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月轨”课堂教学为例_月迹论文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月轨”课堂教学为例_月迹论文

语文课堂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月迹》课堂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有效途径论文,能力论文,语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9月启动至今已过十个年头,关于听说能力的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根据被索引的次数和下载的次数统计,韩艳梅的《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任桂平、倪文锦的《国外语文能力的新视点》,祝新华的《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刘正伟的《论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趋势》,王瑜的《语文学科测试增加口语部分的可行性论证及实施设想》,陶群的《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叶丽新的《管窥语文能力培养意识的发展》,苏玉霞的《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吴逸敏的《语文听说能力测评的研究与思考》,汪雯雯、蒋旅佳的《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等文章受到关注的程度较高,从这些文章所关注的方向来看,大概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实证调查、策略探讨这么三类,可以说关注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实践指导,使得研究的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犹如隔靴搔痒。这既与“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主义观念有关,同时也与研究的深度与方向有关。

      本文试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迹》这篇文章为例,具体谈一谈我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点方法与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听话能力的要求,首先是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对方讲话,并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正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因此,训练可以分为两步走,能否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应首要关注并想方设法去训练的方面。

      一、训练学生耐心听讲的能力

      受到中学生智力发展规律和课堂自身存在问题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似听非听的状态,导致学生对话语信息的接受效率低下,也就是教师和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不认真听讲”。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这是不少非专职教育工作者容易产生的错觉),而是学生耐心听讲的能力出现了短板,他可以做到在较短时间内认真听讲,一旦超过了这段时间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开小差了(这既与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训练有关)。

      如何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耐心听讲的能力呢?以《月迹》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月亮踪迹的变化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再以合作的形式诵读文章。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可能出现读错的情况,这对于已初具自尊意识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会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听别人读书,千万不能开小差,免得轮到自己读书时因不知所措而难堪。对那些控制不住自己而开小差的学生,要作为重点训练的目标,要经常安排他们接受类似的训练。那么没有读书任务的学生干什么呢?学生难免因为预习或者复习不到位而读错文章,常常连读的人自己都没有觉察,教师要布置没有读书任务的学生认真听,找出读书人的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个人和所在的小组予以表扬,这样,学生耐心听讲的能力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提高。

      二、训练学生边听边想的能力

      能做到耐心地听讲只是听力训练的初级阶段,接下来可以进行边听边想的训练,这个阶段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学生不仅要耐心地听,还要迅速地思考所听到的内容。例如在《月迹》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些词语——“面面相觑”、“倏忽”、“袅袅”、“嫉妒”,这些词语凝练隽永,学生若能真正掌握了,不仅有助于对文意的准确把握,更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这些词语及其意义进行快速的听写练习,比如让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表达“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这一意思的词语;更高一个层次的训练,是课堂上一旦有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就让其他学生迅速记录下来。类似的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记录他人话语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听写结束后,可以同桌或者同组之内互相比一比,看谁记录得最好,若能交流成功的经验就更好了。

      新课程标准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较为详细和具体,分四点——“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其中,第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信、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说话训练的首要环节。

      1.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学生在心理上对当众说话都是排斥的,他们会因害羞或准备不充分而不知所措、前言不搭后语,其实这是学生的正常反应。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就曾指出,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的能力应讲究方法。我在教授《月迹》这篇文章时,就设置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若只是简单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那么能够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必定是寥寥无几,最后通过发言得到锻炼的就只能是部分“优生”,大部分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的听众、记录者。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先把问题抛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发言讨论,学生在熟悉的小环境里就会放松很多,就能够张口说话。经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了修正完善,更会对答题的思路进行回顾,还锻炼了在多人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再由小组长分配每个组员发言的任务,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话时,由于对问题已经研究得胸有成竹,还试讲过,就敢于开口表达了。教师一定要对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小组进行评价,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训练学生说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课堂上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有回答问题的热情,对问题的认识也是有深度、有新意的,只是由于他表达得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过于平淡,反而让其他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以为然,发言者也会深感沮丧,甚至影响了发言的积极性,今后很可能就不再主动说话了。而有些学生的发言不仅见解独特,而且讲得头头是道、风趣生动,令听众心服口服,结果成为同学中的“意见领袖”。不可否认,有的学生天生思维敏捷,具有语言天赋,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得益于后天不断的语言训练才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训练呢?我的经验是,可以把文章中内涵丰富的语句拿出来,让学生先去揣摩其内涵,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经过组员的修改、完善后,在班级内展示。越是内涵丰富的语句,越会出现不同的见解,好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时,说话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会深深地吸引住其他学生,就会起到示范效应,无形之中就教会了其他学生如何去说话。

      在《月迹》这篇文章里,孩子们一路追寻月亮的踪迹,心满意足后说出这么一句话“月亮是个好”,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又让人觉得不那么简单,好像里面还蕴涵着什么深刻的哲理,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样的问题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类似的训练还可以有许多,比如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说得好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表扬,无形之中就是在教其他学生怎样说话,发言者也会感到满足。说得不好的学生,有的是思维的逻辑性出现了问题,这时教师最好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答案,毕竟这也是他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得有道理的部分要肯定,没道理的地方要抛出问题点拨他。比如,“你结合上下文后再看看你的理解是否准确、完整”“作者写这么一件事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么简单的道理么?”等等。有的是说话时词不达意、啰嗦或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比如我在让学生描述“院中看月”这部分文字中月亮的特点时,有个学生只用了“美丽”这个词来回答。“美丽”这个词过于普通、泛滥,不足以贴切地描述此时月亮之美。这时我就启发学生:“你有没有更贴切的词语来描述作者笔下的月亮?”对这些词汇贫乏、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景物只会用那几个笼统的干巴巴的词语的学生,我的训练方法是布置他们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要从课文中选择语言特别优美或者他特别感兴趣的语段进行背诵,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是能长期坚持下去,一定是有效果的。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另一个途径是辩论赛,我每个月安排一节课给学生举行辩论赛,挑选那些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又比较热门的话题,最好还能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赵普》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于赵普这个人物很感兴趣,课后就去找《宋史》来看,发现赵普这个人物很复杂,且后人对赵普的评价不一、有褒有贬。学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赵普是个工于心计、自私自利的人,一派认为赵普是个忍辱负重、忠心为国的人。于是我就让学生提前准备,举办了一场“赵普是不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的辩论赛。由于学生们事先做了较为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模拟训练,辩论时的发言大部分都能思路清晰、言之有据,主辩手的表现尤其精彩,就连平时发言质量不高的学生都能主动寻找对方语言中的漏洞进行攻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学会了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道理,不仅在唇枪舌剑中分出了高下,更认识到语言表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真是一举多得。

      教无定法,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常言道“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教师一定要清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想教好语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课堂和书房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课本和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方法是层出不穷的,途径也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真诚的表达,肯定学生的每一分辛勤的付出,表扬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下,才可能把语文教好、学好。

标签:;  ;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月轨”课堂教学为例_月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