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论文_李红美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论文_李红美

李红美(陶庄镇卫生院护理部,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探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早期护理、入院宣教护理、 常规护理 、心身护理 、 环境的舒适护理、心理的沟通护理、身体卧位按摩护理 、 家庭、 社会支持护理 、促进健康护理 ,个性化护理后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及综合治疗满意效果。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梗;个性化护理【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166-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老年人远高于中青年人,而老年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既不典型又多变,急性心肌梗塞呈突发性,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临床治疗难度大,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并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治疗依从性较低,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此,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合理的个性化护理,尤其是近年来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其均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52 例病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案资料,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3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4 岁。我院自2013 年1 月起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

2. 个性化护理方法2.1 早期护理心肌梗死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发病3 小时以内,一旦等到心肌梗死发病超过12 小时后,患者生命指征处于不稳定状态。据相关统计,前来就诊的心梗患者平均发病4 个小时后才到医院就诊,医院对病人检查和确认的时间,视病情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需要一到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患者要在发病6 个小时后才接受治疗。如果把来院前的这段时间“压缩”得越短,赢得治疗时间,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率。而这就取决于病人及其家属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方法得当。在病人发病后立即停止活动,立即拨打120,在医生护士监护下送往医院。这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健康宣教和指导,使中老人学习自我保健知识,使周围的每个人都懂得病人在出现危机病情时常规护理知识。对早期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减少死亡率,起着个性化护理的作用。

2.2 入院宣教护理护理人员应尽早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本病的简单宣教,尤其是本病的日常注意事项。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急剧而严重的临床表现。由于灌装动脉粥样硬化,血流缓慢,再加血液粘度增大,使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约1/3-1/4 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发作,即无痛型心肌梗死。此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呈现非典型发作者较多见,年龄越大,此种倾向越明显。由于无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常可被漏诊或误诊,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应加以重视。凡是老年人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气促、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休克、心律失常、昏厥,同时并发脑循环障碍即意识障碍,又合并持续或频繁的胸闷、憋气、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等,均应警惕有无痛型心肌梗死的可能,又加上复发性心肌梗塞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约占12%~25%,预后差、病死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在了解本病主要风险后,患者及家属会明显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积极并尽可能参与到护理活动中,已达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和提高医疗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常规护理患者入住CCU 病房后心电监护均使用中央监护系统,a、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 周,保持环境安静,连续或间断吸氧(2 L/min ~ 4 L/min),心电图监护1 周,血压、呼吸监测1 周,进餐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b、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并有效止痛、镇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需静脉溶栓则予做好溶栓前的准备;根据医嘱尽早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 受体阻滞剂、ACE 抑制剂、硝酸酯制剂、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用药前后胸痛程度的变化、硝酸酯制剂耗量,监测血压、注意穿刺部位出血等。出现左心室衰竭时,应以吗啡、利尿剂为主,避免在发病早期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关键是控制病情发展,赢得治疗时间,减少死亡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及时康复。

2.4 心身护理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吸氧治疗,改善心肌供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输液治疗,防止休克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身心化护理, 患者住院后即给予环境的舒适心理护理,患者的情绪安抚,积极疏导心理,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具体措施如下。

2.4.1 环境的舒适护理患者均入住CCU 病房,抢救器械多,危重患者多,空间相对狭小,造成不适应,给予可折叠落地式围帐隔断,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减少外界对视、听、触感觉器官的刺激[1];这种身边监护及医疗设备多,医护人员不停忙碌,各种联线和导管缠绕对患者卧位的限制,无形之中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因而将便器、水杯放置在易取的地方;夜间将灯光调暗,白天将窗帘打开,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同时保持恒定温湿度,保持病室的安静;医护人员进出病房步伐要轻、说话声音要小、开关门窗轻;减少各种噪音,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关闭,合理安排治疗操作及护理活动时间,尽量保证患者正常的睡―醒周期,以利于机体康复。

