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五家家族企业继承之谜_家族企业论文

台湾新五家家族企业继承之谜_家族企业论文

台湾新五大家族企业传承之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五大论文,家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000876.SZ)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布新的人事安排,选举刘畅为新任董事长,刘永好不再担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至此,刘永好将一手缔造的新希望“帝国”的管理权杖正式交给自己的女儿。就在宣布更换董事长当天,新希望股价下跌1.49%,报收于12.56元/股,并在其后的2个月内一路下行,最低探至8.81元/股,创下自2010年7月22日以来的新低,公司市值缩水近三成,新接班人面临较大考验。

公司股价的波动通常反映市场对公司某一事件所引发的未来表现的信心和预期。与新希望所遇到的情况类似,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也曾上演着同样的剧本。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早前涵盖逾500家上市家族企业的一项研究指出,亚洲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无论是由子嗣或者外界专业人士继承,其财务方面均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香港的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完成的前8年内,剔除其他市场因素(如金融风暴等),股价平均下跌80%,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均为40%。台湾地区的家族企业传承绩效为什么会远优于香港地区?其传承模式和特点对大陆家族企业有着怎样的借鉴?

由第二代向第三代交班

典型的家族企业应该具备“已经实现了至少一代的交替”这一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大陆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于创业企业的形态阶段。台湾的家族企业又是什么状况呢?

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蔡鸿青博士认为,台湾的家族企业大多起步于1949年,少数甚至创立于日据时期,因此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它们目前大多处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传承阶段。据悉,台湾家族企业第三代目前平均年龄在40岁到50岁左右,略高于大陆第二代35岁的平均年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绪圻研究员在对台湾大型家族企业集团研究后也证实,中国台湾大约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前后基本完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交替,台湾家族二代现在平均年龄已经在60岁到70岁。因此台湾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准备和完成,大约比大陆家族企业要超前20年。

台湾大型家族企业集团顺利交接,且整体表现好于香港家族企业,其中的奥秘在哪里?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教授认为,香港大多数家族企业均集中在与基础建设有关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成功一般需要有特殊的人脉及商业网络:而台湾的家族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分散,不集中在以地产为主的行业。

台湾家族企业兴起于1950年代,类似于大陆近30年家族企业走过的历程,经历了规模扩张、资本运营、产业升级转型、国际化和新兴产业等阶段的演进。其形态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传统制造业和商业、大型集团和科技产业、国民经济命脉产业、新兴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形态影响着家族代际传承的模式和绩效。

台湾早期的家族企业多为传统商业和白手起家的低端制造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如大同集团,早年名为协志商号,成立于日据时期的1918年。台塑集团早年名为福懋塑胶,创办于1954年。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将工矿、农林、纸业、水泥四大公司转为民营,后来又采取了有利于私人企业发展的金融措施,制定了《奖励投资条例》,实行了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政策等。到了60年代中后期,台湾开始出现大型集团企业。因而,当前台湾多数的大型集团企业,如台塑、新光、远东、台泥、裕隆等,大都受惠于进口替代时期的经济管制措施与当局的积极扶持,且集中于独占或寡占部门而成为地区市场的主要势力。

这样的历史演进过程表明,台湾家族的转型升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当局的作用下为家族企业提供了另一条路径:逐渐部分开放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类似大陆央企所在的产业部门和金融业。同时,这些家族企业在向产业上游跃进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政商关系。台湾“新五大家族”赖以发迹的产业不是石化、纺织等特许行业,就是保险、银行等特许金融业,就是例子。

“新五大家族”传承胜经

台湾“新五大家族”,一般是指王永庆家族的台塑集团,蔡万霖、蔡万才家族的霖园集团和富邦集团,辜振甫家族的和信集团与中信集团,吴火狮家族的新光集团,以及徐有庠家族的远东集团。“新五大家族”旗下总共不过200家企业,但营业收入总金额却占台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10%强,资产总额占台湾全部企业总资产的5%,是企业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新五大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已相继离世,家族已彻底完成代际交替:台塑集团由王永庆之子王文渊(66岁)接管,霖园集团由蔡万霖之子蔡宏图(61岁)接管,和信集团由辜振甫之子辜成允(59岁)接管,新光集团由吴火狮之子吴东进(60岁)接管;远东集团由徐有庠之子徐旭东(71)岁接管。这些在台湾被称为“新生代企业家”的群体,平均年龄已达到63岁,已面临由第二代向第三代权力交替阶段。

