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知识产权的定位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区论文,对策论文,知识产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火炬中心决定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我认为,这是十分正确的。火炬计划实施12年,我国高科技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大力扶持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必将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抓知识产权工作,我认为,起码要做到四个到位:第一是认识到位,第二是知识到位,第三是管理到位,第四是战略到位。
认识要到位
知识产权是什么?对知识产权,要树立这样的观点:知识产权是法权,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是竞争工具,知识产权是国际经济规则。
为什么说是法权呢?因为知识产权是依法确认的权利,因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权利。这种法权一旦遭受侵害,则要追究侵权者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现代知识产权的内涵很丰富,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产生的条件不尽相同。例如,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要经过实质审查后授权;商标要经过申请、注册;著作权可以在完成创作后自动发生;商业秘密则要求拥有者事前采取适当保密措施,就可以取得这样的权利。产生权利的条件不同,法律的要求不同,但都是法权,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知识产权不仅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而且受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的约束。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了成员保护知识产权的范围、最低保护标准、国家执法措施和争议解决机制。如果一个国家企业侵犯另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经过双边谈判不能解决争议,可请求世界贸易组织按争议解决机制处理。世界贸易组织将组成一个专家小组作出裁决,双方都必须执行。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作为资产、资本和资源的知识,在一定意义上,其无形资产已经超过有形的物质财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在投资组建科技型企业时,科技成果可以作价入股,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35%。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今后还将日益升高,尤其是高技术领域。美国权威评估机构每年对其驰名商标作资产评估。可口可乐、万宝乐的无形资产的估价已超过400亿美元。在当今高技术领域,一项重要的功能基因,如美国发现的肥胖基因、哮喘基因,技术转让的使用费高达数千万美元。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单纯的技术转让,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转让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是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在不向对方披露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谋取利润的最大化。
我们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是一个竞争的工具。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没有国界,一切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结论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有“边界”、有“领地”的。这就是依据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形成的法权。举例说,一项发明在一个国家申请取得专利后,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为生产经营的目的在该国实施这项发明专利,即使在没有参照其申请文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同样发明也属于禁止实施之列。一项商标在一个国家注册后,在这个国家的领土上,未经注册商标人的许可,任何人不能在相同、相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经济竞争的目标是争夺市场占有率。显然,这场竞争,既是技术竞争、经济竞争,也是“法律”竞争。取得知识产权是企业、科研机构要在竞争的市场上划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划一块边界,划一块领地,争夺一块阵地,这是一种竞争手段。取得知识产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块技术领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眼看知识财富被他人据为己有,只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被边际化,被远远地甩到后头。
正是因为知识产权的上述性质,决定了知识产权是新经济秩序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自19世纪后期,专利、版权、商标诞生时起,知识产权制度就步入国际化道路。而今,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生效,使得知识产权进入国际贸易体系。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协定,包括关税、农业、技术性壁垒、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检疫、进口许可证、纺织品、原产地、海关估价、装船检验等12个协议;二是服务贸易及附件;三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四是争议解决机制与规划;五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从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有关知识产权的实体规则是WTO协议中一项独立的规则系统,而有关其争议解决和政策审议将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样,适用多边程序和机制。
知识要到位
知识产权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概念;也不是今天才产生的制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处在一个快速演进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即使是曾经涉足这个法律制度的人,也需要重新系统学习。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家,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人员,对直接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迫切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产权及其经营运作的知识和本领。
一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认真学习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及由部门发布的重要规章。在知识产权领域,还有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是通过基本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同样需要学习和掌握。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民法通则有关知识产权的章节,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刑法有关“知识产权罪”,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知识产权作为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
二要广泛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科学技术的国际性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有全球的视野,掌握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游戏规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定。这个协定的产生经过了关贸总协定100多个成员长达8年的艰苦磋商,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但毕竟是WTO贸易框架的组成部分,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必须遵守的运行规则。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议定书》。我国企业要了解这些协定的内容和机制,通过便捷的国际申请渠道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
管理要到位
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主要国家跨国公司保护知识产权的成功经验,包括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机构的设立、专门人才的培养、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技术信息保密制度、职工竞业禁止规则等管理制度。掌握有关如何选择保护方式、如何设计专利保护范围、如何处理技术秘密、如何订立技术合同等利用知识产权的理论和方法。
战略要到位
在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的21世纪,加速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产业是参与经济竞争的重大战略。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外经济技术竞争的格局研究确定技术创新战略和与之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就是尽快建立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有一点应当明确,知识产权行政机关要公正地决定专利授权、商标注册等;社会应提高法制观念,制止侵权行为;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应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益,但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主体是企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战略既是科技战略,又是经营战略。要从技术、法律和市场的三维坐标选择适当的保护形式,形成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起自己的专利保护领地,推进名牌战略,树立在国际范围内的驰名商标;并有效地保护好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此外,学会运用合同形式维护已进入流通领域的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和有关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决胜创新的时代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今天,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基本完备,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的力量有所加强,但健全知识产权法制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问题是,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观念还比较淡薄,侵权假冒盗版的情况还严重存在,甚至有失控之势,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水平和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又远远不能适应需要。我希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能在加强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先行一步,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激活创新,推动创新;通过创新不断形成知识产权,壮大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因为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总和不仅反映一个企业,而且反映国家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