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请多点“小心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点论文,小心眼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儿子五岁多开始,我发现他只会理所当然地接受,不懂得感激,更不懂得回报。比如,和我们一起吃东西,只要是他爱吃的,儿子会完全不顾我和他爸,独自风卷残云;有时我们在忙,他不管什么场合,只管提出他的要求,而且要尽快满足,否则没完没了…… 可冷静想想,我觉得不能全怪儿子:自他出生开始,我们在情感方面对他零要求,只要他身体健康,在幼儿园表现不错,回家偶尔能跟我们唱几首歌,我们就觉得无比满足。可太无私的爱,很可能养育出自私的孩子。因此,我决定,不再像之前那么大度,什么事都不跟儿子计较,我要变得“小心眼”,偶尔生生他的气。 一个周六,我在公司加班,儿子和他爸被朋友邀约一起去钓鱼。晚上,儿子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告诉我:“爸爸钓了好大的鱼,大家一起去饭店烧鱼吃,还点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我露出羡慕的表情问:“那我的那份呢?”儿子有些懵:“你的那份?你不是上班去了嘛!”我有些失望地说:“我上班去了,就不应该分享美食吗?”儿子不屑:“谁叫你去上班呢!”一听这话,我火气就上来了,指着家中一件一件的东西问:“谁叫我去上班?如果不辛苦挣钱,这些东西哪里来?”然后,我转身去书房看书,晚上也不给他讲故事。对于他爸,我同样表现出不满,因为作为爸爸,他应该提醒儿子如何做。 对于我的生气,儿子开始不觉得有什么,可渐渐地,他感觉出了不爽,因为一向对他和颜悦色、疼爱有加的妈妈,如今却板着脸。第二天早上,儿子走进厨房,说:“妈,对不起,你别生气了,下次任何好吃的我都记得带给你!”我连忙拥抱他,儿子走出了“有心”的第一步,我要给予足够的鼓励。 从那以后,果然不管在哪里,不管吃什么,他都记得给我带回一份。有时我虽然很饱,有时虽然不是我喜欢吃的,但我都津津有味地吃,满脸的满足和幸福。由此,儿子懂得了牵挂和分享,不止对我,对爸爸,对爷爷奶奶,对老师,对周围人,他都渐渐“有心”了。 有一天,我和他爸正在店里忙碌。他跑进来,说玩具坏了要爸爸修。我们让他等一下,他气得把店里的东西摔得啪啪响。我看了他一眼,说:“你的玩具重要,可爸妈现在的事更重要,你应该学会理解爸妈。”他嘴巴翘得很高,我和他爸都不理他,只管忙我们的。做完手中所有的事,他爸走过去,帮他弄好了玩具,说:“我们不会忘记你的事情,但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儿子看了看我,喊:“妈,我出去玩了。”我没理他。 这次,他出去没玩多久便回来了,还悄悄看我脸色,没话找话:“妈,今天晚上吃什么?”我还是没理他。他有些按捺不住了,过来拉我的手:“妈,我帮你做事吧。”我意味深长地与他对视了一下,说:“你今天的表现很不好,下不为例。”然后,我吻了吻他的额头,继续说,“你自己想想吧!”我没说我完全不生气了,我的意思是说,我要看他以后的表现,我只是不想让他背太重的情感包袱。 从那以后,儿子渐渐学会了站到我们的立场体谅我们。比如,晚上他想去游泳,可看到爸爸还有许多事没做完,他只是说:“爸,如果你明天闲一点,就带我去游泳好不好?”他想要吃珍珠肉丸子,看到我已经准备好了当餐的食材,他会说:“妈,我们明天吃珍珠肉丸子吧。”如果换作以前,他会没完没了地嚷嚷着去游泳,要吃珍珠肉丸子,不可能等到明天,必须立刻满足。 两三年过去了,儿子已成为一名小学生,他善解人意,体贴家人,礼貌懂事,老师总喜欢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做,说他心思缜密,能考虑到团队队员的感受,这一点同龄的小孩很少能做到。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深爱父母、家人的,是父母培养了他们的无所谓与木然,以及只管接受的单向思维。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同样,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痛”。这样,孩子接受的才是真实而完整的情感,他才能成为一个情感完整的人。对于孩子们,请多加小心_两性论文
对于孩子们,请多加小心_两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