“新五大家族”,包括其它台湾大型家族企业集团(丰群、大同、力霸、大陆工程等集团),在第一代向第二代的权力交替过程,虽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家族内争和分裂,但总体上代际传承顺利圆满。这一现象的背后奥秘又是什么呢?这与其顺利进入有利于传承的产业蓝海,掌握一系列处于上游的优势产业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形态的家族企业对接班人的胜任能力要求是不同的。越是处于产业上游或垄断部门,越是接近资源与信息中心,对接班人管理素质层面(特别是社会网络能力、政府关系能力)要求越高,而越处于产业下游或竞争激烈的产业,越是远离资源和信息中心,对接班人管理技能层面(特别是学习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则要求越高。

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新五大家族”企业几乎全部涉及能源、交通、通讯、金融等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命脉的产业部门。这些家族企业利用产业优势设计复杂的股权和精密的治理结构,包括控股公司、交叉持股、基金会、非营利性组织、信托等,通过治理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降低对接班人经营管理技能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不确定环境对接班过程的冲击。结果是,家族接班人在良好的教育和家族背景下,只要具一定的管理素质,就能顺利掌控企业航母。

相反,如果家族企业不能顺利跃入这一有利于传承的产业蓝海,而是沿着另一条路径转型升级,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进入相对竞争激烈、行业变化迅速的产业,即使是台湾家族企业,也面临着代际传承难题和困惑。据报道,排名台湾前30强的家族企业(总市值13兆以上新台币)中,现任领导人年龄超过60岁却没有明确接班计划的企业占六成,其中就包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62岁)、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62岁)、矽品精密董事长林文伯(61岁)、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耀(60岁)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60岁)。

台积电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张忠谋如今已经81岁,他没有让子女来接班,而是在2012年3月宣布三名非家族职业经理人担任联合首席运营官(COO)。张忠谋表示,他可能会在2014年6月辞去CEO职务,保持董事长职务。未来的台积电CEO将从三位职业经理人中产生。

大陆家族企业寄望新红利

相比那些处于产业上游垄断行业的台湾“新五大家族”,当其在上世纪末已完成代际交替,交班者可以悠游岁月、含笑九泉时,那些处于产业中下游的一代企业家仍然苦苦面对类似华为任正非、娃哈哈宗庆后同样的处境。这不仅让人联想起两千多年前秦国丞相李斯发出的“仓廪鼠”之叹。至于台湾那些新兴产业的创业新富们,也就是以联华电子和旺宏为代表的被台湾人称作“非家族技术团队创立的伦理科技企业”创始人们,他们和阿里巴巴的马云一样,家族传承甚至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话题。

2013年9月22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涵盖了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以及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在2470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711家为家族企业,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29%,而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有194家。在A股上市家族企业分布最多的十大行业中,仍以制造业为主,机械设备、化工与医药生物位居前三。房地产则由2012年的第三位降到了第八位。在香港上市和在内地上市家族企业的行业分布基本一致,较多经营着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包括原材料业、耐用消费品与服装业)及房地产业。

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家族企业几乎集中了中国大型家族企业的精华,但若拿其和台湾大型家族企业相比,行业分布的局限性一目了然,它们仍然主要集中在产业中下游和竞争相对激烈、产业变化相对较快的行业。下一代在接班过程中,要么不得不带领企业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升级,要么放弃实业而通过PE去投资新兴高增长产业,这两条路径都会对大型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造成很大的失败风险。

而对大型家族企业创始人而言,又不可能像那些仍停留在低端制造加工贸易产业的中小家族企业那样一卖了之或接受并购。因此,向产业上游和垄断行业跃进,进入有利于传承的优势产业,成为大陆家族企业降低传承风险和失败率的一条可行路径。这就需要政府开放部分行业的准入。有民企代表就建议,希望允许民营企业从事能源、石油、铁矿石进口、铁路、民航、通信、电网、保险等不涉及国家核心经济安全的垄断行业。如果未来这一政策能够实现,无疑是对大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最大的改革红利。

标签:;  

台湾新五家家族企业继承之谜_家族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