2.4.2 心理的沟通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急骤,危险性大,在规定的治疗期间内需要绝对卧床,安静休息,又被迫吃喝拉撒在病床上,因而害怕疾病对以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及担心住院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等,加上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抢救,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对自身病情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代谢发生异常,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处处体贴关怀病人,要始终保持泰然、自信、从容的表情,用亲切、温暖的语言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情并理解老年人的孤独无助、忧伤及痛苦,给予病人心理宣泄的机会,尊重患者,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这种常和病人谈心,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种种情况,做病人的知心朋友,及时开导,消除各种不利因素,鼓励患者并消除其恐慌心理,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4.2 身体卧位按摩护理几乎所有患者均需要静脉补液、反复多次抽血检查及导尿,加上持续或间断刺痛刺激,引起患者紧张、害怕及疼痛等不适。又因大多数患者入院后早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吃、喝、拉、撒均在床上进行,患者非常不习惯,易产生疲劳、寂寞、日夜颠倒感而造成失眠,同时绝对卧床易造成腰酸背痛、浑身不适感,加之卧床后使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造成便秘。护理上着重施行调整卧位护理,一般采取头高足低倾斜位,倾斜10~15 度最佳,不仅减轻病症,且克服药物带来的头痛、头晕的副作用,并能降低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双脚可适度太高,以促进舒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右侧卧位,右侧卧位时心脏受压轻,可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排血。护士帮助患者变动体位,协助患者右侧卧与平卧交替,可以有效减少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腹胀、烦躁失眠等不利因素,以防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卧床病人应经常翻身,叩击背部,按摩受压部位,背部按摩,双手平插入患者一侧背底部,沿患者脊柱由上而下按摩骶脊肌及用手指由上而下按压椎间隙,按摩10 min 后换对侧,按摩次数同头部。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可在患者腹部环形按摩,以以肚脐为中心,手掌绕脐由内向外按摩,力量由轻至重,顺时针100 次再逆时针100 次,3 次/d,每餐后进行;促进胃肠蠕动,以利排二便。肢体脚趾踝关节的按摩,双手自下而上拿捏一侧肢体5 min,再屈伸下肢10 次,然后同法按摩对侧,3次/d,按摩力量均匀、缓慢,但不宜动作过大,过猛,按摩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2.4.4 家庭、 社会支持护理完整背景上了解病人, 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如有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凭借社会的力量,组织群众捐款,解决了其后顾之忧,使其感到非常满意,安心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同时要协调好同室患者间的关系,了解各自的生活习惯,做好适当的友好的提醒,建议病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关心,使病房内保持融洽、祥和、友好的气氛。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建立超越疾病范围的合作网络,为病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病人的健康得以顺利解决。

2.4.5 促进健康护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吸烟、酗酒、高盐饮食、药物依赖、高脂饮食,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AMI 发病开始的2~3 d 内,能量摄入不宜过高,以减轻心脏负担,流质饮食,进食内容包括米汤、藕粉、去油肉汤、温果汁、菜汁、蜜蜂水等,这阶段应绝对卧床休息,进食由他人协助;病情好转后以低脂半流质,可选用适量的瘦肉末、鱼类、家禽、蔬菜、水果和低脂奶,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过分用力,加重病情;病情稳定后(一般3~4 周),随着患者逐步恢复活动,饮食的限制也可逐渐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仍应适当限制,以防血脂升高、血液的黏度增加,此阶段不要过分限制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的康复。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平衡,将每日主食分5~6 餐吃,避免过饱,使膈肌抬高加重心脏负担,食物亦不宜过冷和过热,以防引起心律失常。除了吃平衡饮食,还要保持理想睡眠、适宜活动、主动松弛、积极应付紧张等。从而使患者达到顺利健康的标准。

3. 结果通过对老年急性心梗心梗采取个性化护理:早期护理、入院宣教护理、 常规护理 、心身护理 、 环境的舒适护理、心理的沟通护理、身体卧位按摩护理 、 家庭、 社会支持护理 、促进健康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后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懂得了心梗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而全面的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唤起患者向往健康,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鲍玫, 熊辰光.调整ICU 患者的病理生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6):264.[2]沛然马.心肌病患者的日常保健及护理要点.卫生山东科技教育,20112,3(3):44.

论文作者:李红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论文_李红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