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

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

朱德琳[1]2003年在《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人们对一部分副词具有位置灵活的印象,但是,对副词的句法位置在什么情况下具有灵活性,灵活到什么程度,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以程度副词“更”为例,考察“更”在带“得”的动补结构、“使”字句、“显得”句等句法结构中的灵活性,分析“更”在这些句法结构中由前往后移动的条件,并对“更”位置移动前后形成的两种格式作动态的比较与分析,以提高人们对副词句法灵活性的认识。 本文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程度副词“更”在一些句法结构中具有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更”由前往后移动主要受到句法的制约。 2.“更”移动前后形成的两种格式在语义上和语用上存在着差别。语义上主要是“更”的辖域和句子的语义重心不同;语用方面,在使用情况、节律、表义和句法环境的适应性上存在着差别。

倪曙光[2]2017年在《“更”“还”“再”在比较句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文中认为“更”“还”“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叁个副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使用时会出现多种句式和语义。本文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发现“更”“还”“再”这叁个副词在比较句中使用时,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和BCC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个案与系统、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它们分别放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上考察,来探讨它们在比较句中的用法。从句法平面看,“更”在比较句中主要有七种句法构型模式,“还”在比较句中主要有七种句法构型模式,“再”在比较句中主要有四种句法构型模式,分析了“更”“还”“再”都能进入的句式和某一个或者某两个副词单独进入的句式。从语义平面看,“更”字比较句主要有叁种语义特征:程度加深义、语义预设义、比拟义;“还”字比较句主要有四种语义特征:程度加深义、比拟义、主观义、超出预期义;“再”字比较句主要有两种语义特征:程度加深义和假设义。它们共同具有的语义特征是“程度加深义”。从语用平面看,“更”“还”“再”在比较句中主要是对句类的选择和对重音的选择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语用特征。当重音落在比较客体上,句子是将比较客体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比较主体的性状和属性,此时句子语义表达的更多是比拟义;当重音落在“更”“还”“再”上,句子是将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作比较,说明两者在性状和属性上的不同,此时句子语义表达的更多是比较义。

徐文[3]2014年在《程度副词“更加”和“越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考察真实语料的基础上,从句法分布、句式选择、语义内涵、语义指向、语义预设、语用特征等角度对“更加”和“越发”进行描写和分析;探讨“更加”和“越发”的语法化过程;比较“更加”和“越发”在用法上的异同点,并从认知的角度对两者的差异尽可能作合理的解释。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从程度副词的研究概况及“更加”和“越发”的共时研究、历时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拟采用的理论方法;最后交代语料来源。第二章是“更加”的多角度考察。本章根据现代汉语语料,考察“更加”的句法分布特点,提取概括适用的句式,分析“更加”的句法语义特征;再根据古代汉语语料,探讨“更加”的历时演变过程。第叁章是“越发”的多角度考察。本章思路和第二章一样,先考察“越发”的句法分布特点,提取概括适用的句式,分析“越发”的句法语义特征;再探讨“更加”的历时演变过程。第四章是“更加”和“越发”的对比分析。本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从句法分布、句式选择、语义语用特征等角度对照比较“更加”和“越发”的异同,然后从历时的角度和认知的角度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第五章是结语。本章对本文的研究作总结,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改进的办法,指明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可能的展望。

