发展渐进过程——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读写技能培养的衔接与递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能论文,英语论文,义务教育论文,教科书论文,北师大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北师大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编写组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依据英语新课标中一级、二级级别标准描述,编写组重新梳理和分析了全套教材中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调整了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使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更好地体现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和循序渐进的知识习得规律。本文以阅读和书写技能培养为例,分析教材中“读”和“写”的活动设计,从而揭示教材中读写技能培养的前后衔接以及递进关系。 一、英语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语言学习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在英语新课标中,分级语言技能标准对听说读写技能分项进行具体描述,各个技能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体现了语言技能目标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分级标准分五个级别逐级描述课程总目标,其中对语言技能逐级描述,体现了各个级别之间的技能发展性差异和衔接。例如,关于读的技能有如下具体描述: 一级:能看图识词;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四级: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情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五级: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教材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描述,体现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过程,即“简单的认读→阅读→获取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次阅读”。同时,各个级别的具体描述也保持与分级目标的一致性,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渐进发展过程。 二、阅读活动能力培养的递进与衔接 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修订后的教材更加关注如何在初始阶段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好基础。依据小学生认知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各个年级围绕阅读技能的培养安排、设计了丰富的活动,体现出从认读到篇章阅读技能培养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教材各年级阅读技能培养的重点列举如下: 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整体认读词语、短句的能力。活动采用图文匹配、选择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插图指认、识别所学的话题词汇,为阅读能力发展做铺垫。这些认读活动往往有一定的语境,使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体会语言在语境中的实际运用,凸显了语言的语用功能,同时渗透了阅读策略的培养。 四年级:突出四年级作为衔接低段和高段过渡年级的特点,对上、下册教材的阅读活动作了调整。四年级上册兼顾与低段认读能力培养的衔接,重点培养学生语句认读的能力,采用选择、匹配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快速识别、认读语句的能力,为高段语篇阅读能力发展打好基础。四年级下册的培养重点转换为配图短小语篇的阅读。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初步接触有意义的语篇,初步培养在插图帮助下理解简短语篇的能力。 五、六年级:进入高年级,教材对阅读技能的培养以阅读、理解短小语篇的能力为主,渗透结合插图理解大意、根据提示寻找具体内容或信息等基本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活动的设计往往以文本为主,关注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需要,六年级还增设了读写结合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和书写技能的协调发展。 修订后的教材进一步加强了低年级认读与高年级语篇阅读的联系与衔接,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前后连贯、逐级递进,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语言能力,体现出从语句认读到篇章阅读能力的渐进培养过程(图1)。强调进步技能训练的特点,反映语言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三年级的起点)”中读写技能的衔接和逐步发展_英语论文
强调进步技能训练的特点,反映语言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三年级的起点)”中读写技能的衔接和逐步发展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