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运输作业管理》为例论文

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以《运输作业管理》为例

舒旭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运输作业课程》为载体,从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教学模块构建、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入手,介绍模拟运输公司建立、运输业务情境创设、运输业务运作等职业化体验的教学实施。旨在通过这种职业化体验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运输技能,而且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职业化体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强调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着重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落到实处[1]。本文将以高职《运输作业管理》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化体验理念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旨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

一 《运输作业管理》课程介绍

《运输作业管理》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运输调度员、货运主管及运输主管等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物流运输业务中完成构建运输管理体系、做出调度指令安排、组织运输业务运作、处理货运事故、控制运输成本和评价运输绩效等工作,具备从事一线运输业务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运输作为物流的两大功能之一,是物流开展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因此运输课程可以说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较多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实践应用的产物,如配送作业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报关与报检、集装箱运输管理等。再者运输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不管是哪类企业,运输问题或多或少都会碰到,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关注点之一就是运输的普适性。同时运输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其运输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众多,因此课程教学中将贯穿运输的专业性特点[2-4]

二 《运输作业管理》课程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面向的是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笔者从这些学习者的生源情况、知识技能储备情况、学习风格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生源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近几年本专业的行政班级生源情况可知,目前1个行政班基本有40-45人,其中90%左右为普高毕业生,其余为职高毕业生。

作者简介:庄顺火,男,汉族,福建南靖人,南靖县船场中心梧宅小学教师,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二)知识技能储备情况

案例教学法:收集大量近期的、典型的、真实的案例,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课内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实现课堂教学;课外项目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了解并把握运输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要求、处理方法。

无人坚守的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是需要智能化来实现的,是通过保护装置、监控系统、数据通讯等多方面实现智能一体化来完成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不局限于对故障信号的搜集,还能够通过网络、信息终端等产生的实时信息,来使控制中心能够实现相互传递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变智能信息化技术积极的引用在变电站的运行当中,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建设的智能化,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智能化操作系统的建设。

本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案例教学法。

(三)学习风格分析

90后学生在先进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能以简单便利的方式获取各类信息,在这些众多不同来源的信息中,学生在接触的同时能较好地接受各类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并且能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所带来的新冲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弱,虽然具有基本的学习欲望和目的,但具体目标或实现目标的方式并不清晰,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源动力。由于缺乏充分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引,在实践与实训课程的实际操作中,遇到相关理论问题难以展开,最终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网络搜索、网络学习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偏向于趣味虚拟游戏或闯关类实训任务的学习[3]

三 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确定

任务驱动法:在每个单元设计中,本人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了各项任务,让学生已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在任务的执行中边学边做。

因此《运输作业管理》课程的整体学习中需培养以下技能和素质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管理技巧开展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工作,能够结合优化思想进行运输计划编制与运输调度安排,能够运用运输方式流程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同时,在基本具备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基础上,能在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物流优化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等职业发展素养方面有较好的认识和培养。在整个学习中,通过实际项目的练习和操作,逐步培养学生运营小微型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5]

(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课程总体目标,《运输作业管理》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以某运输公司开展运输业务为主线设计一个课内教学项目,包括3个子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评价履行合同效果为线索来设计的(图1)。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融入了运输公司整体运营的框架体系。

(三)课程教学模块构建

根据以上的课程整体目标和设计思路,重组理论知识,重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四)课程学习任务设计

情境教学法:在课内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符合企业实际的、或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运输岗位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四 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实施

图1 运输公司业务流程及工作任务

表2

通过课程整体设计的梳理,课程实施主要以职业化体验为落脚点,以企业真实运输案例为项目原型,以运输企业作业流程为主线,创设出模拟运输公司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感受运输公司的整体运营和运作。

(一)成立模拟运输公司,为课程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有效载体

首先以小组形式成立模拟运输企业,在模拟公司中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说明等基本工作,以实现后续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模拟运输企业以运输业务为起点,首先要完成运输合同的准备和签订工作;根据运输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等,运用合理化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通过运输计划的编制,确定运输物资的调运、运输任务的分配,从而实现公司宏观和微观上的运输计划和调度工作;根据运输计划和调度实施实际的运输过程,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直至货交收货人,同时完成运输费用的收缴工作,至此整个运输过程结束。由此可见,通过模拟运输公司的成立,创设出运输业务的教学场景和情境,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体会到整体运输业务的流程及各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课程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三者交叉的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解决信息和工程计算方面的实际问题.这一专业设置较好地适应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1-4].