李惠军[4]2017年在《现代汉语“未X”类减量副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未X”类减量副词的多角度观察和描写,对其内部成员“未免”、“未必”、“未尝”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描写与解释。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范围、本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最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第二章从句法、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汉语“未X”类减量副词进行详细分析。考察“未X”类减量副词的句法分布位置、句类分布特征。考察现代汉语“未X”类减量副词的共现成分、以及“共现”对减量表达的影响。“未X”类副词常和程度副词“有点”、“有些”、“不太”、类同副词“也”、语气词“吧”、“啊”等搭配。最后,考察“未X”类减量副词的语义特征,认为“未X”类减量副词都具有[+主观减量]、[+主观评价]、[+否定性]的共同语义特征。第叁章从认知、语用角度对“未X”类减量副词进行考察。分析“未X”类减量副词的几种语用功能,认为“未X”类副词具有高层谓语功能、主观性表达功能、话语信息功能、互动交际功能。讨论“未X”类减量副词的元语用法。考察“未X”类减量副词的元认知过程,并对“未X”类副词的减量表达作出认知解释。第四章以“未必”为例对“未X”类减量副词进行历时考察。分析“未X”类减量副词的虚化动因,概括其演化路径及其减量作用产生的过程。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

赵妮[5]2013年在《副词与助动词共现相关格式句法语义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择现代汉语副词与助动词结构"AUX+XP"共现的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为研究对象。现代汉语副词和助动词结构共现时,存在叁种位置关系,即副词在主语前、副词在助动词前和副词在助动词后,分别记作"ADV+NP+AUX+XP""N P+ADV+AUX+XP""N P+AUX+ADV+XP"。出于本体研究的需要,我们以其中的"NP+ADV+AUX+XP ""NP+AUX+ADV+XP"格式以及助动词结构"AUX+XP"为考察对象,分析助动词(AUX)跟(XP),副词(ADV)跟助动词结构(AUX+XP)之间的相互选择限制。本文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实例,选取了若干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较为详尽地描写了这些副词与助动词结构共现时的句法语义选择限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副词与助动词结构共现时,存在主语前、助动词前和助动词后叁种位置关系。不同副词和不同助动词结构共现时,分布的具体位置表现不同。有的副词可以出现在多种位置上,而且能够发生移位。发生移位后,有的句子句义不变,有的句子句义改变;同时,我们还归纳整理了可能影响副词分布位置的相关制约因素;其次,以范围副词和程度副词为考察对象,讨论副词出现在助动词前和助动词后即副词出现在"NP+ADV+AUX+XP""NP+AUX+ADV+XP"格式中时,所在句子体现出的句法语义选择限制,并对不同组合条件下助动词的义项判定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副词与助动词结构共现时,多义项助动词的义项、XP结构类型及其论元实现都表现出一系列句法语义特征。本文的研究通过分析副词与助动词结构共现时的位置关系,讨论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有助于揭示助动词跟动词性结构、副词与助动词结构组合时的相互选择限制,建立句法和语义解释之间的联系。

