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不论从命题所占的分值比例,还是从学生素质素质发展方面来讲,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就阅读呈现的方式来讲,有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就阅读的题量来说,又大阅读和小阅读。
但农村初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有一种“恐惧感”,总显得束手无策、答非所问。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有过一些盲从,有过一些困惑、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商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来自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视野不广阔。绝大部分学生获取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语文课堂,很少有同学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没有养成自觉读课外书籍习惯。
2.在阅读训练时,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没有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质量,就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尽教师的责任。
3.教师在教学阅读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过多地去引导,而往往是大包大揽。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这样的课堂虽然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阅读教学中常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像片断一放,最后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我来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陋室铭》是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名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从铭文的特点读出它的音乐美,也可以从它写作方面体会托物言志的技巧美,还可以从内容上领悟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思想美。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是必须彻底废止的,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言训练是不应当废止的。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训练。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可有针对性地布置每位学生每个月至少读一本课外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摘抄优美佳句。
二、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基本要领开始,逐步掌握阅读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即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大体的思路与布局,获得总的初步印象。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较快地通读全文,只求大体了解而不做细致推敲,只求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而不作精确的归纳,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和依据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个局部、片断,直至词句关系、意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个局部、片断联接起来。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高屋建瓴地分析阅读材料,思维上由粗到细,视野上由大到小,从而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要点。
2.阅读与学生的“说”结合起来,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时,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录音磁带,范读、齐读等形式,特别是借助一些经典古诗词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来带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3.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学校便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的一个良好的环境。语文老师要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作为阅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力量,培养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师对学生应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评价。那么将对学生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课堂把经典之作带入教室,与生同阅,当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时,其阅读兴趣也就上来了。
三、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训练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感悟解读的时间就要有保证,其他内容的引入都必须和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阅读首先要让学生读完内容,教师让个别学生谈感受,谈谈对本文的认识及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提一些问题。然后阅读题目要求,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不能马上提问题,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做,教师展开个别引导。最后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能阅读、多阅读、善阅读!
论文作者:何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内容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章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