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康经济的红豆模型_红豆论文

构建小康经济的红豆模型_红豆论文

红豆模式打造小康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论文,模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企业文化

记者:今年是“红豆”品牌诞生20周年,据说红豆集团的名字有一个“来历”,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

周耀庭(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红豆生南国……”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脍炙人口的《相思》诗,流传了1000多年,早已深入人心,我一直很喜欢这首诗。回忆当时,说来也巧,红豆集团地处江苏太湖之滨的港下镇,在红豆集团附近的山上有两棵红豆树,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这是梁代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因相思恋人而含泪所栽。我从这两棵红豆树联想到王维的诗句,产生了一个创意:何不借“红豆”之名,扬企业之名、产品之名?就这样,“红豆”品牌“脱颖而出”。

记者: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周耀庭:“诗随衣走,衣随诗传”,“红豆”制衣果然一问世就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消费者。比如,苏州工商银行项先生来信邮购红豆内衣,为的是给未婚妻作纪念品;内蒙古一位少女在当地商店买不到红豆衫,也特地写信邮购……“红豆”还很快走出了国门,影响到世界。熟悉中国文化的日本民族,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唐诗尤其钟爱。精明的日本商人掂出了“红豆”制衣的文化分量,宁愿提价20%前来订货。至今,红豆集团出口日本的制衣已占出口总量的80%。日本《经济新闻报》称:“中国乡镇企业全力向日本推进,红豆遍洒日本关西。”

记者:许多国内企业都青睐“洋名字”和“洋文化”,可您在20年中,始终致力于植根在中国本土的“红豆文化”的研究与发扬光大,您的思路是什么?

周耀庭: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过程,都是创名牌的过程。市场竞争就是名牌的竞争、企业文化的较量。其中,商标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面旗帜。我认为,一个品牌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红豆”走过的品牌之路,是创中国名牌、世界名牌之路。带有中国民族文化色彩的品牌,更容易让世界接受。

记者: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已经引起业内外的关注,那就是从2001年起,在您的倡导下,“红豆”致力于打造“中国情人节”。

周耀庭:“红豆”象征爱和美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又与强烈的现代文明相交融,有相思、吉祥、幸福等含义。我们不断将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并将其延伸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爱厂爱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于2001年与中央电视台联手打造“七夕·红豆相思节”,正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七夕·红豆相思节”准备了5年,2001年正式举办。我们将用3个“五年计划”,着力打造“七夕·红豆相思节”,使该节日在 全国人民的心中扎根,让中国人过上自己的“情人节”。

记者:可以看出,红豆集团的成功,企业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周耀庭: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红豆集团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红豆”快速发展的秘密所在。

关于以人为本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记者听说,红豆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在创 新中发展和在发展中创新的历程。

周耀庭:不错,在红豆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一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在制度创新上,“红豆”早在1993年就实行了股份制,接着又实行了“四制联动”,即内部市场制、股份合作制、活成本死比例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十分注重文件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每年印刷一次文件汇编。我认为,文件化管理可以克服一把手的随意性和副手执行中的误差性,使广大员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记者:红豆集团是专利“大户”,对吧?

周耀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程度的较量。去年红豆集团在专利申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共申请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两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外观设计专利33件。红豆集团先后被无锡市有关部门列为专利试点单位、被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命名为省专利战略企业。今年,专利申请要争取突破100件。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更多的“创新”。创新已成为“红豆”发展的灵魂。只有将制度、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创新有机地进行融合和发扬,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豆”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落后生产力、落后体制、落后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已经成为红豆集团发展的动力之一。

记者:要创新,就必须有人才,这方面“红豆”是如何做的?

周耀庭:“红豆”一贯主张任人唯贤,讲的是一方水土引来八方能人。“红豆”在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千余名大学生陆续落户,他们中不仅有国内的优秀人才,还有韩国、法国、美国等许多海外白领的纷纷加盟。

记者:这就是“能人经济”所起的作用?

周耀庭:是的,“能人经济”使“红豆”拥有了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如今,“强者上、庸者下”已经开始在“红豆”变成自觉的行动。不过,“能人经济”并不是不要感情,只是不惟感情。“红豆”还出资让打工妹读大学,原因是“红豆”的打工妹来自天南海北,她们为“红豆”做出了奉献,选拔优秀而且又乐意学习的打工妹读大学,讲的便是感情。在“红豆”,“能人经济”是“以人为本”的另一种诠释。

关于红豆模式

记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深入,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周耀庭: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红豆”集团作为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一员,要以集体经济为“本”来进行发展。我认为,新经济体制结构中,旧的集体经济体制必将转化为新的集体经济体制组织。红豆集团坚决不搞个私经济,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企业方针政策。正因为此,我们称它为“红豆”走进新时代的一部“企业宪法”,这就是“红豆模式”。

记者:现在苏南大部分地区盛行这样的口号:“大力发展个私经济。”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周耀庭: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经济落后地区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肯定是对的,因为这是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经济发达地区谈“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肯定会误导一部分人把好端端的集 体企业分掉。从组织形式上来讲,分掉“红豆”太容易了,因为“红豆”的各个子公司固定资产、产品结构及财务是十分清晰的,如同一个大蒜头,掰开就行了。但我们坚持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并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地方改制不能以牺牲规模经济为代价,一定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否则就是一种倒退。所以我认为,企业还是要讲规模化、集团化。2001年,为了试一试是集体经济的力量大,还是个私经济的力量大,我将“红豆”内衣生产规模提升到2300万件,竟使得周围的一些私营服装厂倒下了一大批,我称之为“内衣战略”。

记者:您所说的集体经济,与过去传

统的集体经济有什么不同吗?

