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输入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技论文

软输入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技论文

软投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软投入要素的概括及含义

人们为从事生产活动而人为提供的一切条件统称作投入,即广义投入。其中一类投入具有物质形态,称作硬投入(Hard-input);另一类不具有物质形态,称作软投入(Soft-input)。

软投入要素可以概括为综合政策投入(体制、政策、管理)、综合科技投入(科技、教育)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三大类。

综合政策投入。包括体制、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在宏观和中观层次指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在微观层次指机制。政策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政策、法律等。经济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及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和调控等。体制、政策和管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在宏观和中观层次体现为政策投入的作用,在微观层次体现为政策投入和管理投入的作用(企业管理是对人财物及产供销的具体管理)。

综合科技投入。包括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两个方面。科技投入指投入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硬投入要素的科技水平,以及软投入中教育投入和管理投入的科技水平。科技投入的主要载体是硬投入。教育投入指全社会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既包括劳动者在进入就业年龄前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状况,也包括劳动者在进入就业年龄后接受各种继续教育状况。对劳动者的科技投入是通过教育投入来实现的。教育投入以劳动者作为载体。

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各类别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理想和观念、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和道德等。全社会劳动者分为工人和农民等劳动者、科技人员、党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党政部门及生产部门决策者(即领导者)4个类别。

在生产活动中,硬投入和软投入不是彼此孤立地发挥作用。软投入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软投入组合,其作用于硬投入,形成投入组合,投入组合运动的结果,获得广义产出。对于物质生产部门,产出为物质产出,即硬产出;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产出为非物质形态的产出,即软产出。

软投入要素分为科技型软投入与非科技型软投入。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属于科技型软投入,管理投入中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的部分也属于科技型软投入。体制和政策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属于非科技型软投入,管理中不属于科技型的那部分也属于非科技型软投入。

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我国宏观和中观经济管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主要体现为政策投入的作用,微观层次的企业管理越来越集中于对人员的管理,目的是提高职工积极性投入质量。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管理投入从总体上归于非科技型软投入。在以后的讨论中,如无具体说明,我们把综合政策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归于非科技型软投入,把综合科技投入归于科技型软投入。

我们在研究软投入理论、模型方法及应用时,把软投入要素概括为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并赋予它们特定的含意。为了论述方便,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不追求全,而是取最重要的要素。软投入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人为提供的一切非物质形态的投入。这样看来,软投入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无法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但是我们必须概括出最重要的软投入要素。我们认为,现在概括出的软投入要素符合这一要求。

2.软投入的客观性和方向性。我们说软投入是人为提供的,但有时并不是人们有意识地提供的。在生产活动中没有物质投入便不可能有物质产出。因此,生产中的物质投入(即硬投入)是人们有意识地提供的。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了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政策制定出来并开始实行,可以认为已经实现了政策投入。这样看来,政策投入是人们有意识提供的。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客观上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又比如,劳动者积极性投入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这一因素客观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投入到生产中去。

关于软投入的方向性。“投入”这个词在各种场合我们经常听到。但往往缺乏确切的表述。例如,人们提到发展农业时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里的“投入”本身表述得不确切。当然人们能够理解为是指政府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和硬投入。因此,讲到“投入”时,应认识到它所包含的内容、投入的来源和投向等基本含意。又比如,人们提到发展教育时常常说“要增加教育投入”。这里的“教育投入”意指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教育部门增加资金投入,这样表述时投入的内容、投入来源及投向都是明确的。显然,这里的“教育投入”同本文提出的教育投入(软投入要素之一)性质是不同的。本文提出的软投入各要素,它们的投入内容、投入来源和投向都是明确的。它们都不具有物质形态,是人为提供的(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科技和教育部门等),投入到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去,投入到各产业部门和生产过程中去。

3.信息投入不列入软投入。其一,若按广义的理解,信息是信息产业的产出。政策、科技和教育都属于信息部门的产出。按照这一含意引入“信息投入”,非常概括。用信息投入代替政策投入、科技投入等要素,不易具体分析政策、科技等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二,若按狭义的理解,信息指消息、情报等,如气象信息、市场信息等。人们讲到这些信息的作用时,往往强调信息采集、传输手段的先进程度、传输速度及准确程度。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科技投入,而非信息本身的内容。基于此,我们在软投入中不列入信息投入。

