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论文_徐晓东 张琦 陈冰

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论文_徐晓东 张琦 陈冰

徐晓东 张琦 陈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厘清三个基本问题,即,核心价值观存在的状态、生成过程、践行的路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只有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人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处理某类事情判断对错、做出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也是维护心灵秩序的内在准绳或依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和客观世界的总体认识、根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对幸福人生、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实现价值目标而遵从的原则、价值尺度,是人们评判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观念模式。价值观类型繁多、层次复杂,以价值观所处地位为基点,处于其边沿和从属地位的称之为一般价值观,处在主导地位的称之为核心价值观。一般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发生变迁,对社会成员的引导力不突出,而核心价值观居于一般价值观的最内层,稳定度相对较高,对社会成员有极强的引导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长期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作为承担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这也决定着国家意志和社会意识能否内化到每一个个体并反作用于我们整个社会与民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取得切实成效。

一、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体系,每一个词的提出都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选择,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是有一个过程的。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本身承担着传播知识、修炼德行及引导政治信仰的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大学生的知识补充和灌输,让他们具备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引导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并以此为价值目标,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教师要在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价值观教育,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即使是自然科学的的课程,都可以把它放到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审视。从此视角分析,自然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专业教学当然是一个重要阵地[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校学生工作者在第二课堂中寻找价值观教育的辅助平台。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第二课堂”的概念: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健康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等等[4]。第二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自主性,它有别于第一课堂的计划性,往往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内在动力最真实的展示平台。学生工作者应牢牢占领这个阵地,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氛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志愿服务型社团及各类公益组,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

二、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除了具备对理论内涵的理性认同外,还要从情感上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感性认同。这种情感认同过程不是靠理论灌输和普通说教能达到的,首先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际和症结所在,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道德上的误区、生活的烦恼,从学生最迫切、最能触及他们灵魂、最能引起他们情共鸣、最能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人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价值观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要把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统道德的精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要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求联系起来,增强感情的沟通与交融,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育人目标。采取辩论、案例分析、对话、讨论等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育、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客观、确地认识社会上各种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时不被错误现象和观念所迷惑和同化,能够作出理性的道德评价和价值选择,从而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三、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无疑是人民大众,在高校,就是广大师生。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自觉,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是促进其践行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每一个个体从自身习惯的养成人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标准是大学生一辈子做人、从业、交往及生活的准则。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人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体验、生活交往和日常学习,才能形成自身相对固定的气质品质,也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准则。当然,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也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事,高校在这个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只有高校多搭建平台,学生多寻找途径来共同增加参与实践的机会,才能真正深化实践养成。这些载体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法律援助、烈士悼念、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学生自行可以参与的,有些是需要通过高校组织开展的,只有从学校和学生个体两个方面来创造载体,才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习惯,从而形成固化在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习惯和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3] 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

[4]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课题项目: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2014]60,专项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DSZ-2015-051

论文作者:徐晓东 张琦 陈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论文_徐晓东 张琦 陈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