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鸿凤,陈玲

探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鸿凤,陈玲

王鸿凤 陈玲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1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50例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研究比较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确诊率(98.0%)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的确诊率(76.0%、58.0%、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赘生物的比例分别为98.0%和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培养显示阳性的比例分别为76.0%和32.0%,两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显示超标的比例分别为58.0%和80.0%,两组患者的T波发生改变的比例分别为34.0%和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此类患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关键词: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临床分析

感染性的心内膜炎一般是因致病的微生物经血路直接的侵犯到患者的心内膜而导致患者所出现的疾病,近几年,随着病原菌的不断进化、改变和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增加,导致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的不 典型,增加临床的相关诊断难度,使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增加,如果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适宜则容易出现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3]。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对于非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4]。本文对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50例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4~56岁,平均(42.6±11.2)岁,其中,合并存在心血管疾病23例,主动脉瓣病变20例,二尖瓣病变14例;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57岁,平均(42.4±11.0)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的相关病理学诊断并已确诊,同意参与本研究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4种方式的诊断,研究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4种检查方式对50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出情况及两组患者4种检查方式的相关检查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超声检查的方法,全部患者均保持平卧位或者左侧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胸部的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器的型号为美国GELOGIQ5,探头的频率为3.0 MHz,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切面(主要进行左室的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的短轴切面)的常规扫描检查,仔细观察患者各个腔室中心内膜面和瓣膜面是否有赘生物,并主要患者的内部结果是否存在剖坏、血流的动力学改变等情况;血培养检查的方法为,对全部患者抽取3 mL的静脉血,对血液进行生物培养基培养并进行2周的血液样品观察,培养2周之后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阳性反应;血清免疫学检查的方法,检测全部患者的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如果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高于100 μg/mL则为超标,低于等于100 μg/mL则为未超标;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全部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所有患者心电图的T波变化详细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情况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确诊率最高,为98.0%(49/50),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查76.0%(38/50)、血清免疫学检查58.0%(29/50)、心电图检查的确诊率34.0%(1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种检查方式结果比较见表1。

患者的赘生物的形态较为不规则,其中,赘生物表现为结节状或者团块状、中等回声的患者有27例,赘生物表现为飘动的条索或者絮状物的患者有16例,赘生物表现为毛刺状的患者有4例,赘生物同时表现为结节状和絮状的患者有3例,一般显示为条索或者絮状和比较大团块状的赘生物的活动度一般也比较大,而小结节状的赘生物的活动度一般比较小或者表现为固定不动的形态。赘生物的大小不等,最大的赘生物约为2.6 cm×1.3 cm,最小的赘生物约为0.5 cm×0.2 cm。

3 讨论

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是由于受到细菌、真菌和一些相关的病原性微生物等致病菌的感染而致使患者的心脏瓣膜和心血管的内膜出现一定的心内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疾病,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患者多是发生在存在一定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而引发的[5-6]。近几年,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滥用、一些患者存在一定的心血管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某些相关病原菌出现一定的变异等,均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更加的不典型,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再出现高热寒战等临床表现症状,而转变为存在一定的不规则间断性的低热反应或者心力衰竭等继发性的临床症状,并且患者的致病菌经血培养后显示阳性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使血培养检查的确诊率降低,另外,还有某些存在原发性的心脏类相关疾病的患者表现出胸闷、心悸的临床症状,干扰和影响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就诊时诊治医生没有注意到常见的表现症状或者症状被掩盖,从而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7-8]。

超声心动图检查则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使用超声心动图对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表现症状进行一定的诊断和确诊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10]。近年来,随着超声相关临床仪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心动图的分辨率也逐渐增加,可以检出0.2 cm等较小的赘生物,对于具有强回声的小结节状、条索状、团块状的赘生物及具有低回声和等回声的蓬松绒毛状、毛刺状的赘生物均可检出,提高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比较不明显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出率[11-12],另外,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对赘生物进行较快和准确检出的基础上,可对患者的瓣膜受累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对患者合并存在心血管类相关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可以对患者的疾病发展变化和使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体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3-16]。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中,最为常见的即发生心内赘生物。瓣膜部位最易附着赘生物,一般赘生物的分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心脏基础病变不明显患者常常在左心处发生赘生物现象,左心血管的血流速度会对赘生物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2)伴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赘生物常常发生在主动脉瓣或者二尖瓣。(3)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内血流冲击易造成患者心内膜受损,其赘生物易发生在右心室壁部位。(4)伴有静脉药瘾者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赘生物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右心处,其中发生在二尖瓣处的概率较小,发生在三尖瓣的概率较大[17-20]。心血管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血管处发生病变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并且全面检查,仔细研究既往病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确诊率最高,然后依次为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最后为心电图检查,说明与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常见的临床检查相比,超声检查对于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出率较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确诊。另外,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赘生物的比例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赘生物的比例的差异不明显,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显示阳性的比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显示超标的比例、T波发生改变的比例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显示阳性的比例较高,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显示超标的比例、T波发生改变的比例较低,说明使用超声心动图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效果较好,检出率较高,不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总之,由于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患者心膜上的赘生物的数量、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情况并获得确诊,可对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有效的诊断,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相关临床操作比较的简便,准确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胡喆,朱文斌,罗文华,等.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0(18):4523-4525.

[2]袁晓锋.超声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60-61.

[3]顾燕,金梅,郑可,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2):227-231.

[4]王婧,吴晓萍,高荣,等.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4):516-517.

[5]胡建国.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7):206-206,207.

[6]李琴.超声用于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25):49-50.

论文作者:王鸿凤,陈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探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鸿凤,陈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