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层建筑遍布城市的今天,高层居民楼和商业大厦的崛起,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而一个崭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便是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的堆砌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协调性
城市总体环境中,高层建筑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层办公综合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对人和物有着巨大的吸纳作用,它的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能满足生理与心理需要的良好形象,还要使它成为城市总体环境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城市景观中的组成部分,要给人们创造满足精神需要的社会环境和惬意的心理环境,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及艺术景观,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包括选点、布局的得当与否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的空间环境起到一系列的正面或负面作用。针对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特殊性,它的设计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些在一般建筑身上并不突出的矛盾在这里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需要灵活运用更多的设计手法。
1、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于城市空间的发展而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这一现状。在人口大量集中到大城市的大环境下,在大中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高层建筑使得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向高处发展,在提高容积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密度,从而降低市政投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1]。但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高层建筑的增多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日照下的阴影很大,在冬季给人不舒适感,而且在低温下极易结冰,造成安全隐患。城市中心高层建筑聚集,空调等人工热排放加大,“热岛”效应十分明显。高层建筑聚集了大量的人和物,在其停留和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正由于人大多都集中在一起,加大了特大火灾发生的几率。而在起火消防时,扑救比较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是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2、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的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适。因此,当街道两旁存在这样的建筑时,应使其后退并留出广场空间,起到缓冲空间的作用。就城市空间而言,后退广场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既能成为建筑物的场所标志,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变化丰富多彩。有的建筑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休闲场所,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3裙楼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解决和地面的结合问题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联系问题,以加强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其裙楼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建筑物的裙楼是从街上见到的部分并在视觉的)40º仰角范围内,根据开敞空间的进深,有时这部分会升至5-8层。虽然建筑的这部分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然而它对于街道的尺度、人情化空间的创造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刻画细致并要体现人的尺度,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大,裙楼的设计要注意强调建筑的稳定性,避免头重脚轻的视觉感受。设计时可以结合外部体型、立面线条组织、装饰材料的色彩及质感等要素进行。
2.4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3、结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主角。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视觉焦点,高层建筑一定要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并且融入到城市的空间环境中。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并通过自身的特点去完善城市环境,在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利雄,王世福.城市空间视角下的高层建筑形态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0.
[2]任州.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析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2010,10(S2)
[3]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论文作者:黄立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作用论文; 塔楼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