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拓展性研究论文_万立江

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拓展性研究论文_万立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66004)

一、利用理论指导的误区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800米跑是速度耐力性项目,运动中基本以ATP—CP系统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即:无氧供能)为主,以糖和脂肪酸供能(有氧代谢供能)为辅。现代体育科学研究已发现跑的能量代谢的特点,优秀运动员在800m 全速跑时,有氧代谢占10%,无氧代谢占90%。说明要提高800m 跑的能力,主要是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但是因我国的青少年竞赛训练体制,各类训导者照抄照搬理论指导思想,不能遵循运动的发展规律,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来挖掘少年运动员的成绩,过早的让运动员涉入专项性训练,严重制约了个体的发展。不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还未成熟,还因为大肌群过早的发展会限制小肌群的发育,更会影响人体在运动中的平衡,而且还会使运动员过早的形成反射定式,运动就不再可能“节能化”。等到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血色素水平无法再提高的时候,运动员的成绩就遭遇了无法逾越的“鸿沟”。追求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案,但这样练习的结果通常是练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遭遇瓶颈,成绩无法再提高。

二、训练手段的弊端

在训练技术的针对性上,国内的训练方向大多都是在追求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和节奏跑等训练手段。增大运动员的吸氧量,推迟乳酸的产生,使肌肉代谢向速度型快肌发展,从而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以无氧练习为主,以提高速度为目的,采用以短促长的重复跑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这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案,会随着运动员身体各方面的原因:如营养、恢复、肌肉等问题,会出现成绩停滞不前。于是所谓的“人种不适合论”就随之漫延,但我们想过吗?长跑不也有当年我们的“马家军”所创造的辉煌吗?短跑现在还有“刘翔”!当我们还在怀疑当年的“马家军”是否有什么秘方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地看过当年我们的“东方神鹿”矫健的英姿?她的运动技术已达到了何等的巅峰?然而在运动中阻力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随着成绩的提高,各种阻力也不断的增大。所以追求力量和强度的练习,成为了一些基层教练的终极手段!可是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却打破了机体的消解与存储的平衡,于是训练中伤病就随之产生。

三、训练理论新的指导思想

对于中长跑成绩来说,“驱动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消减在运动中所产生的阻力,如何把中国武术中的“借力打力”运用其中。这样做就可以大幅度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我们的运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原理就是:在运动中,将阻力作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是指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扯的同一块肌肉收缩)中的牵张所需能量来使用。而如果想做到这些,就不能过早的让运动员涉入专项性训练。曾经我也尝试过对少年体校进行长时间专项练习的运动员进行技术纠正,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是“事倍功半”。

四、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

除了要首先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发育特点,而且要抓住训练的主线。无论什么运动项目,协调性是训练的重点,中长跑也不例外。我们还要让运动员学会发力,这样“发力点”(就是机体的动力平衡点)也是我们需要强化的核心。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以及终点冲刺跑,它们的发力点都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训练时就应该首先抓住协调素质的练习,而练习的重点在于动力平衡上。

我们一定要知道:运动的能力总会是按照机体的弱点来体现;运动形式一定按照机体的强势来表现,只有在动力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减少对抗肌的对抗。然而上下肢能够做到动力平衡的纽带是在腰腹上。在初始训练中我们要强化发力点的练习,特别是核心力量的训练。如髂腰肌的练习,它是决定速度与灵活性的关键;膈肌的训练,它是发力的主动点;腰部肌群的练习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强度到大强度,还要注意腰部肌肉的放松和经络理顺。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我们通常采用原地转髋、交叉跑、两头起、背起、立卧撑、和各种弹力拉带的辅助练习。

在经过一年左右的基础训练后,开始逐步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让学生找到发力点的位置,并逐渐强化它。发力点的训练手段有多级跳、跳深、摆腿、抗阻牵引跑等。如牵引跑时,什么地方阻碍你前进,就在阻碍你的地方加强力量对抗,形成肌肉的发力感觉,逐渐形成发力定时,也就逐渐找到了发力点。强化各种跑的发力点定位练习、长距离的呼吸节奏练习。对于呼吸节奏的训练,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能力增强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六步一吸、六步一呼。在发展有氧能力过程中,混合无氧能力的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在练习中逐步深入讲解运动中肢体发力、运气机理,让队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第三年之后,开始逐步接触有氧能力的训练,在这期间应当跟踪运动员身体各项血常规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指标,以作为个体运动量与强度掌握的参考。这里要注意运动员并非平常的个体,他们身体的各项指标和营养需求与常人差别很大。训练的过程可以看出一个机体的损伤与修复的过程,训练的损伤得不到修复就会消解,而修复需要营养物质在经络的制约下得到良好的配给,而每个个体的消化系统和经络都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即使营养摄入充分也不能保证吸收平衡,更不能保证合理利用,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运动员的肌肉和神经类型。

参考文献

[1]邓树勋、王建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王章义 对立定三级跳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中国学校体育2012.5

[3]陈洪 体会放松跑感觉的练习方法 中国学校体育2009.6.

论文作者:万立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拓展性研究论文_万立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