龚娜[6]2011年在《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它,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范畴——程度范畴。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湘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与语用价值,同时结合认知理论、标记理论等进行一些较为合理的解释。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8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概况,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运用的方法与理论,以及调查布点、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简况等。第一章主要对程度范畴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总结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语义内涵、构成要素、系统分类以及表现形式等,并以现代汉语程度范畴为参照对象,全面构建湘方言程度范畴形式系统。本文从第二章到第六章选择湘方言程度范畴比较有特色的几种具体形式进行微观描述。第二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详细列出6个湘方言点“XA”式状态形容词表,并从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用效果等方面对“XA”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将湘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的“XA”式从数量、变式、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第叁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重迭形式,主要从结构类型、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语用认知因素等方面对湘方言表程度的重迭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第四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状语,程度状语包括程度副词、表程代词和语气副词等,其中以程度副词为主。因此本章主要探讨湘方言程度副词的性质与分类、“程度副词+程度心语”的句法分析、程度副词与其他程度表达形式共现的制约机制等问题,并选择湘方言几组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补语,首先讨论程度补语的界定标准、语义特征、语用效果等问题,然后分别论述湘方言的组合式述程短语与粘合式述程短语,并将组合式与粘合式、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从形式、语义、语用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第六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否定现象,比较分析湘方言“否定词+程度词+V”与“程度词+否定词+V”两种语序的不同表现,以及与普通话的异同,并对湘方言表达强程度否定的“连不”结构、“前世(不)”结构、“崽……”结构和“V不得的苦/V不得个苦”结构等特殊程度否定形式进行研究,最后总结湘方言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形式与意义的扭曲等现象。第七章讨论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语用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从组配成分的选择性、语法结构的规约性、语法功能的完句性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的制约,并从语气表达、句子感情色彩以及信息传递等角度分析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用的影响。第八章总结了湘方言程度范畴既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中共性特征主要有:一是量性特征,包括主观量与相对量、模糊量与等级量、离散量与连续统;二是语义范畴的不对称性,包括强与弱的不对称、隐比与显比的不对称、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个性特征包括:一是湘方言内部较为一致的特性,如多使用“XA”式、贬义程度补语和“连不”结构等;二是湘方言内部的差异性,包括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演变发展的不平衡性。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湘方言程度范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王燕[7]2011年在《“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多视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事实上”和“实际上”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语气副词,且具有明显的话语标记功能。而这样两个具有独特功能的词却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事实上”和“实际上”为研究对象,就“事实上”和“实际上”的句法、语义、语用,以及二词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等为具体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多角度考察。全文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述了语气副词和“事实上”、“实际上”的研究现状,以及对二词的界定,并说明了几个与本文相关的理论问题。一、“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句法考察。这一章运用语气副词语法研究的相关理论,对语气副词“事实上”和“实际上”的句法分布、与其他副词及语气副词的共现连用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语气副词“事实上”和“实际上”的句法位置灵活,一般不能单独成句。在与其他副词连用共现时,往往位于共现序列的最前端。二、“事实上”与“实际上”的语义考察。这一章在借鉴前人的释义和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出二词的基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语义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分别给二词归纳出叁种语义模式类型。叁、“事实上”与“实际上”的语用考察。这一章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考察了“事实上”和“实际上”的语用功能。得出二词都具有语气表达功能和主观表达功能在信息功能上具有突出焦点和反向预设功能;篇章功能上具有篇章衔接和连贯功能。四、“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历时演变考察。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分别考察“事实上”和“实际上”从名词性方位短语到语气副词的词汇语法化历程及机制。“事实上”和“实际上”虽然产生时间不同,但在清代都进入了各自演化的变革期,且在演化历程中新旧形式始终并存。二词语法化机制中的主要促动因素有叁,即相邻句位、词义泛化和语境吸收。