临床上终止妊娠常在妊娠7周内选择药物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妊娠7~10周做人工流产,妊娠14~28周使用利凡诺、水囊引产。中期妊娠的常规引产方法应用于妊娠14周以下时成功率较低 ,为探索出一种适合在孕10~14周终止妊娠的方法,本课题组采用药物联合小水囊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见表2。

在乘车过程中,司机和乘客一对一,如果男性司机图谋不轨,女性乘客几乎是避无可避。然而平台方并没有一个应急处置机制,在有可能泄露司机隐私和可能延误营救损害乘客生命选项下,滴滴宁可选择后者,这充分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经营管理漏洞,更反映出滴滴公司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问题,可以说其安全底线一再丢失。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教学模式、授课方式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细化落实到专业课程的每一个教学任务中,必须将创新创业元素体现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步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时间在大一第二学期,其先修课程是物流基础。在物流基础课程中,简单概况地介绍了运输的基本内容,如运输概念、运输方式、运输方式技术特征等。这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偏重于了解和理解层面,缺乏必要的分析应用。运输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流模块,学生对于运输的实际操作也只存在最浅显的认识,对于运输内在操作要点和规范等技能内容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是重点。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并从国家层面建设了400余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6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有2000余名高技能人才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和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实力和教学设施设备,打造出更具实力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工人。

(三)运用运输软件和运输网络平台,为课程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真实资源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更加真实地展现运输企业的真实运作,运输软件的操作必不可少。在课内项目中,运输单据的填制和流程都是在运输软件中实现,最大程度地还原运输公司的业务操作。

同时,课程教学还采用了网络平台的教学信息化,在网络课程中除了课内资料的分享外,主要从运输的最新资讯、运输的发展态势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资源,以期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技能外,对运输的前沿信息有所涉足。

(四)融入企业真实项目,为课程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实践平台

在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进行多年跟踪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因此本课程选取2个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真实运输项目为课内外项目,承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课内外项目的选取、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设计都是在校企合作企业中获得的。通过教师的下企业实践,发现、发掘企业真实项目,梳理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从而对接课程教学需求,将企业真实运输实践项目运用到教学中,并模拟真实业务场景和情境创设了本门课程教学项目所需的各种教学素材[6]

(五)举办创业竞赛,为课程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行业、企业竞赛项目及学院的实践周活动,举办模拟运输企业创业竞赛。本课程主要采用长风公司物流传奇的运输竞赛系统,学生通过模拟零担运输公司的负责人,以全国物流节点城市为运输业务目标城市,把每个城市的规律性订单个性化需求作为游戏玩法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学生围绕着各个目标城市的运输任务,依据所持有的动态物流资源(运输网络结构、运输工具、运输能力等),基于运输组织中收货与送货基本逻辑思路进行运输计划与调度决策。最后通过计算在规定时间内模拟公司完成的运输业务多少、利润多少来排名。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运输企业的业务运用,切身体会运输业务的具体操作。

五 结束语

《运输作业管理》课程通过引入企业真实业务项目,创设模拟运输公司,以运输公司开展运输业务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课内外项目、任务的操作;运输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实际运用;运输创业竞赛的比拼等,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对于运输业务的职业化体验。在这种职业化体验中,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收获的同时,能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1] 付荣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59-260.

[2] 李秀丽,汪永幸.基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模式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3):67-69.

[3] 蒋娟. “互联网+”时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21):70-71.

[4] 范雪.面向物流企业的运输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5] 赵建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合伙式”创业教育实训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8):33-34.

[6] 万长云.创新本科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1):70-74.

本文引用格式: 舒旭丽.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运输作业管理》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39):111-113,12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9.047

基金项目: 2017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就业岗位导向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2017YGH045,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舒旭丽,女,浙江金华人,物流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标签:;  ;  ;  ;  ;  

基于职业化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运输作业管理》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