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防水工程中的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岩

基于建筑防水工程中的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岩

身份证号码:4201061962026xxxx

摘要: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防水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进而确保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特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防水工程中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本文将针对防水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防水工程;技术应用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室内场所,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若建筑过程(包括设计、施工)中防水工程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不仅会给建筑物埋下渗透的隐患,同时还会对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防水工程的重视,我国的防水工程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变与完善,并且一些先进技术也得到了推广与应用。

一、建筑防水工程中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加强对防水工程的重视

建筑防水工程涉及到建筑的安全性。建筑防水失效会危害钢结构,锈蚀钢筋,腐烂木结构,造成损害建筑结构主体,缩短建筑物的安全适用寿命。围护结构的渗漏会引发霉菌滋生,危害人体健康;引起邻里矛盾。渗漏危害具有不确定性、滞后性和转移性,绝大多数情况下虽经过反复治理仍达不到彻底根治的目标,使得建筑物只能带“病”运作,未“老”先衰。

因此,重视防水工程尤为重要。设计合理,可使施工、维护便捷,避免破坏性维修;减少湿作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原则

在对建筑防水工程进行设计过程中,其原则是系统防水、防排结合。系统防水的含义是一要与结构本体、节能构造和安全、适用、美观、施工维修等相关要求整合考虑,二是防水材料、防水构造、施工维修简便。围护结构防水系统的三要素是“排出明水、密闭防水、暗设泄水”,排出明水主要手段是做好排水设计,使得自然落水的排水途径短捷、畅顺;密闭防水是设置防水层将外水阻挡在围护结构外;暗设泄水是排出可能以任何途径、任何形态渗入的水(水汽),主要用于变形缝、金属屋面、幕墙等部位。本文以密闭防水为论述题目,密闭防水主要是在迎水面进行有效的防护以及预防,重视防排结合,采取柔性设防、刚性设防、刚柔结合设防、多道组合设防等措施。建筑防水设计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建筑防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对施工提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标准,共同完成建筑防水工程的建设目标。

(三)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

目前,我国建材市场中防水材料种类繁多,产品也优劣悬殊。总体分为四大类型,即防水卷材类、防水涂料类、密封材料类、刚性防水材料类。其中每一大类型的防水材料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1、根据不同的设防部位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

1.1、屋面因直接接触空气,宜选择柔性的卷材、涂料类;面积不大的屋面可以选择刚性防水材料。

1.2、地下室因埋藏在土体中,环境条件稳定,可选用卷材、涂料、刚性防水。

1.3、外墙主要考虑施工条件,一般选择防水砂浆或防水涂料,不会选用卷材类。

1.4、卫生间、厨房、阳台一般面积不大,常选用涂料或刚性防水,极少采用卷材类。

2、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如干作业、湿作业、自粘、冷粘、热粘、人工、机械化等,防水材料有相对应的产品。

3、应推行节能环保理念,选材由单一的防水目标向保温隔热、节能环保、美化环境多功能目标转化。

在建筑防水工程中,选用防水材料必须根据建筑工程防水的应用部位、建筑环境、防水设计等级以及功能需求等来进行选择,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各种类型防水材料的优点,进而更好的完成建筑防水工程目标。

二、建筑防水工程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现象,均以外墙渗漏、屋面渗漏、卫生间漏水、地下室漏水等方式表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防水材料选择不当、设计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再有的原因是建设者对防水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现如今的建筑防水工程必须在改进、开发新材料的同时,完善新材料理论的验证,加强施工技术的配套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查机制,这样才可以解决传统建筑防水工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建筑防水工程中应用分析

在不同的建设地点所采用的防水材料是不同的。设计者应该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实地考察,结合建筑所处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和建筑的使用功能、形体特点来制定防水方案、进行防水设计。因此建筑防水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好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而来确保防水工程的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防水中各项技术应当确保可以紧密联系,避免因局部问题而导致对建筑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新材料、新技术若能在具体施工中体现其价值,就应当结合该材料或技术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优点,提高防、排、截、堵这四个方面的工程质量,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建筑防水工程中技术应用时的准备工作

(一)防水基层的有效处理

建筑防水工程中的防水层是依附在围护构件的基层上的,因此围护构件基层质量的好坏能够对防水层的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有效处理好结构基层。结构基层必须要做到平整、坚实,表面不能有起砂、起皮、积水以及裂缝等现象,基层的含水率必须要保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转角应当做出圆弧形。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需要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卷材,必须有效控制好涂刷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只允许提前半天进行涂刷。

(二)防水材料的管控工作

建筑防水工程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对防水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工作,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产品,不能因贪便宜而使用劣质材料,这样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选产品的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满足防水工程的施工特点。产品进场时做到“索证索票”,按照产品要求储存,按照规范要求取样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材料问题导致质量问题。

(三)优秀的技术与样板施工制度

建筑防水工程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对建筑的特点,重点施工部位以及所运用的施工工艺有着具体的了解,这样才可以让施工技术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除此之外,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样板施工,这样可以有效加深施工技术人员对技术工艺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还可以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以及问题,提前进行解决,以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不熟悉而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五、建筑防水工程中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控制

(一)防水材料的运用控制

建筑防水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厂家所提供施工程序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界面剂、添加剂的使用部位和配比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作业,废料、再生料不得再用于施工。

(二)附加层的控制

防水施工人员必须要重视对节点部位附加层的有效处理,应当先做好节点部位附加层后,再进行大面积的防水涂料施工。对节点部位附加层施工时,应泛水、雨水口、天沟、变形缝、屋面出入口、穿屋面管线、设备基础等部位的缝隙进行填充封膏,所使用的密封材料必须要压嵌严密,与缝壁有效粘连,不能出现鼓泡、裂缝以及塌陷等现象。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易于发生漏水的部位,应再增加一层材料,其宽度不能够小于30mm。

(三)过程细节控制

防水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细节控制,虽然一些看起来简单的操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采用防水涂料时应当注意涂刷的时间以及间隔,必须要等到上一次所涂刷上去的浆液干燥度达到要求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次涂刷操作,通常来讲时间间隔为八小时。技术人员不能够为了省事而减少涂刷的次数和厚度,应确保涂刷能够达到设计的厚度,涂刷的方向应与上一次的方向垂直。

六、建筑防水材料的保护措施

对建筑防水材料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防水工程的质量,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对此有着足够的重视。保护措施主要有:1、施工操作人员应当穿软底鞋,不允许穿硬底鞋进入施工现场;2、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全程跟踪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补工作,消除可能产生问题的隐患;3、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在防水层上面的其他构造施工必须先做好保护层,必要时还可以运用柔性材料进行隔离,避免对防水层产生伤害;若在防水层上面要进行钢筋施工时,必须要做刚性保护层。除此之外,严禁在防水层上随意丢掷施工用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防水工程应当重视技术的有效运用,这样才可以更为可靠的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设计人员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优化排水方案,简化防水节点处的构造做法;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各个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各个环节应当严谨对待,避免因施工而导致的过程质量问题。同时,对使用的材料要加以严格管控,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而确保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丽呈,刘家明,朱金春,郑琳飞,林一峰.建筑物漏水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探讨[J]. 江西建材. 2016(14)

[2]凤艳玲.建筑漏水工程中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14)

[3]莫林浩.试论建筑防水材料在建筑漏水工程中的技术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30)

[4]马明.建筑防水工程防水材料及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5)

[5]洪志翔.建筑防水工程中常用材料及施工技术的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8(02)

[6]张道真(主编).建筑防水《全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教材(之九)》.2014年6月版

论文作者:李岩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防水工程中的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