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伍美兰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病情发展分为进展组(观察组56例)及非进展组(对照组4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血液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D-D、FIB、hs-CRP及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D和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D-D;hs-CRP;脑梗死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常见疾病,具有致残致死高风险、复发高风险、花费较高等特点,由诸多因素导致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局部灌流量迅速下降,继而引发其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一种急性病症[1-2]。目前,多支持脑梗死急性发作后6h内行溶栓治疗,或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等方案治疗,方可逆转脑细胞病理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节奏过快、运动量不足、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均导致国民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因而引起诸多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比如以脑梗死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这说明在发病早期明确诊断,预测病情发展的重要性。本次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均接受血液检验,分析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以及健康人的血清D-D、hs-CRP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病情发展分为进展组(观察组56例)及非进展组(对照组4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年龄平均(54.36±4.81)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7-79岁,年龄平均(55.47±4.16)岁。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治疗期间无脱出;(2)完善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手册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于2012年出版的《脑梗死(第2版)》(赵建国主编),明确相应诊断;(3)精神系统正常;(3)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下:(1)传染性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3)依从性较差,以及其他不适合参与本次研究者。健康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年龄平均(54.22±4.50)岁;精神系统正常,认知行为无异常,血液检验、X线等影像学检测均无任何异常情况;对照组受检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5ml,妥善保存后送检实验室,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持续10min,获取血清,利用美国AWARENESS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检测D-D、FIB、hs-CRP及Hcy水平。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血液检验,其余与观察组及对照组检测方法及步骤相同。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当<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D-D、FIB、hs-CRP及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检测D-D、FIB、hs-CRP及Hcy水平结果比较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多是指在发病后出现的以神经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或及时经过治疗,但病情依然加重为典型临床表现的脑梗死,治疗难度较大,死亡风险极高[3-4]。目前,研究发现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主要可能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脱落后形成栓子,血小板过度凝集,病灶处侧支循环改善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法建立侧支循环,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保护机制不足以抵抗,颈动脉或脑动脉管腔内狭窄,病灶及邻近区域缺血缺氧[5-6]。

D-D是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血液指标,多有肝脏分泌并释放入血,其水平异常升高时,表示体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均被激活。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被快速大量释放入血,导致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栓形成风险显著增加,而为改善这种高凝低溶的危险状态,体内纤溶系统活性异常提高,使得D-D浓度大幅度上升。总体而言,D-D可用于反应体内凝血情况,其血清水平异常升高意味着纤维蛋白原过分活跃,促进体内血栓形成[7]。

hs-CPR则对体内炎性反应敏感性较高,并在动脉粥样斑块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FIB是辅助凝集血小板的纤维蛋白,而Hcy则是一种氨基酸前体,可通过刺激并破坏血管内皮,提高硬化斑块形成概率,进而提高血栓形成风险,诱发脑梗死[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D-D、FIB、hs-CRP及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表明,血清D-D和hs-CRP能够反映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初步预测未来发展,临床价值良好,建议与FIB等其他指标联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情具体情况,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孙小红.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4):63-65.

[2]徐会彬,李世才,张改革,等.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535-2536

[3]林慧琼,周礼圆,滕晓茗,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西医学,2014,36(12):1792-1793.

[4]乔俊,杨明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105-106.

[5]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等.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87-1388.

[6]区健刚.进展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1-22.

[7]朱红敏.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BNP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69-71.

[8]马金波.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3):670-671.

论文作者:伍美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伍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