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synovial论文_齐旻芳,丁,鑫,刘伟信,刘小珍

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病理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滑膜肉瘤是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和横纹肌肉瘤,排名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软组织肉瘤[1],国内统计居软组织恶性肿瘤第五位[2]。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好发于近关节处深部软组织,但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文献中有头颈部,十二指肠,心脏,胸膜,肺,输卵管,纵隔,腹壁,腹腔,甲状腺,外阴,前列腺的滑膜肉瘤报道,而原发于肾脏的滑膜肉瘤比较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仅报告40多例[3]。我院于2012年7月收治1例左肾原发性SS病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左腰部胀痛伴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2年7月20日入院,体查左肾区叩痛,心肺等全身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但被膜完整,肾中上部探及9.3×7.5cm低回声实质性肿物,界限清楚,并向肾外凸出,肿物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不规则液化暗区。外院CT平扫及增强提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尿常规检查及肾功检查均无异常。于7月23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除左肾。病理检查:

1、医检:左肾切除标本,无输尿管,形状不规则,被膜完整,沿肾门切开,肾中上段见一巨大灰白实性肿物,大小为7×6×5cm,边界尚清,但无包膜,可以完整剥出,周边肾组织挤压。(图1)

2、镜下检查,肿瘤由短梭形和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密集,胞质稀少,细胞轻度异型,无明显多形性,未见上皮分化成份,间质内血管丰富,可见梭形细胞围绕血管 血管外皮瘤样组织图像,可见局灶坏死。(图2-6)

3、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采用Polink-1一步法,所用一抗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上进行。

EMA(+++)(图8)、BCL-2(+)(图7)、CD99(+)、TLE(+)、Vimetin(+)、CD56(+)、Ki67(+约20%)、SMA(+)、CKpan(+)、CK7(-)、CK8/18(-)、S-100(-)。

PT-PCR检测,SYT-SSX基因融合,并经西南医院病理科会诊,病理诊断肾原发性滑膜肉瘤,单相梭形细胞型。患者术后未经放化治疗,2年随访后失访。

讨论

目前WHO将肾SS归入起源未定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该肿瘤于200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列入WHO肿瘤分类中肾肿瘤的独立类型之一,ICD编码为9040/3[4]。肾SS由Faria等于1999年首先报道,国内2006年首次报道[5-6]。因其他部位的SS也可能转移至肾,所以确诊肾原发SS需排除转移性可能。该病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8(17-71)岁,大部份小于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双侧肾脏均可受累,其临床表现与肾细胞癌相似,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就诊时肿瘤直径常超过10cm,中晚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部包块,腹部疼痛和血尿,自然史都是局部浸润以及 肺和肝的远处转移,影像学没有特异表现,因此,仅依靠症状,体征,影像等难以对SS作出正确的诊断,其诊断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t(x;18)(p11.2;q11.2)特异性异位而出现SYT-SSX1,基因融合是肾SS特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7]。因此基因表达谱是诊断肾SS的良好标志物。

肾SS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间质中常见有散在的肥大细胞,并且大约有1/3滑膜肉瘤具有灶性肿瘤性钙化,伴有或不伴有骨化。根据这两种细胞分化比例、分化程度及一些其他特征,按照Bergh等人[8]标准分为3型:单相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双相滑膜肉瘤由于具有上皮的梭形细胞成份,容易诊断,但单向型纤维型SS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能与肾脏其他梭形细胞肿瘤有交叉。其最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外周神经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混和性上皮间叶肿瘤,上皮样肉瘤及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Ozkan等总结以往报道的41例肾原发SS,Vim阳性率为92.6%(25/27),CK阳性率为55%(11/20),EMA阳性率为56%(14/25),Bcl-2 18例均为阳性,CD99从现有文献看大多为阳性[9-10]。本例最终诊断为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从病理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特点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①纤维肉瘤,细胞形态一致,呈束状及人字排列,相对而言滑膜肉瘤细胞核饱满,梭形细胞可呈漩涡状排列,且无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常表达Vim,但BCL-2,S-100,CK,EMA均阴性。

②平滑肌肉瘤,是肾脏肉瘤中最常见肿瘤,有明显的束状排列,纵横交织,胞浆丰富,强嗜酸性,表达SMA、desmin、Actin;不表达Bcl-2、CD99、CK、EMA。

③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S由于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有时不易与其鉴别,但滑膜肉瘤细胞多形性及异形性明显,分裂像多见,且血管外皮瘤不规则鹿角样血管更为明显,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CD34弥漫强阳性,不表达上皮标志物。

④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组织学上与SS非常相似,大约50%-70%的MPNST表达S-100,尽管少数MPNST可以表达EMA,CD56,但极少表达CK和CD99,而SS常表现为CD99,CK阳性。

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由更为原始的小细胞组成,有时可见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表达CD99,CD56,而不表达EMA,CK。

⑥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CK,EMA,VIM均可阳性,但大多数可表达CD34,而SS为阴性,且其生长呈结节状,常见坏死,细胞上皮样胞浆嗜酸性。

另外双相型滑膜肉瘤还需与肾母细胞瘤,肾脏肉瘤样癌,透明细胞肉瘤,肾脏粘液管状梭形细胞癌,恶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等鉴别。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罕见,预后较差,但其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对此类患者有积极作用,不同于肾胚胎性肿瘤和肾细胞癌的治疗方案。因此诊断肾SS需要排除其他相似病变,应用免疫组化及融合基因检测可作出明确诊断。

致谢:本病例经西南医院病理科阎晓初教授会诊。

参考文献:

[1]Weiss SW,Goldblum,JR.Malignant.Soft tissue tumors of uncertain type.In:Enzinger and weiss’s soft Tissue tumors.4th.ed,Louis:Mosby,2001:1483-1509.

[2]范钦和主编,《软组织肿瘤病理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352。

[3]王志葱,王兴春,薜梅.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J],癌症,2010,29(2):228-233。

论文作者:齐旻芳,丁,鑫,刘伟信,刘小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synovial论文_齐旻芳,丁,鑫,刘伟信,刘小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