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中医院 5535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我院6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只采用中医疗法,即只使用通心络胶囊;观察组32例采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对照分析,对照组有效率有效人数为 32 例,有效率为75.0%(24/32);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抗血小板药方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而导致阵发性前胸疼痛为特点的临床汪候,多在劳累、激动、受寒、饱食、吸烟发作。检查可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等表现。本病中医学属“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多因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所致气滞、血瘀、痰浊内生,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心痛病位在心,其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心肾二脏以经络相连;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热结于里。熬煎血液而成瘀滞,阻于心脉,心失所养,而致心痛,肾阳不足,心失温煦,亦可致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成瘀滞。血瘀痰阻,又以血瘀为多见,因寒凝、热结、痰阻、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脉瘀滞,而为瘀证,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疼痛如刺如绞而痛处不移[1]。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我院6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进行中西医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我院6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段在 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6.7)岁。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段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2例只采用中医疗法,即只使用通心络胶囊,口服 1 次 2~4 粒,3次/d,4 周为 1 个疗程;对于观察组除使用通信络胶囊的治疗外,根据病情选择使用阿司匹林 75~150mg/d,必要时可超过 150mg,但需定期的检测粒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量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和对照分析,对照组有效率有效人数为 32 例,有效率为75.0%(24/32);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亚型,这种心绞痛是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并且疼痛发作的频率、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1~3个月内无改变。疼痛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稳定性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的狭窄在50%以上,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病变常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的范畴,是因心脉挛急或血流艰涩引起的以膻中及左胸膺部位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2]。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疼痛如刺、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产生阴阳离绝。中医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实为寒凝、痰阻、气滞、血瘀痹阻心脉。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出现预示着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度可能性,应积极进行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关键在于辨疼痛发生的部位、疼痛的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并注意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部分兼有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阻多见,部分可见气滞、寒凝等[3]。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凝心脉型、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以及阳气虚衰型6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4]。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发作期病情较重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救治,中医辨证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心络胶囊主要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赤芍、冰片等制成。每粒胶囊重0.38g。益气活血,通络止痛[5]。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阻络者。证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6]。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抗血小板药方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娃.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西医疗法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02:101-102.
[2]袁尚红,陈伟,肖新成.通脉贴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49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4,03:88-89.
[3]牛保松.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4:77-78.
[4]王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97-98.
[5]封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2:62-63.
[6]易慧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93-94.
论文作者:张禹,李博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心绞痛论文; 稳定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冠心病论文; 疼痛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