毛帅梅[8]2012年在《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语言的层级观、语言的类型学观和语言的功能-认知观为理论视角,立足于现代汉语副词的丰富语料,建立了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分析结构,从宏观层面取得了对语素层副词、词层副词、短语层副词、小句层副词、句子层副词和语篇层副词以及跨层副词、副词语义类型与层级对应关系、跨语言副词比较等一系列较新的认识或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中尝试探索了现代汉语副词宏观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由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论证了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给出了本文的副词定义和分类简表、制定了四个工作假设、描述了研究的方法、说明了语料的选择。对全文框架作了较为统一的交代,为下文各章节的论述提供必要的线索。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梳理前人和时贤关于副词的论述。其一从宏观探索和微观分析两个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现状;其二结合副词的一般性研究和层级研究探讨了国外副词研究的动态;并提出副词的“修饰语+中心语”视角,以此为切入点修改第一章的分类简表,产生本文参照各语言单位层级的中心语和副词结构分析框架。第叁、四、五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叁章通过语料分析,验证本研究的第一、二个工作假设。概括起来,首先综合讨论语素层副词(MAdv)中单、双音节副词的分布情况和语法特性;然后考察词层副词(WAdv)的附谓副词和附体副词与动词、形容词、名词的组合情况;接着分析短语层副词(PAdv)对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进行修饰以及副词连用的情况;其次关注小句层副词(CAdv)在保持小句的衔接和连贯的同时,还兼有词、短语层副词的限定作用或句子、话语层副词的传情表态作用,是几个层级之间的必要过渡;再次讨论对应命题内容之外的情态成分的句子层副词(SAdv);最后探讨语篇层副词(DAdv)的形式特征和篇章功能。就部分副词可跨越层级以修饰不同层次中心语的情况而言,语料分析显示出一定的倾向性和规律性。第四章检验第叁、四个工作假设。一方面对照国内汉语学界对副词语义的常规分类模式,寻找不同层级的副词与不同范畴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以汉语之外的多语种语料来验证副词层级结构的普遍性,以及可能的留白或差异。第五章为上述发现提供一些理论解释。汉语双音化的演变对现代汉语副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单音节副词作为典型成员,表现出相对更高的使用频率和更多样的功能表现。单、双音节副词在韵律和语义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类的认知因素和语用动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副词的概念化内容和词汇化形式。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归纳前文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研究前景。本文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层级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现代汉语副词的宏观研究极少,现有文献中仅张谊生(2000b)单篇论文和褚俊海(2010)历时视角的宏观研究,而综合性共时宏观研究的缺位,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盲点。本文不但建立了贯穿各个语言单位的现代汉语副词层级研究的宏观框架,并且在此框架下,将语素层副词和语篇层副词单独列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挖掘了此两类副词的特性也兼顾了层级框架的系统性。(2)有效廓清了对多义副词和位置灵活多变的副词的笼统认识,指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跨层副词的系统性分析,发现了副词层级分布中的某些倾向性和规律性。充分重视副词语义类型的传统研究,将之与本文的副词层级研究对照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维的研究体系,形成意义-分布二维观照的宏观框架。(3)首次以汉语副词为本体,整体将汉语副词的层级特性置于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以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多种语言进行了跨语言的比较。综合提出了韵律、语义、语用、功能、认知、类型学、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的理论性解释,这在以往的单个研究中也不多见。本文对副词的层级研究具有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本文尝试使用统一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副词,一方面立足现代汉语,拟构建一个描写和解释副词的理论模式,可以为丰富现代汉语理论语言学作出一定贡献;另一方面面向世界多种语言,希冀为副词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此外,国外语言学理论对副词的分析以英语为主要语料,汉语的语料研究能提供跨语言的检验证据,有望对现有理论有所发展或补充。同时,本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根据尹斌庸(1986)和郭锐(2002)等的统计,副词的平均出现频率仅次于动词和名词。换言之,副词的活动能力,即副词平均能量是很高的。由于副词使用的高频率和高活动能力,副词用法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势必给语言学习者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通过本文对副词的梳理,我们期望挖掘出副词意义、功能和分布上的某些共性规律,为对外汉语教学、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崔维真[9]2013年在《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汉语句法上的多元不对称现象,包括语序左右不对称以及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主要探讨汉语不对称现象的表现、作用与规律。所讨论的内容主要为差比句不对称系列和数量成分前置不对称系列,包括:1)汉语差比句语序不对称现象;2)定中短语比较项的不对称;3)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4)差比句不对称的动因;5)否定式中“一量名”格式的不对称;6)否定式时量成分前置的不对称;7)时量成分前置时虚词的不对称;8)否定式数量成分前置不对称的动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标记理论简介。标记论跟不对称现象密不可分。文章分析了标记理论的嬗变,指出标记的判定标准影响不对称现象的选取及解释。“频率”可以看作是核心的判定标准,但其解释力应受到限制。最后,指出标记的一些特点,如标记象似性、标记颠倒、标记转移及标记同化。第叁章主要剖析前人研究中的不对称现象。前人研究表明,不对称现象包括语义不对称、肯定否定不对称及语序不对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目标锁定为跟语序及肯定否定有关的不对称现象,因为这一类多元不对称现象跟语言中的深层句法因素密切相关。第四至第十一章可分为两个系列,包括差比句不对称系列和否定式数量成分前置系列。其中每一章集中研究一个个案,通过个案的分析探讨语序不对称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第四章为差比句中的语序不对称。汉语差比句并未严格遵从类型学差比句研究得出的语言共性。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包含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差比句语序类型,并且还存在天台话这样比较主体由比较后项充当的特例。汉语普通话差比句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必须单独作谓语才能表比较造成的。汉语差比句内部发展不平衡,各种句式存在标记性强弱及使用频率高低的差异,各句式存在典型句式和核心句式的区分。文章还分析了差比句否定式“没有”句和“不比”句,并指出“不比”句为差比句的否定式。第五章为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不对称。肯定式、积极意义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否定式、消极意义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其次,汉语的否定标记位于比较标记前,而非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前。原因就在于,汉语差比句比较功能主要由无标记的形容词承担,有标记的形容词不能承担比较功能。所以否定词“不”只能否定比较标记,而不能否定比较结果项。第叁,差比句肯定否定式存在不对称。差比句肯定式表示线性增量,比较结果项可自由延展;否定式不表示线性增量,比较结果项不能自由延展。这一点也具有语言共性。第六章为差比句比较项为定中短语时的不对称,差比句比较项、领有标记“的”及定中短语语义关系叁者都蕴含“整体-部分”义,不同语言对“整体-部分”义具有不同的编码方式,这造成了句式变换上的一系列不对称。类型学的考察证明了定中短语比较项具有“整体-部分”义这一观点,并且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七章为差比句不对称的动因。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差比句式的使用频率存在的差异显示汉语差比句学习难度来自于汉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对汉语差比句的语序、否定标记位置、比较标记等均有影响。第八章为否定式中“一量名”语序左右不对称。首先指出,一量名否定格式中“一量名”意义的分化是语序变化及形式不对称的主要动因。“一量名”左右语序不对称的句法表现为句法构造和论元结构不同、逻辑意义不同、焦点结构和信息结构不同、强调标记“都/也”指向不同;语义表现为量化“个体”和量化“事件”的对立、虚拟量化句和现实行为句的对立。第九章为时量成分前置时的不对称。肯定式中时量成分在动词右侧,否定式中时量成分在动词左侧。时量成分句法位置的变化跟动词界性特征有关系。第十章为时量成分前置时虚词的不对称。以往研究将时量成分中的虚词“就/才”的不对称归结为主观性,本研究指出肯定式中虚词“就/才”和否定式中虚词“都/也”的区分主要受到动词界性特征的影响。第十一章为否定式时量成分不对称的深层动因。时量成分左前移受到句法深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历史语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时量成分左前移跟连动式表达的经济性有关,属于语用挤压的结果。第十二章为结束语。