周耀庭:当然不同。“人人都有,平均所有”的旧的集体经济肯定要被淘汰,“红豆”1992年就开始淘汰了这种体制。我们现在是“大家都有,不等所有”,企业中有1500多人参股,实行“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记者:您是不是认为,个私经济长不大?

周耀庭: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500强企业中没有一个是个私经济性质的,都是股份制经济组织。因为个私经济是“感情经济”,好像一个“田螺”,它不想长大时,可以繁衍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如果想长成老鼠那么大、羊那么大、猪那么大,肯定不成。因为个私经济只能在家庭式情感经济的“螺壳”中运行,除非打破“螺壳”。因此,红豆集团明确规定,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干部不得脚踏两只船:愿在新集体经济组织创业的,必须关闭“工业自留地”;愿搞个私经济的也不反对,但必须辞去集体经济职务。

记者:这么说,“红豆模式”体现的就是不折不扣的集体经济?

周耀庭:确切说,是新的集体经济。1983年起家的红豆集团,现已成为全国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已形成服装、摩托车、橡胶、地产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多年的探索中,“红豆”从创业初期的员工带资进厂逐步发展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并形成了母公司产品多元化、子公司产品系列化、孙子公司产品专业化的组织结构。目前红豆集团有1500个股东,有53个大股东,我作为红豆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仅占3.6%的股份。很多人劝我应该拥有30%的股份,至少不能少于25%,但我认为,我个人不需要这么多,最多我可以控制15%。因为我想,“红豆”这样的企业不应该是某一个人的,它应该是集体的。如果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兴衰 成败决定在一个自然人身上,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健康的,也是有风险的。我就是要让“红豆”成为百年企业,并经久不衰,这样才称得上是“红豆模式”。如果“红豆”在几十年后出现倒闭,那肯定不是那时候的领导有问题,而是我这个第一代领导人没有做好工作。所以我一定要制定一套制度,而建立新集体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制度的最好体现这也是“红豆模式”的精髓所在。

关于小康经济

记者: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伴随时代而产生的“红豆模式”,将怎样打造“小康经济”?

周耀庭: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l世纪头20年的战略目标。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敏感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拖“小康”的后腿。对此,乡镇企业任重道远。

记者:“红豆”既是集体企业,同时又

是乡镇企业,那么,请您结合“红豆”的实际,具体谈一谈这方面的观感。

周耀庭: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

处江阴、无锡、常熟三市交界处,由于地

势低洼,交通闭塞,过去是周围出了名的“穷窝子”。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农民到无锡办事,要乘5个小时的轮船;到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了公路,但由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簸近两个小时;随着“红豆”在内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

记者:红豆集团的发展能给这里的“三农”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周耀庭:我可以列举一些数字:红豆集团起家时的1983年,当年港下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均纯收入已达6045元。红豆集团的发展还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设,使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第二、三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都在企业的反哺作用下上了台阶,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三农”产生了良性的互动作用。现在,红豆集团已经成为提高当地农民素质的一所学校。

记者:像“红豆”这样的乡镇集体企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够做出的贡献应该不止这些。

周耀庭:没错。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不是在于政府对农民如何补贴,如何倾斜,关键是要在乡镇企业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农民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给农民以“国民待遇”,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真正形成公平对待农民、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

记者:谈到就业问题,这更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红豆模式”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作用?

周耀庭:我们的理解是,扩大就业不能单靠政府,还要靠企业。集体企业因自身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将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目前,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与城市失业人员相交融,再加上连年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队伍,使我国的就业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增加劳动就业主要不是在工业领域,不是在国有企业,而主要是在服务业,在中小企业,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集体经济的乡镇企业,“红豆”可以利用自身根植于农村、集团内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这种解决就业的成效将非常可观。如果从全国来看,我国目前有2000万到3000万家乡镇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2亿人左右, 乡镇企业无疑是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记者:“红豆”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如何?

周耀庭:经过近20年的跳跃式发展,到2002年,“红豆”已经形成服装、橡胶、摩托车、地产“四轮齐动”的发展格局,集团下属九大公司,共有84家三级企业,用工人数逐年攀高。现在企业内部员工已超过1.1万人,今年还将增加6000多人。目前,“红豆”所在的港下镇有人口4万多人,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65%的家庭在“红豆”上班,有的全家都是“红豆”员工。另外,“红豆”还间接带动了港下镇及周边地区的纺织、服装、运输、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面。

记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关键,“红豆”在解决就业方面做了一定努力,“红豆模式”如果打造出“小康经济”,那么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可就更大了。

周耀庭:是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资金和技术又相对缺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合适,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变的过程。像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崛起的,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我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当然我们也不能只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一些资金、技术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发展技术型企业。但不管怎么说,乡镇企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而“红豆模式”发展到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打造“小康经济”已成为“红豆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构建小康经济的红豆模型_红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