4.关于科技进步的含意。确切地说,软投入中的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指科技投入水平和质量提高(即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的科技投入指狭义的和具体的科技进步,而不同于把索洛余值笼统地理解为“科技进步”贡献那样的“广义”含意。我不同意对“科技进步”所作的如下解释:“在经济增长中首先剔除劳动与资本的投入增长所做的贡献,把剩余部分都视为科技进步的结果。”①我认为,读一读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7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及国家科委主持制订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991年6月),对我们理解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是有益的。我的理解是:这里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和软科学,即由各级科委领导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里的技术指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技术,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科学管理方法。总的理解,这里的科学技术指狭义的科学技术。这种含义的延伸是指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无论如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各项方针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能归入到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中去。

二、软投入与投入组合的性质

(一)矢量。在投入组合中,硬投入要素、软投入中的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它们都是矢量。在生产活动中,硬投入要素有大小和方向,它们是矢量很容易理解。在生产活动中,科技投入主要以硬投入为载体,后者的投入方向即为科技投入的方向,其“大小”可以用描述其强度和水平的指标来表示;积极性投入以劳动者为载体,其投入的方向就是作为载体的劳动者投入的方向,其大小可以用描述其水平高低的指标来表示。因此,软投入中的科技投入和积极性投入也是矢量。

整个投入组合也是矢量。在考察的时期内,宏观和中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投入组合,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方向(或满意方向)。当投入组合具有最优方向时,它的现有潜能有效释放程度最大,并且它的总潜能和单位投入组合潜能水平提高最快。对于考察的投入组合,我们能够计算它的现有潜能实际的释放程度,把该值视为余弦值cosθ(当投入组合具有最优方向时对应的余弦值为1),θ角定义为该投入组合的方向,θ角为实际方向与最优方向的夹角,投入组合的“大小”定义为投入组合的现有潜能。

(二)投入组合的质量是由软投入组合质量决定的。物质投入是物质产出的基础。在具有一定数量硬投入的前提下,物质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是由投入组合质量决定的,而投入组合质量又是由相应的软投入组合质量决定的。因此,在具备一定数量硬投入的前提下,物质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归根结底是由软投入组合质量决定的。

在生产活动中软投入组合的具体作用,一是决定硬投入的方向和数量,即决定硬投入的结构;二是决定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方向及强度;三是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积极性投入,是产出的3个放大器。

(三)投入组合分为科技型与非科技型。判别科技型投入组合与非科技投入组合的标准如下:

某投入组合具备以下条件时称作科技型投入组合:(1)非科技型软投入的水平和质量较高,且保持稳定提高的趋势;(2)科技型软投入的水平和质量较高,且保持稳定提高的趋势;(3)单位投入组合潜能较高,现有潜能有效释放程度较高,潜能水平提高较快,三者都保持稳定提高的趋势;(4)科技型软投入对产出增长的弹性大于非科技型软投入对产出增长的弹性;(5)软投入组合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保持稳定。在软投入组合对产出增长的总贡献中,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非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份额;(6)未来时期投入组合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取决于科技型软投入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某投入组合具备以下条件时称作非科技型投入组合:(1)非科技型软投入的水平和质量不稳定,有时较高,有时很低,呈波动变化;(2)科技型软投入的水平较低且提高较缓慢,质量呈波动变化,科技投入发挥积极作用的程度有时较高,有时较低,呈波动变化;(3)单位投入组合潜能较低,现有潜能有效释放程度有时较高,有时很低,呈波动变化,潜能水平提高较缓慢;(4)非科技型软投入对产出增长的弹性大于科技型投入对产出增长的弹性;(5)软投入组合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呈较大波动变化,在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中,非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份额;(6)硬投入及科技投入的浪费,以及产出的损失较严重;(7)未来时期投入组合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取决于非科技型软投入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3个放大器。对于所考察的投入组合,当硬投入的存量和增量(实物量或价值量)一定,产出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因软投入组合质量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是产出的3个放大器。三者对产出的放大作用,体现在软投入组合对产出增长的总贡献当中,各自的质量决定着对产出的放大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从软投入组合的总贡献中很难分离出每个放大器的贡献。这里的“放大”是相对的概念:当它们对产出增长起积极作用,财产出增量被放大,否则产出增量被缩小。

这3个放大器中,综合政策投入是最重要的放大器。一方面,综合政策投入对产出增长有相对独立的放大作用。例如:确定经济增长速度是否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工作成就如何,某个大型工程项目决策是否正确,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决定着综合科技投入的质量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质量(决定着它们的方向和强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两个放大器对产出增长的放大作用。

