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小学 138000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主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课前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聊聊近来生活上的趣事、讲故事、背诗歌等,迅速地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让学生在课前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铺垫。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模式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轻松自在,不会那么拘谨,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活跃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趣味情景导入。情景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有很多种途径,它能够将学生带进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求新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导入的内容可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情节进行导入,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导入,多媒体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实践体验。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及时巩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本节知识点给学生及时巩固,并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集体讲解课堂内容,就几分钟时间,却能够给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最好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好地吸收知识内容,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基重要的学习内容,而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情感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有着浓厚而深刻的思想感情的。如果阅读时学生无法体验这种感情,那就会大大降低阅读的效能,也就无法感受到文章中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别说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了。因而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感悟能力的促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学生的阅读感悟如何去促进,思维能力如何去培养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掌握活化文本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网络、影视、图片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书本中的死知识变得鲜活,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想像出文章的意境与情境,体会文章的美妙,获得自然、社会和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感情丰富的古诗。这些古诗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学生学习并诵读大量的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悟力以及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它的含蓄、多意、韵律性、跳跃性大,再加上诗中所描绘的社会风貌、人物思想、风土人情距今甚远,所以古诗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手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在古诗教学中,将凝练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诗歌中的形态美、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渐入诗境,从而达到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样,古诗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安史之乱”的史实视频,让他们在感知残酷历史的过程中拉近了与诗人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使学生对诗意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明白了诗人的爱国忧民之情,为学生学通学透本诗开了个好头。
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率作精心准备。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即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教师必须有很强的课堂驶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会适当使用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教师要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及微观世界的动画等,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论文作者:刘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古诗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