杨梅[10]2011年在《《红楼梦》前80回程度副词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楼梦》是近代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着作,是近代汉语转变的标志性语言,为我们研究18世纪中叶汉语虚词的基本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红楼梦》是研究近代汉语重要的语料,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近代汉语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红楼梦》的前80回是由曹雪芹于十八世纪所着,后40回是由高鹗续写。本文以前80回为语料,以前80回中的程度副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性地调查,前80回中共有65个程度副词。根据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过度”类、“极”类、“最”类、“很”类、“更”类、“微”类共六类程度副词,并对其使用频率、句法组合能力、句法功能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采用计量考察、穷尽性描写与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方法,同时附于表格进行具体说明,较为全面地呈现出《红楼梦》前80回中程度副词的总体概况。

参考文献:

[1]. 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D]. 朱德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更”“还”“再”在比较句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D]. 倪曙光. 南京林业大学. 2017

[3]. 程度副词“更加”和“越发”研究[D]. 徐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现代汉语“未X”类减量副词研究[D]. 李惠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5]. 副词与助动词共现相关格式句法语义特征研究[D]. 赵妮. 北京大学. 2013

[6]. 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 龚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7].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多视角研究[D]. 王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 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 毛帅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 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 崔维真.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0]. 《红楼梦》前80回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 杨梅. 苏州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