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对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10-0005-04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动荡不迭。经济增长缓慢,油价、粮价飙升,通货膨胀突显,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当前华尔街风暴,危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造成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拖累了全球经济。我国正从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国应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沉着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以及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我把它归纳为“四个认清”和“六个应对”以供参考。

一、认清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表现为: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全球规则和机制”。这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

经济全球化涵盖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三方面的内容,三者相互依存、互为发展。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贸易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参加WTO的成员国关税将降至零,这意味着跨国公司的产品和零部件可以在成本最低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国际分工推向极致,这就为生产国际化创造了条件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全球贸易商品技术的交流,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趋合理。

金融全球化是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紧密相关的。金融自南化主要指利率和汇率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主要指各国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跨国银行加大扩张,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壮大;金融一体化主要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全球统一的、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全球资金流动。特别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频繁、大量地自由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潜伏着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中所谓的统一市场、规范经济的全球规则乃至由此建立的运行机制,都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更多地体现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却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

二、认清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依存、合作、竞争、发展”这八个字是支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正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合作,又相互激烈竞争的格局。竞争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无法避开它。竞争虽然剧烈,从某个局部来看,甚至是你死我活,但从总体来看,它推动着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保持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持久和平、人类和谐的根本保证。和平与发展,则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和特征。虽然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恐怖主义有时猖獗,但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在维护和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能回击任何侵略者的挑衅。

三、认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启示

(一)影响和危害

1.美国次贷危机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连带性、关联性、复杂性和传导性,并且危机发展迅速之快,一年内就席卷全球,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它可以与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相比,甚至于“这是五十年一遇,还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大事”。

2.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主要股市的暴跌。2008年9月16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500多点,创“9·11”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我国A股指数也跌破了2000点,造成了市场的不安和动荡。

3.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美国“两房”、贝尔斯登、雷曼、美林、国际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被接管、被收购和破产。它们的倒闭和重组,必然严重损害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和债券持有人以及广大中小股票持有人的利益,甚至还将牵连更多的机构、投资人、债权人和股东的倒闭和破产,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4.影响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特别是美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心将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甚至会担心美国利用这场危机进行转嫁,即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垄断资本运用他们的特权进一步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的财富,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并购战和财富争夺战。

5.中国大型银行所持有的美国次债原有100多亿美元,经过减持和运作已经大大减少,估计损失可能在20%~30%。而中国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两房”债券为数巨大,据估计,截止2008年6月30日,其数额约为3400亿美元,其中商业银行约为20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其公司债权人包括中资银行在内将受到一定的保护,据有关机构的估计,从“两房”的债券期限结构来看,估计可能损失在150亿美元左右。另外, “涉雷” (持有雷曼债券、股票、投资基金等业务)的中资银行有9家,它们所持金额不等,总额可能达到数亿美元,其损失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场危机不会拖垮中国。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相关问题资产占比并不是很高,虽然损失数额可观,但不会对它们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动荡也不会造成我国资金的大规模外流。同时,这次危机尚局限在金融领域,未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造成剧烈的不良影响,对我国的外部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降低。因此,我相信在中国尚未实现完全的资本项目开放的情况下,可提高内部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经济不会被这次危机所拖垮。

(二)启示和教训

1.随着危机的深化,美国政府直接干预和西方发达国家央行再度联手对金融市场进行上万亿美元巨额注资,这表明了事态的严重。但也应看到,政府“救市”不是万能药,还需从经济金融制度结构乃至国际金融体制及监管上找原因、找问题,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我认为,虽然这场危机并没有结束,但是从美国政府的行动和各国央行采取的措施来看,都不希望这场危机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性“灾难”,因此,这场危机不会完全像1929年那场危机一样演变成世界性危机。美国必须处理好其自身问题,各国也应从自身问题出发,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

2.危机清楚地告诉人们,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制度、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西方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我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独立自主,提高综合实力,增加国际经济金融游戏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才能避免和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

3.加强监管和预警系统建设,防范危机的扩大和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救市”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必要时一定要采取国家干预,防止财富的流失和损失。在危机的防范和救治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有所作为,尤其是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更明显的作用。

4.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特别是金融资产价格、货币的汇率和利率都会出现较大的起伏,为此,不论是宏观调控部门还是金融机构自身,都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提高预测能力,提高国际金融风险防范的本领。

四、认清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经济大国,正迈入经济强国。在迈入经济强国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必然崛起,金融业将进一步向深化发展,这就为逐步实现资本大国打下了基础,最终实现经济强国和资本强国的目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目前居世界第四位、外贸总额居第三位、钢铁和煤炭等产量居第一位、外汇储备也雄居第一位、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值居第四位、证券化率已接近GDP,但是,我国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经济增长中的许多指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尚不成熟。这就是目前的现实状况。

在全球经济体中,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组织中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经济已融入国际社会之中,在不断深化开放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世界经济变化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我国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在区域经济中,我国已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中,我国正承担和发挥着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应尽的责任和作用。

五、应对策略的思考

(一)认真应对经济全球化,努力增加话语权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态度是:重视它,适应它,认真应对它;而不应抗拒它,忽视它,回避它。

