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注意学法的探讨。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注重教法研究而忽视了学法指导,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在教上下“功夫,而且应该对于学生”怎样学"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中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意学法的探讨。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我们要在教给学生“怎样学”上狠下“功夫”。那么如何做呢?下面结合实际谈点想法:
一、精心备课,注重“学法”设计,突出实效
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备课时,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重要的一环。不同教材、不同章节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在教法处理上往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启发思维、情境陶冶、自学讨论、随堂实验推理等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自学能力,这就必须设计具体学法。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如果按教材平铺直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又觉得“难以记忆”。我们可以把其设计成“学生实验自我探究”,方法为:用事先准备的几套实验器材(弹簧秤、小石块、烧杯),由学生分组按课本(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图14.5-3的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即模式为:创设情境→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整理结论→教师点评反馈。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观察、自学、思考、讨论及整理而获得知识,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深刻理解的,当然也不会感到枯燥难记了。
二、认真上课,精讲巧练,授予学法
教师上课时,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要“教给学法”、“ 授之以渔”。我认为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应该多用1-2个课时,对欧姆定律内容的含义、公式变形、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即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大胆质疑、讨论、争辩,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充分明白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
学习时要注意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定律的成立条件和实质:欧姆定律共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成立的条件是:导体的电阻不变。
第二层:“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成立的条件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把这两句话合起来,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公式I= 。当导体的电阻R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都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I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欧姆定律实质上揭示的是导体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内在关系。
2.定律的同一性原则:定律中两处提到的“这段导体”,分别是电压和电阻的定语,它跟电流的定语“导体中”对应,强调了定律中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针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要正确理解“两个关系”的逻辑性.一定要注意哪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因、哪个物理量是变化的果,前后位置不能颠倒。
①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才引起导体中电流的变化。只能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②在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才引起导体中的电流的变化。我们只能说“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而绝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欧姆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成反比”两个关系,分别是不同条件下建立的,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将这两个结论合在一起即为欧姆定律。合成时条件是隐含的,这是物理规律的表述方法之一。欧姆定律适用于整个电路或其中一部分电路,并且这部分电路中只能有电阻(如灯泡、电阻线等),不能有类似电动机、电铃等类型的用电器。
③在应用欧姆定律时,I、U、R必须具有对应性和同时性。对应性是指三个物理量属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一一对应;同时性是指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间、同一状态下的值。
三、注重训练,指点学法
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示范外,还应该在课后辅导时从学法上给予指导和点拨。具体方法为:
一要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教学生列内容提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相结合。
二要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下伏笔。要把教材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进行思考和争论,促成学生认识的深化。
三要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进行科学思维,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细心观察,学会分析处理题中等效、隐含、干扰信息的能力。
2.认真分析题意,学会正逆两种方法,强化灵活、善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习惯,反思解题过程。指导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如何做到又合理又简捷,有没有最好的方法等等。
4.要指导学生及时整理笔记、归纳总结,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减少所学知识的遗忘率,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于凯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导体论文; 欧姆定律论文; 电阻论文; 电流论文; 电压论文; 两端论文; 学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