这里应强调指出,综合科技投入在投入组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科技投入是产出增长的重要放大器。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践证明,综合科技投入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对产出增长起积极作用。综合科技投入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非科技型软投入具有较高的质量。

劳动者积极投入是产出的又一个重要放大器。关于积极性投入在投入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作过单独论述。②

对于所考察的投入组合,当硬投入存量和增量一定,在一个时期(假定在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投入组合的质量可能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动,在它们影响下,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水平和质量可能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动。也就是说,非科技型软投入的质量可能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动。例如“五五”时期的1978年是改革前后的分界时点,“五五”时期内我国宏观非科技型软投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综合政策投入质量变化的影响下,综合科技投入的方向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综合科技投入的水平在短期内却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事实上,科技投入水平主要体现在硬投入(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科技水平上。显著提高硬投入的科技水平,一是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二是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在短期内我国投入组合中科技投入水平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变化。由此我们引出一个认识:在较短时期内,我国的投入组合质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投入组合质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非科技型软投入质量的变化,关键是综合政策投入质量的变化。我国投入组合属于非科技型的见解由此获得了一个有力支持。

三、评价投入组合质量的标准

(一)存量投入组合与增量投入组合的概念

1.存量投入组合。设t表示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1年或若干年),时间t对应的硬投入存量与软投入存量相互作用形成的投入组合,称作t时点的存量投入组合。

用符号表示,记IC[,t]为t时点存量投入组合,HI[,t]和SI[,t]分别为硬投入存量和软投入存量,存量投入组合的数量特征和质量水平是软投入存量与硬投入存量作用的结果。

IC[,t]=(HI[,t])*(SI[,t])

(1)

存量投入组合对应的产出为t时点产出总量。

2.增量投入组合。设时间t和t+1分别为基期和考察期两个时点。这两个时点对应的投入组合分别为IC[,t]和IC[,t+1]。我们考察自t到t+1投入组合的变化状况。我们把t+1时的投入组合IC[,t+1]分解为

IC[,t+1]=(HI[,t]+△HI[,t])*(SI[,t]+△SI[,t])

=(HI[,t])*(SI[,t])+(HI[,t])*(△SI[,t])+(△HI[,t])*(SI[,t])+(△HI[,t])*(△SI[,t]) (2)

定义△IC[,t]=IC[,t+1]-IC[,t],于是有

△IC[,t]=(HI[,t])*(△SI[,t])+(△HI[,t])*(SI[,t])+(△HI[,t])*(△SI[,t])(3)

我们称△IC[,t]为自时点t到t+1的增量投入组合,增量投入组合△IC[,t]对应的产出为自时点到t+1的产出增量。

由式(3),增量投入组合由3部分组成:其一,软投入增量作用于硬投入存量,表现为对原有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提高现有的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质量等;其二,原有的软投入(软投入存量)作用于硬投入增量(我们约定这里的硬投入增量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它们的质量与硬投入存量相同);其三,软投入增量作用于硬投入增量,表现为硬投入增量结构合理性比基期提高,硬投入的科技水平比基期提高,劳动者增量积极性投入质量比基期提高等。

我们进一步分析增量投入组合3个组成部分质量的变化以及对产出增长的影响作用。第一部分表现为存量投入组合质量提高,使得原有投入组合实际潜能有效释放程度提高,单位投入组合潜能水平提高。对产出增长的影响表现为,在不增加硬投入数量的情况下,由于提高软投入组合质量而增加产出。显然,由此增加的产出全部归于软投入的贡献(至于是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还是非科技型软投入的贡献,应作具体分析)。第二部分表现为硬投入数量增加,但投入组合的质量没有变化,即这部分投入组合潜能的有效释放程度没有变化,单位投入组合潜能水平没有变化。这部分增量投入组合带来的产出增长全部归于硬投入数量增加的贡献。第三部分表现为硬投入数量增加,同时软投入组合质量提高。这部分增量投入组合潜能有效释放程度比基期提高,单位投入组合潜能水平比基期提高。它们带来的产出增长既有硬投入增量的贡献,也有软投入质量提高的贡献。

式(3)也有特殊情形,当硬投入增量为0,有

△ IC[,t]=(HI[,t])*(△SI[,t])