在构建“全球统一市场”和“全球游戏规则”中,中国应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作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以减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必须给美国施以压力,特别是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要其解决自身经济失衡的问题。我们应指明弱势美元、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危害,应公正对等开放各自金融市场。例如我们去年以来,批准了包括美国大银行在内的21家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本土法人银行。但是,美国至今仍限制我国银行在美开设机构,去年仅批准了招商银行一家在纽约设立分行;此外,美国不能公正对待我国出口贸易和主权基金在美的销售和投资行为等。对此,应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努力增加我国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

(二)提高综合实力,练好内功

(1)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之根本。美国GDP增长的70%是靠国内消费拉动,而我国消费只占30%多。(2)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结构,稳定物价,促进就业;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增加能源、原材料、食品进口,扩大高新产品和技术进口,改变出口的地区结构和商品结构。 (3)加强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机制的竞争。对一个单位来说,机制好、企业文化好,对职工就有凝聚力、归宿感、荣誉感,就能实现自我价值,就有竞争力;机制不好,留不住人,也提高不了竞争力。

(三)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

要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对经济强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资产的扩张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不能低估虚拟资本和财富效应的作用,以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作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此,要有战略眼光。2005年股票市值还只有3万多亿元,而2007年为32万亿元。但如今,股市低迷,总市值已降为12万亿。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我国的资产定价权、溢价权永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财富将被外资轻易地侵占。事实上,资产价格重估是释放中国未被市场定价财富的一个过程,要更好地建立财富公平公正的分享体制,让更多的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金融动荡的形势,建议中投公司以较大资金在A、H股市场购买优质股票,作为长线战略性投资,持股三年,以促使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我认为央行在适当时机还可以出台进一步灵活的货币政策,如对国有大型银行也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要正确评估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金融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增加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的比例。应坚持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分红比例要逐步扩大,使广大投资者更多地从企业中得到好处,而不是从投机溢价中获得收益;要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缺少现金流情况等。

可以设立一个稳定基金(或称完善资本市场基金),资金来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证券交易印花税(估计已有近3000亿)、大小非解禁税(应有上百亿)以及中投、社保基金都可以从今后投资盈利中划出一定比例。该基金的金额可达50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这对稳定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资本项目开放必须有序、渐进、安全地进行,开放要有时间表

要充分估计到在国内经济条件不成熟时,全面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容易受到来自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打乱和干扰我国经济有序、稳定的发展。因此,开放要有时间表。日本、英国、德国经常项目开放到资本项目开放,相隔时间分别为16年、18年、20年。1996年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开放,如果相隔16~20年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开放的时间段应为2012-2016年。2007年我国GDP总量和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分别约为6%和13%,日本同期分别约为9%和8%,也就是说,从1996-2007年这11年来,我国GDP的总量比日本少3%,但贸易总量高出5%。

据国际货币基金根据时间序列的简单预测,鉴于我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快于日本,到2012年以后,我国GDP总量也将超过日本。届时,从经济实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利弊得失,拿出几套方案和时间表,最好不要迟于2016年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

与此同时,应着力打造上海成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应促使其成为人民币全球的交易中心。这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和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必由之举。

(五)打造一批现代化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当前,西方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先进技术的60%~70%、国际直接投资的80%~90%,而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为数不多。为此,必须推进国有、民营资本向具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整合,形成80~100家规模强大、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现代化、国际化跨国企业。

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如通过投资、并购、相互持股、经销代理、建立开发区等,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再到生产销售本土化,逐步缩小与“引进来”的差距,增加对外投资总额,提高对外投资效益,完善内外联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互利共赢。

应重新审视我国企业特别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次危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并购、参股的条件和时机。在选择地区和国家、行业、企业时,必须经过仔细认真权衡,全面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实现出海的本土化;要与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相结合,这样才能持续发展,获得双赢和多赢。

(六)加强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当前和今后,来自国际和国内危害经济金融安全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对此,应制定经济金融安全法律和法规,把它列入紧急预案中。凡重大金融政策的出台以及国有金融资产和其它领域国有资产乃至民营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时,可经过人大听证,通过立法程序。因为只有决策程序的公正和透明,才能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保护国家、民族、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民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防止危及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事件发生。我认为,涉及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如果允许外资参股,无论其持有多少股份,决不允许其拥有控股权。

这里不妨看看发达国家的例子。为了防止国内重要企业被国外公司收购,法同政府出台了一项旨在保护国内“战略行业”的政令,以此阻止了美国百事可乐对法国达能的收购。美国国会基于国家安全,否决了中海油以185亿美元购买第四大石油公司优尼科部分股权的交易。为此,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日常运行中,必须把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建立安全高效抵御风险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下基础。

最后,我十分赞同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9日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会议上提出的,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公正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当然,上述体系建立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博弈的过程,我们期待该体系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能早日实现。

此稿系作者2008年7月26日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题为“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讲稿。《当代财经》发表时,作者就相关内容作了较大的补充整理。

收稿日期:2008-10-04

标签:;  ;  ;  ;  ;  ;  ;  ;  

对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