这时的增量投入组合表现为硬投入数量不变而软投入组合质量提高。当软投入增量为0,即软投入质量不变,有

△IC[,t]=(HI[,t])*(△SI[,t])

这时的增量投入组合表现为在软投入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增加硬投入的数量。由于增量投入组合对应的产出即为产出增量,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引入增量投入组合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增量投入组合质量即等同于评价经济增长质量。

(二)评价存量投入质量的标准

1.存量投入组合属于科技型或非科技型。按照我们提出的科技型投入组合与非科技型还是非科技型投入组合的标准,我们可以判别所考察的投入组合属于哪一种类型。一般说来,科技型投入组合质量高于非科技型投入组合质量。

2.三大软投入要素的质量。(1)综合政策投入。评价某时点或某时期综合政策投入自身的质量标准一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系统性,强度,稳定性和连续性等。二是看综合政策投入对综合科技投入的作用效果。三是看综合政策投入对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作用效果。四是看硬投入方向和数量合理性(资源配置优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合理性和经济效益高低等。提出二至四的理由是:综合科技投入、积极性投入、以及硬投入方向和数量等方面的质量主要是由综合政策投入质量决定的。我们已经指出,宏观和中观综合政策投入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政策投入的作用。因此,评价综合政策投入的质量可以归结为评价政策投入的质量。除非对重大的方针政策(例如战略政策)进行单项评价,通常情况下,在研究经济增长中政策投入的作用时,是对全部政策或者一族政策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2)综合科技投入。在宏观和中观层次,评价综合科技投入质量,一是看科技发展水平和速度,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二是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质量(以硬投入作为载体),三是看综合科技投入的效果。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综合科技投入的质量一方面受制于综合政策投入质量,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质量,而反向的作用很弱,因此,综合科技投入质量很大程度上同综合政策投入质量及积极性投入质量成正相关。(3)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对于所考察的投入组合,评价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质量,一是按4个类别劳动者分别进行评价,不同类别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作用不同;二是按积极性投入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于不同类别的劳动者,评价的内容应有所侧重;三是对全社会劳动者积极性投入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例如社会风气等。

3.评价存量投入组合质量的综合标准。某一时点或时期的产出总量,是硬投入存量与软投入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论是宏观和中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我们关心的往往不是某一局部硬投入或某一项软投入的作用效果,而是关心存量投入组合整体作用的效果。为此,我们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提出综合标准:一是存量投入组合的总潜能和单位投入组合的潜能,这里评价的是实际潜能的水平;二是存量投入组合潜能的有效释放程度;三是不同时点同一投入组合总潜能水平和单位投入组合潜能水平提高快慢比较。

(三)评价增量投入组合质量的标准。由式(3)可见,增量投入组合由三大部分组成。支撑增量投入组合的硬投入,一是硬投入存量,二是硬投入增量。一方面,增量投入组合质量与存量投入组合质量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另一方面,由式(3)看出,增量投入组合的质量主要是由软投入增量的质量决定的。这里的“软投入增量”是指考察期软投入组合质量比基期提高(或变化)的部分。这里提出评价增量投入组合质量的标准:

1.软投入增量的质量。对于考察的投入组合,分析软投入增量的质量,具体是指分析三大软投入要素自基期到考察期变化状况。由于软投入组合质量在长期内总是呈波动变化状态,因此应该注意所考察的软投入组合质量在基期处于哪种状态(如波峰或波谷等),以此为基础分析三大软投入要素变化状况。

2.增量投入组合3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增量投入组合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式(3)所示3个组成部分的质量。评价增量投入组合的质量,应该对3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评价。

3.评价增量投入组合质量的综合标准。对于考察的时间间隔、增量投入组合对应的产出为产出增量。我们从投入和产出关系上提出评价增量投入组合质量的综合标准:一是增量投入组合的实际总潜能水平和单位投入组合的实际潜能水平。前者可以用新增生产能力指标表示,后者可以用新增总生产能力与全要素投入之比表示(实证分析时我们用其它指标来近似表示);二是增量投入组合实际潜能有效释放程度。单位投入组合实际释放出来的潜能,可以用单位生产性积累创造的新增国民收入或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来表示;三是产出增量中软投入组合的贡献率;四是增量投入组合潜能水平和单位投入组合总潜能水平提高快慢。

注释:

①《新知识词典》第397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②参见李国璋:《重视研究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开发研究》1994年第3期。

标签:;  ;  ;  ;  ;  ;  

软输入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